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03章 戰起(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20

  除了物資,冷兵器時代戰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力!
  特別是運輸物資給養,維系戰爭的民夫!
  馬邑之戰、高闕之戰和燕薊之戰,漢軍的勝利,都是建立在數以十萬計的民夫身上的。
  尤其是高闕之戰,大半個中國都為了戰爭而動員起來。
  燕趙地區甚至動員到了每壹個自然村。
  上百萬民夫肩挑手提,將壹石石糧食,壹捆捆箭矢,壹張張弓弩送到前線,送給自己的子弟兵。
  保障了前線漢軍無論如何,始終糧彈充足。
  但這壹次的河西戰役發動的時間,卻實在太緊了,與中國北方傳統的春耕日期幾乎重疊了。
  倘若大規模的抽調農民投入戰爭,勢必將影響整整壹年的農業。
  數郡百姓將面臨饑荒的危險!
  這個代價,沒有人敢擔。
  但戰爭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倘若春三月前,漢軍不能完成戰爭準備,那麽很可能就將錯失奪取河西走廊的最佳時機!
  於是,劉徹下令,暫停渭河、鴻溝以及大河改造,將參與這幾個工程的所有奴工全部動員起來,投入到輸送物資、給養,參與戰爭。
  這些奴工的總人數現在都還有將近二十萬!
  主要是來自於前幾次戰爭的戰俘以及漢室與北匈奴、西匈奴的貿易。
  這些人在中國已經被皮鞭與棍棒馴服,有著很強的服從性和不錯的身體條件。
  最重要的是,他們不需要多少資源維持。
  奴工嘛,吃穿用度,甚至連生死,都不需要太顧及。
  從經濟成本的角度來說,他們是最好的工具。
  當然,他們的工作效率,需要皮鞭與棍棒甚至刀劍來維系。
  但沒有關系,劉徹隨即下詔,允諾所有參與此次轉輸物資行動的奴工,待戰爭結束,赦免其中十分之壹的人,給與其自由身份。
  而剩下的人,也都給予了壹個承諾。
  只要他們在接下來的五年之中,勤奮工作,尊法守法,不怠工不對抗,則在五年後全部赦免。
  這無疑是壹張畫餅。
  無論是赦免十分之壹的命令,還是五年期限,都是畫餅。
  原因很簡單。
  所有奴工,全部都是來自數千裏甚至萬裏之外的戰俘或者奴隸。
  他們壹無所有,在中國舉目無親。
  縱然得了自由,又能自由到那裏去?
  恐怕,前腳剛剛被赦免,得到自由,後腳就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將自己賣給那些大商賈,大作坊主。
  從奴工變成包身工。
  地位雖然變了,但處境卻絲毫沒有改變。
  甚至可能會更糟!
  因為,奴工至少還是工具是生產資料,但包身工卻只是消耗品!
  除非他們能習得壹技之長,能夠讓那些窮兇極惡的商賈認識到他們的價值,不然還不如給國家當免費勞動力。
  那樣至少還能有所喘息,至少少府的官吏,還是很在乎自己手裏的這些免費勞動力的,輕易不會讓他們餓死、病死。
  但奴工們聞訊,卻都是非常激動、興奮。
  “阿胡拉在上,這是真的嗎?”無數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過去兩年來,這些奴工群體之中,出現過少數幸運兒。
  他們因為工作勤懇或者表現出色或者擁有壹技之長,而得到這個東方帝國的貴族官吏的青睞,給賜漢家戶籍,甚至不吝收為家臣。
  這些幸運兒隨即過上了讓所有人艷羨的生活。
  他們脫下了鐐銬,去掉了枷鎖,穿上了絲綢,吃上了米面。
  甚至還有人壹躍變成了監工,足可左右數千人的禍福。
  人人都想變成那樣的幸運兒,得到這個偉大帝國的戶籍,從而擺脫自己本身的悲慘命運。
  於是,奴工們的情緒頓時就穩定了,少府官吏沒有費什麽力氣,就將這龐大的奴工隊伍從各個工地拉了出來,然後將他們編組起來,組成了壹個個運輸隊。
  但是,不過二十萬的奴工,難以承擔即將到來的戰爭的運輸重任!
  不過,很快,清查余子的運動就出了成績。
  在京兆尹薄世的“藏匿余子就是對抗天子”的口號下,關中各縣縣鄉官吏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為了烏紗帽,他們進村入戶,拿著戶籍薄,挨家挨戶的清點人口。
  不過壹個月,他們就在關中六十八縣(包括新安等新縣),清查出了余子壹萬多人。
  這余子,就是商君法令之中對於那些成年但未與父母分戶的非長子的稱呼。
  余子余子,多出來的兒子。
  無論按照秦法還是漢法,這些人都必須獨立立戶!
  但是,無論是秦代還是漢代,余子都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
  而且是比贅婿、遊俠,還令劉徹痛恨的群體。
  贅婿和遊俠們,至少是嘗試了自己去找出路。
  但這些渣渣,卻是依附於父母長兄的啃老族。
  當然,這麽說可能有些過於苛刻,在事實上,很多余子,其實也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
  他們與父兄壹起耕作,只是因為家貧或者其他原因,沒有辦法獨立立戶——窮人的孩子,壹旦獨立,幾乎意味著赤貧。
  但作為統治者,劉徹不管這些。
  他將這些人統統組織起來,組成壹個個運輸隊。
  讓他們將物資運去前線,同時,順便也將他們自己送到合黎山壹帶,就地參與屯墾。
  而關中就查出了壹萬多余子,其他地方該有多少?
  劉徹只是想想都覺得興奮。
  怎麽著,也能查出五六十萬吧?
  若得五六十萬男丁,那麽,合黎山甚至河西地區屯墾團的移民就有著落了。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
  這麽多的余子,倘若全部送去屯墾,那他們的妻子,總得幫他們找找吧?
  總不能讓這數十萬大漢臣民,統統在異域打光棍吧?
  若是如此,這遲早要出簍子!
  這個問題若不能解決,屯墾移民政策,肯定也會失敗!
  為了不讓移民政策失敗,劉徹這個皇帝也就只能化身紅娘,為自己的那數十萬臣民去找到他們的細君了。
  “朕這個皇帝,也算是做的辛苦了……”劉徹也不得不感慨:“別的君王,都是作威作福,酒池肉林,朕卻得負責發妹子……”
  但沒辦法,對外開拓就是這樣。
  要想成功,就得不擇手段!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