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60章 官制改革(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20

  晚春的上林苑,欣欣向榮,充滿了生機。
  躺在上林苑的壹個皇室行宮的山坡上,劉徹的心情非常好。
  不僅僅是因為這好春光和好景色,更因為,國事順利。
  就在前幾日,西南夷十余個主要王國的國王,共同上表,請求入覲長安。
  這意味著,西南夷的問題,不費壹兵壹卒,就將得到解決了。
  這片巴人和楚人都曾經覬覦的古老群山,這壹直處於諸夏文明圈之外的土地,將第壹次成為中國的疆土。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壹點都將不會改變。
  當然,想要徹底消化,讓西南各國各族百姓,都認可和認同自己的諸夏身份,這還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育、統治和同化。
  畢竟,這壹地區群山環繞,道路險阻,從中國派遣官吏前往治理,成本太高。
  不然,雲貴壹帶,也不會到了民國,都依然是土司們的天下。
  在這西元前的時代,想要在這壹地區建立穩固和有效的統治。
  單靠長安派遣官吏,是不可能做到的。
  長安也不可能將太多的資源和人才丟進西南的群山之中。
  所以,其實唯壹的選擇,只剩下了培養當地的親漢貴族代為管理。
  至少,最近這十來年,劉徹對於西南地區,最多也只能是派遣壹些使者、代表,督促各國實行中國制度。用中國文字、禮儀、服飾。
  劉徹也不怕西南各國搞鬼,大不了關門放資本家。
  劉徹相信,已經吃夠了商人的苦的西南諸國,必定不敢再造次。
  至少,程鄭氏和卓氏,留給各國的恐怖印象,將震懾他們數十年。
  數十年後,整個世界必定面目全非,甚至跨入壹個全新時代。
  到那個時候,即便西南夷有事,也可以反手而平。
  所以,劉徹很開心。
  西南既定,三越也平,則南方無戰事,漢家可以將自己的全部註意力,放到北方,放到西方,放到幕南,放到幕北,放到西域。
  而幕南方面,事情也是壹片順利。
  漢軍幾乎就是從壹個勝利,走向另壹個勝利。
  在幕南的南方,漢軍在郅都統帥下,兵分三路,壹路走鹽池,逼近瀚海地區,另外壹路出順德,走夫句羊峽谷威懾蒲奴水壹帶。
  郅都本人親帥精騎五千,遊弋於草原深處。
  不斷尋找幕南部族的蹤跡,發現則襲擊之。
  到今日為止,在蒲奴水以南、弓盧水西南、浚稽山以東的千裏草原,盡皆臣服。
  壹大票幕南酋長和貴族,哭著喊著,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僅有少數幾個頑固部族,在大戈壁的掩護下,依然在頑抗。
  但他們的頑抗,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從郅都的報告來看,每天都在有人南逃,這些部族,都在不斷衰弱。
  即使是最頑固的所謂蠕蠕人,也有人在南逃。
  這讓飛狐軍和句註軍,得之大喜。
  兩者都已經派出了由部分精銳軍官帶隊的新兵部隊,前往幕南草原,打算拿那些奄奄壹息的胡人練手了。
  為此,郅都已經拒絕接受任何諸胡貴族的投降了。
  為的就是逼這些人戰鬥。
  夠狠毒,但這是壹個正確的決定!
  漢家需要壹個能告訴所有人的證據,來告訴幕南各部:對抗王師死路壹條!
  而這些被郅都趕到了大戈壁邊緣地區的諸胡,就是壹個最好的物證!
  他們的下場越慘,漢室未來在幕南地區的統治就越穩固。
  這將使得從此以後,幕南或者別的什麽地方的遊牧部族的貴族在造反前,必得三思而後行。
  必定要抱定不成功則死全族的信念!
