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25章 投機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丁亥年的十壹月,整個東北亞的註意力與視線,依然集中在南方的睢陽-昌邑壹線。
  吳楚聯軍持續圍攻睢陽。
  梁王劉武請求援兵的書信,幾乎沒有壹日間斷。
  但駐紮昌邑的太尉周亞夫,卻對近在咫尺的睢陽危機,坐視不理,壹心壹意的在昌邑附近挖壕溝,築高壘,起營寨,擺出壹副死守昌邑,阻斷吳軍東進道路的樣子。
  梁王劉武自然而然的,對周亞夫有了深深的恨意。
  自十月下旬以後,幾乎每壹封梁王的奏疏,都必然有彈劾太尉周亞夫的內容。
  不止劉武在給周亞夫施加壓力。
  東宮太後也每隔幾日,就會督促壹下天子,要求命令周亞夫立刻救援睢陽。
  這也就罷了。
  因為周亞夫死守昌邑,每日除了挖壕溝,起營寨,就沒有半分主動進攻的意思。
  朝中的官員,也立時就炸鍋了。
  彈劾周亞夫畏敵不前、臨戰怯敵的都已經算很給面子了!
  大多數官員提起周亞夫,都是恨不得將之罵成禍國殃民的賊子,有些想象力夠強的人,甚至認為周亞夫肯定拿了吳王劉濞的賄賂,或者與吳王劉濞勾結了起來。
  這樣得輿論局面,就連劉徹都為周亞夫暗自捏了壹把汗。
  盡管劉徹非常清楚,自己的皇帝老爹,對於周亞夫的決定,保持著絕對的毫不動搖的支持。
  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放手給周亞夫去做。
  然而,身在局中和隔岸觀火,那是兩個感受。
  譬如前世,劉徹此時遠在河間,感受到的最多不過是壹些閑言碎語,至於他的後世,最多也就是看到了史記中淡淡壹筆帶過的幾句描述。
  而在此時,身為太子,劉徹感受到的是鋪天蓋地的壓力都對著周亞夫而去。
  各種閑言碎語在長安的大街小巷,傳的滿天飛。
  嘴炮黨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對著前線戰事指指點點,這裏不行,哪裏不好,壹副假如換了他們,那肯定滅殺劉濞手到擒來,不費吹灰之力的架勢。
  在這樣的壓力下面,就是劉徹的皇帝老爹,也終於有些頂不住了。
  十壹月丙戊,天子下詔,命令周亞夫大軍南下,詔書中措辭雖然相對溫和,也沒有要求立刻南下。
  然而,這也充分說明了,目前的輿論,對於前線的周亞夫是何等的不利。
  劉徹借著這些紛紛擾擾,悄悄的通過楊毅招募了四五個墨家的正式墨者以後,等到這些輿論醞釀至壹個巔峰時,他就施施然的乘上太子馬車,打起太子儀仗,大搖大擺,大張旗鼓的朝未央宮而去,壹路上,劉徹壹改過去月余的低調,讓人四處宣揚,他這次入宮的目的,就是給太尉打氣,擺明了壹副要死撐周亞夫的架勢。
  “我真是越來越沒節操了……”劉徹在心中想著,臉上卻是壹副得意洋洋的模樣。
  毫無疑問的,劉徹自己也心知肚明,他這番高調的舉動,說白了,就是壹次政治投機兼齜牙。
  說是投機,那是因為作為穿越者重生人士,無論前世還是歷史,都證明了,周亞夫無愧他當世名將的稱號,他此時的安排和戰略更是正確無比!
  是以,現在,劉徹在周亞夫最需要支持的時候,站出來支持他,肯定能得到周亞夫乃至於整個軍方的好感。
  就是皇帝老爹,也會贊他懂事。
  唯壹的麻煩可能就是竇太後會不太高興。
  但這個可以交給陳阿嬌解決!
  是以,這次投機,對劉徹而言,根本就是壹本萬利,不可能虧本的買賣。
  至於齜牙嘛……
  兩天前,中山王劉非,嗯,也就是前世的廣川王,壹如前世般,跳了出來,上書天子,願請為將軍,帶兵為父皇為社稷討伐叛逆。
  劉非的這個舉動無論前世還是今生,都是壹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這奏疏壹到長安,立刻就引起了轟動,贏得了輿論的交口稱贊,就連天子劉啟也龍顏大悅,賜下將軍印,使之成為漢室目前唯壹壹個佩掛將軍印的諸侯王。
  這個優勢,在目前是沒什麽。
  因為諸侯王本身就自有兵權、軍隊。
  然而,等吳楚被滅後,朝廷回收諸侯王們的大部分權力,包括郡兵的控制權。
  劉非的那個將軍印,立刻就成了絕版的獨壹號神器。
  就連小豬都對其無可奈何!
  在當下,劉非上書帶來的影響,讓劉徹也聞到了些不怎麽好的味道。
  輿論都在贊揚中山王識得大體顧大局,忠君孝順。
  甚至就連太子宮的奴婢也有所議論。
  這讓劉徹聽到後怒不可謁!
  哥這太子還沒死呢!
  什麽時候輪到妳劉非來識大體顧大局了?
  劉徹倘若繼續埋頭種田,恐怕,就會讓某些人生出些不該有的心思了。
  身為太子,劉徹永遠都很清楚,他必須確保,沒有任何壹個兄弟能威脅到他的地位和權柄。
  任何對太子地位可能的挑釁和覬覦,都必須消滅在萌芽之中!
  前代儲君奪嫡之戰,梁懷王劉揖,可是差點就拉下了他的皇帝老爹的!
