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88章 壓力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想當年,劉邦坐了天下,對商賈執行的是跟秦始皇壹樣的政策。
  將所有商賈全部打入另類,連戶口本,商人們都是另立壹冊,號為“市籍”。
  不止如此,劉邦還通過法律和命令,布下重重束縛和約束。
  劉邦活著的時候,商賈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只高於刑徒,甚至不如贅婿。
  當時的天下,假如不是實在沒有辦法了,不然,沒有人願意走上經商這條道路。
  劉邦這麽玩,他自己當然爽了。
  但卻給國家留下了壹個爛攤子。
  因為商賈被強力打壓,天下經商的販夫走卒都幾乎絕跡了。
  所以社會商品流通幾乎為零,國家經濟面臨崩潰。
  到惠帝時期,在呂後的統治下,漢室廢除了“商賈之律”,不再嚴格控制和束縛人口流動。
  但,漢室依然有“市井子孫不得仕宦”的潛規則。
  簡單的來說,那就是商賈和他的子孫,不得出仕為官。
  只是時光荏苒,滄海桑田。
  幾十年後的今天,當初劉邦對商人的嚴刑酷法,消失的無影無蹤。
  現在,就連最後的遺留“市井子孫不得仕宦”的潛規則,也早就千瘡百孔,搖搖欲墜了。
  旁的不說,劉徹的尚書臺裏,那壹堆的貲官,就基本全是商賈子侄。
  而朝堂之上的千石甚至兩千石、九卿大臣裏,也早就開始出現了商賈子弟的影子。
  故廷尉張釋之,就是典型的商賈子弟出生。
  而在民間,兜裏有錢後,商賈們也早就不滿自己是“市籍之人”,備受輕慢的現實了。
  於是,有錢的大商賈,開始了買爵。
  晁錯推出的“輸粟捐爵”制度,簡直是對準了這些家夥的胃口。
  上造六百石粟米,五大夫四千石,大庶長壹萬兩千石。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面對這樣的價格,商賈們毫無抵抗能力。
  在後世的地球上,有錢的任性總裁,捐個幾百上千萬,換個名校畢業證,不也是稀松尋常的事情嗎?
  於是,原本緊緊紮在商賈頭上的緊箍咒,瞬間支離破碎。
  對真正的大商賈來說,這樣的世界,於他們而言,真是天堂壹般。
  後世,太史公用壹篇《貨殖列傳》,將他們的這個黃金時代的點滴,描繪在世人面前。
  當此之世,自長安到江都,從新化到雲中,從高山到平原,從沿海至荒漠。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集,就有商賈,就有名震壹方的巨賈。
  甚至,漢室的商賈,出現了分工合作和產業化發展的苗頭。
  天下郡國的商賈們,因地制宜,根據地方特色,發展出了所有能被交易的商品種類。
  甚至,在雒陽還出現了師氏這樣,僅靠物流和中轉賺取利潤的壟斷商人。
  而邯鄲的特色歌姬業務,甚至終兩漢不衰。
  當年,李悝相魏,主持魏國變法,對魏文侯形象的描繪道:地方百裏,提封九萬頃,除山澤居邑三分去壹,為田六百萬畝,治田勤謹則畝益三升,不勤則損亦如之。地方百裏之增減,輒為粟百八十萬矣。
  通過數據,李悝告訴魏文侯,盡地力之教後,國家國力,會有怎樣的增強。
  這番話說的魏文侯大為心動,從此鼎力支持李悝的變法政策。
  而劉徹則始終記得,後世,太史公在《貨值列傳》中,同樣用數字,詳細的描繪了壹個城市的商業需求:通邑大都,酤壹歲千釀,醯醬千瓨,漿千甔……
  太史公甚至說:假如某個行當的利潤不足二成,那,我覺得,這就不是我所說的發財致富的行業(雜陀業不中什二,則非吾財)
  這樣詳細的記載和描述,很難讓人不得不確信,太史公本人,確曾長期與商賈打交道,與市井有往來。
  想到這裏,劉徹擡起頭,迎向番訓,拍著胸脯,做出了鄭重的承諾:“卿等放心,朕亦不會改祖制,商賈市井子孫,不得仕宦,此漢官威儀所在也!”
  其實,這也不算廢話。
  市籍之人,及其家族子孫,確實不得仕宦。
  但假如對方脫離市籍呢?
  天下聰明人這麽多,塞點錢,換個戶口本這麽簡單的事情,早就被人發現啦!
  更何況,朝廷還曾經多次下詔,許民賣爵。
  如今,天下的大賈,發財了以後,誰沒個合法的高爵身份?
  關中的田氏主家,可有壹男半女是市籍之人?
  子錢家無鹽氏,可是市籍之人?
  所以,漢室的這個潛規則,堵塞的其實是那些沒錢沒勢沒背景的商賈的道路。
  真正的有錢人,人家連列侯宅邸都能出入,甚至成為三公九卿座上賓,還會怕沒官做?
  太史公就說了,假如妳比對方的財富少十倍,那妳就比他地位低,百倍妳就會害怕他,千倍,則要被他奴役,萬倍,妳就是他的奴才。
  對這話,劉徹深以為然。
  這個世界,很多時候,財富確實是衡量地位的標準。
  誰能離得開錢呢?
  皇帝要是沒錢,皇帝都是個傀儡!
  劉徹心裏面,對天下商賈的情況,已經摸的差不多了。
  他已知道這些家夥的軟肋和弱點,明白了他們的運作方式和財富積累方式。
  劉徹深深的明白,對商人,要分別對待。
  要打擊和削弱大商人,尤其是壟斷性的大商人和從事高利貸以及其他不直接從事生產制造的商人。
  不然,天知道,這些家夥會搞出什麽幺蛾子出來。
  另壹方面,劉徹要扶持中小商人和重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的作坊、工場。
  因為,商業發達,壹方面能帶來財稅,另壹方面能消化多余人口。
  最近兩年,漢室因為劉徹鼓勵和獎勵生育,已經迎來了壹波生育高峰。
  僅僅是關中諸縣,在兩年內,就已經多了數十萬人口,平均每對夫妻在過去兩年,生下了兩點幾個小孩。
  放在天下,等於人口起碼增加了兩三百萬。
  而且,這個數字還會不斷滾雪球。
  可能二十年後,漢室人口就將翻上壹番,達到可怕的壹億人口的門檻。
  現在,整個地球,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大陸和島嶼以及深谷中的人類數量可能加起來,也不過如此!
  這種級數的人口,對中國來說,是進化的源動力,引擎。
  但也是壹個沈重的負擔。
  毫不客氣的說,假如百年之內,中國能順利突破文明的限制,進入工業時代,那麽,這龐大的人口,足以保證,中國未來必然主宰全球,君臨天下,成為真正的天朝上國。
  哪怕全世界聯合起來,以中國的體格和人口基數,也能輕松吊打和奴役他們。
  反之,這就將是漢室王朝崩塌和毀滅的導火索。
  正是這種空前的壓力,讓劉徹不得不選擇,在南陽的重工業基地完工前,就開始對商業布局。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