  至於在東方草原,陳須所部更是所向睥睨。
  在蕩平了林胡族後,陳須所部在壹個月內打穿了壹千多裏,幾乎沒有經過什麽激烈的戰鬥,就讓大小數十個部族跪地請降。
  其所部先鋒,甚至可能跨越了哈拉哈河,進入了後世的諾門坎地區。
  當然,這支部隊很快就南撤了。
  因為,這個地方太荒蕪了,根本不像有人類居住的樣子。
  在郅都和陳須的大棒揮舞下,幕南問題,年內就可以得到基本解決。
  至少,漢室在現在,已經有效的控制了幕南大部分的戰略湖區和水源地。
  更控制住了幕南超過壹半以上的人口和七成以上的牲畜。
  只等著後續落實政策,改土歸流,移風易俗,同時建立起基層政權,就可以說幕南為中國矣。
  幕南既定,則河西問題的解決,要提上日程了。
  想起河西,劉徹就有些擔心劇孟。
  劇孟受命前往合黎山壹帶,主持居延戰役的準備和部署,已經差不多兩個月。
  但,這兩個月裏,劉徹只接到了合黎山方面的三本奏疏——而且全部都是最初壹個月發回長安的。
  自二月後,劇孟就基本沒有再與長安聯絡了。
  若不是北地郡方面壹直在報告合黎山沒有動靜,劉徹都要懷疑劇孟被人陰了。
  “合黎山,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劉徹有些想不明白。
  於是他拍拍手,叫來自己的侍從官,對他囑咐道:“卿去少府,讓少府放飛信鴿,聯絡合黎山,朕要盡快知道合黎山的情況!”
  “諾!”
  這人立刻領命而去。
  而劉徹也沒有清閑多久,就有宦官來報:“陛下,禦史大夫來了……”
  劉徹立刻站起身來,吩咐著:“把晁錯帶到此處來見朕吧……”
  周亞夫的政治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按照傳統,夏季是封侯的季節,壹旦晁錯被封為列侯,那麽,只需要過渡幾天,他就可以接任丞相之職了。
  但劉徹卻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想方設法的想要在周亞夫下臺前,利用這個空當,塞點私貨進去。
  這也是學習的後世米國政治制度的精髓——總統到點了,下臺前,突擊通過幾條政策、法令,突擊特赦壹批關系戶。
  而劉徹借著這個機會,幾乎是生掰硬扯的讓周亞夫在幾條詔命之下附署。
  有的是周亞夫自己也想做,但壹直沒做成的事情。
  譬如,收地方諸侯王治國權,將諸侯王從國王變成壹個名譽頭銜。
  這種事情,劉徹和周亞夫配合起來,默契無比。
  先是劉徹自己扭扭捏捏的說了壹堆大道理,又扯了吳王劉濞、濟北王劉興居這樣的反面例子,周亞夫立刻就跳出來請求“為萬世計,宜收諸侯王之權”。
  劉徹立刻順水推舟的同意。
  於是,天下諸侯王懵逼了。
  他們失去了最後的能夠與中央掰手腕的權力,從此他們的王國,王宮以外就與他們無關了。
  他們只能在王宮裏當個吉祥物。
  當然了,凡事都有例外。
  諸侯王之中,如劉徹的兄弟們,還有梁王劉武這樣的親皇叔,都被保留了特權。
  另外,劉徹也沒有要趕盡殺絕。
  而是給諸侯王們指出了壹條出路。
  想繼續做真正意義上的國王?而不想當吉祥物?
  可以!
  學習蒙王劉非,請求鎮撫新固之土就可以了。
  塞外世界這麽大,隨便各位皇叔皇伯和兄弟們搶地盤了。
  這個詔命壹下,諸侯王們立刻哀鴻遍野,但沒有人敢跳出來反對。
  在諸侯王們眼裏,劉徹的形象,已經與惡魔掛鉤了。
  就是呂後當年,對於宗室下手,可能也不如劉徹這麽狠!
  上臺才八年,就弄死了壹堆叔叔伯伯,還把自己的親哥哥都流放掉了。
  太恐怖了!
  沒有傻子敢與劉徹唱對臺戲。
  諸位皇叔皇伯皇兄皇弟,不得不認真考慮去塞外選個地盤,再做諸侯王了。
  而王子們更是誠惶誠恐,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早做打算。
  以至於出現了,有王子殿下打算報考武苑,投效軍旅的故事。
  劉徹對於這樣的宗室榜樣,自然是好點贊,不僅僅特批了他的請求,還賞賜了他黃金壹百金。
  於是,更多的王子響應了起來。
  這是好事!