  於是,那幾個多嘴的奴婢,被劉徹命令打了壹頓板子,然後,劉徹就打起了為周亞夫撐腰的旗號,“逆流而行”,壹路招搖過市來到了未央宮。
  在司馬門下車,然後,立刻就有宦官前來引路。
  “殿下,陛下此時在溫室殿休息!”壹個宦官討好的笑著道。
  “哦!”劉徹點點頭:“帶路吧!”
  最近壹個月,劉徹做的最重要的壹件事情就是請皇後向堂邑候陳午提親了。
  堂邑候陳午也已經答應了下來,只等太後恩準,天子認可,這婚事就算成了。
  而太後跟天子不可能拒絕這個聯姻的提議。
  因而……
  太子、皇後、館陶長公主三家聯盟基本確立了下來。
  在這樣的局面下,宦官們自然見風使舵,紛紛開始自動自覺的向太子表忠心,靠攏了。
  意欲投靠的人太多了,劉徹於是反而拿捏了起來,對著多數自動要求抱大腿,當狗奴才的宦官挑剔了起來。
  這不得不說是壹個巨大的諷刺。
  但人卻永遠都是如此。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宦官們的引領下,不多時,劉徹就來到了溫室殿前的臺階。
  溫室殿是漢代兩宮(未央、長樂)都建有的壹個建築。
  最初是用來給皇帝和太後在冬天取暖之用。
  這個宮殿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椒做墻壁的塗料,使之墻壁的整體顏色偏紅,同時,在冬季,殿中的屏風與臺柱下晝夜燃燒著炭爐。
  為了防止炭爐燃燒的味道熏到了皇帝和太後,於是,整個大殿的所有柱子,全部是采用五十年以上的香桂樹。
  另外,殿中以鴻羽為帳。
  但是,自先帝太宗孝文皇帝時期,溫室殿中發生了編鐘自鳴的現象後。
  此地,就不再僅僅是壹個皇帝冬天取暖之所。
  在政治上,溫室殿從此與宣室殿齊平,高於未央宮其他宮殿,成了皇帝會客,休息以及處理朝政的地方。
  其地位大抵與後世滿清的禦書房差不多吧。
  劉徹走進溫室殿的時候,瞄了壹眼殿中的情形。
  發現,這裏已經有大臣在了。
  那人,劉徹認得,是周亞夫的智囊,參謀,灞上人趙涉。
  這趙涉算是最近忽然興起的壹顆新星。
  壹個月前,他還是默默無聞,在灞上天天讀書的士子。
  據說去年他還參加了劉徹舉行的考舉,然後在第三輪被各種原因刷下去了。
  譬如說背景不夠硬,表現出來的東西還不夠出色,年紀太大了(趙涉今年已經快四十歲了顯然不符合劉徹年輕化的班底建設思路)等等。
  但有句話說的好,是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
  雖然被考舉的最後壹輪刷掉。
  但趙涉並未怨天尤人,而是繼續尋找機會。
  然後,他被人舉薦給了周亞夫,給周亞夫當文案。
  最初,壹直表現很平庸。
  但是月余之前,他卻異軍突起,接連被周亞夫向朝廷舉薦,職位也就自然水漲船高,如今已經是壹千石的大夫之職,可以面見皇帝,參與政事了。
  而他能爬的這麽快,劉徹自然知道是為什麽——周亞夫大軍的進軍路線和進軍方向是此人壹手規劃的。
  取道藍田,走武關,進駐昌邑,堅壁清野,這壹系列的戰略舉措,據說都與此人脫不開幹系。
  毫不誇張的說,此人,是壹個天生的軍略參謀,幹別的,可能樣樣稀松,唯獨在軍事規劃上,有著遠超常人的嗅覺。
  見了是他,劉徹也微微有些尷尬。
  考舉的本意是唯才是舉,不拘壹格降人才。
  但搞的後面,卻變了些味道,混進好幾個關系戶……
  這讓劉徹有些不好意思。
  但也就僅次而已。
  “兒臣劉徹問父皇安!”劉徹先規規矩矩的問安。
  “臣涉拜見家上!”趙涉也連忙恭身對劉徹行禮。
  “起來吧……給太子賜座!”皇帝老爹心情好像不錯,對劉徹也頗為慈祥。
  等劉徹跪坐下來,劉啟就問道:“朕聽說太子今日來要給周亞夫鳴冤?”嘴角卻是帶著些調侃。
  劉啟,當然有高興的理由。
  雖然朝廷裏為周亞夫的頓兵不前,吵得不可開交。
  東宮那邊給他的壓力也非常大,老母親幾乎是壹日三催,逼的他不得不下詔催促周亞夫南下。
  但是……
  周亞夫堅決的頂住了這些壓力。
  這趙涉就是周亞夫派回來回稟前線戰事情況以及復詔的臣子。
  嗯,周亞夫對天子詔書的態度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直接就硬邦邦的頂回了天子的詔書和太後的壓力,繼續在昌邑挖壕溝,曬太陽。
  這若是別的事情,劉啟估計就要勃然大怒,派人去抓周亞夫回來治罪了。
  唯獨此事,讓他覺得,周亞夫那頭犟驢還真是好啊!
  為何?
  梁王劉武頂在前面跟吳楚打生打死,最終得益的是他!
  這壹仗下來,不僅僅是能抹掉尾大不掉的吳楚,還能削弱比吳楚更加頭疼的梁國!
  是以,表面上,他雖然做了個不歡喜的樣子,又下了壹道詔書催促周亞夫。
  實際上,他卻樂的笑開懷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