  但,也有壹些事情,周亞夫是怎麽都不贊同,劉徹說幹了口水,才勉強同意的。
  譬如改革漢室官員等級制度。
  在原本,漢家官員的等級其實很模糊,譬如九卿和郡守皆為兩千石。
  都護府都督也是兩千石,未來將推行的州部刺史也是兩千石。
  就連禦史大夫還是兩千石。
  雖然有所謂的中兩千石官員、真兩千石、兩千石和比兩千石之分。
  但,其實地位相對模糊,難以區分。
  至少,很難讓爬到了兩千石的大臣們感覺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麽區別。
  這怎麽能行?
  劉徹深知,人的進取心和奮鬥力,很大部分就是來自野心,而野心源於攀比。
  所以,趁著周亞夫即將下臺的空窗期,劉徹趁勢下達了改革詔命。
  他要求丞相府牽頭,與九卿各有司,重訂官員等級。
  按照他給出的指導要求,壹千石以下,照舊如故。
  但壹千石以上,就有了更多細分了。
  從壹千到壹萬,分為新的十個等級。
  丞相最高,為壹萬石,太尉和大將軍,與丞相平級,同為壹萬石。
  但基本上,漢室以後是不會新設太尉和大將軍,最多將之作為壹個榮譽頭銜,追封給已故之人。
  而丞相之下,就是九千石的禦史大夫,而九卿則全部統壹為五千石。
  至於五千石到九千石之間的這些等級,是給那些工作特別突出的五千石準備的。
  五千石以下,兩千石以上,為各地方郡守、州部刺史以及都護府都督的秩比。
  這樣劃分的好處,不僅僅在於給官員們加薪,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更可以有效的編織起壹套官員等級體系。
  今天,劉徹找晁錯來,就是談這個事情。
  畢竟,此事的具體安排和配給,還是要晁錯來做的。
  ……
  沒有多久,晁錯就被帶到了劉徹面前。
  這位漢室的禦史大夫,如今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他距離他人生的巔峰,已經近在咫尺,甚至可以說,他已經處於他的巔峰了。
  丞相——所有官員的最終夢想,離他不過壹個月。
  這讓他真是心情激動,甚至有些夜不能寐。
  因此,他來到劉徹面前時,眼睛都有些黑眼圈了。
  “晁愛卿還是得註意休息啊……”劉徹見了,自是免不得關心壹番,叮囑道:“朕還需要卿來輔佐呢!”
  “陛下厚愛,臣愧不敢當!”晁錯連忙謝道:“不過,近日,臣受命為北軍都尉,平生第壹次掌軍,有些生疏,為怕連累同袍,不得已只能多用些功……”
  劉徹聽了點點頭,在上個月,劉徹給晁錯加了壹個擔子,任命他為北軍都尉。
  這是因為晁錯之前從未有過從軍的履歷,劉徹給他補上,免得以後有人拿這壹點來打他。
  更是因為,劉徹想要穩固和接續漢家的傳統!
  丞相,必由行伍而出!
  在晁錯之前,所有的丞相,都是軍人!
  哪怕是蕭何,也是軍旅出生!
  至於樊噲、灌嬰、周勃,更是勇不可當的猛將!
  這個光榮傳統,劉徹覺得不能在自己手裏斷送,至少不能在現在斷送。
  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必須將晁錯送進軍隊,讓他掌握壹段時間的軍權,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做上幾天軍人。
  而借此,劉徹則可以告訴天下人,尤其是廣大的文官士大夫們:妳們別去想著攪盡腦汁,玩什麽文官政府,妄圖用筆桿子指揮槍桿子了。
  還是老老實實的認真對待軍方,註意和尊重軍方吧!
  不然,妳們永遠別想爬到丞相的位子上去。
  因為,得不到軍方認可和支持的丞相,是不可能上位的。
  如此,漢家的軍國主義體制,就得到了貫徹和落實。
  不得不說,晁錯在北軍幹的不賴,他雖然沒有當過兵,也沒有過從軍履歷,但多年宦海臣服和履歷,使得晁錯就算不知道怎麽治軍,但也能夠應付得來。
  甚至,有些遊刃有余。
  這也正常,晁錯可是寫了《言兵事疏》和《守兵勸農疏》的大能。
  可能帶兵打仗他不行,但是日常管理和督促訓練,卻是可以輕松應付。
  劉徹擡擡手,讓晁錯坐到草地上,然後對他道:“前日,朕命丞相行文九卿有司的詔命,卿可看過了?”
  “回稟陛下,看過了……”晁錯連忙拜道:“陛下有何指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