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81章 覺醒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能在史書上被特別記載:冬十二月,雷,霖雨。
  這場大雨,自然不是什麽幾天時間,就會消停的災難。
  準確的說,這是地球在進入小冰期前的壹個氣候調整期的階段性調整。
  透過史書記載,就能輕易看到整個氣候的變化脈絡。
  本輪調整,應當是史於近二十年前的太宗孝文皇帝六年,當年,關中出現暖冬,桃李開花。
  其後,在九年,關東大旱,十二年,黃河決口河東,後六年,天下大旱,蝗災四起。
  這些還只是被記錄在史冊上,影響了全國的大型自然氣候災害。
  至於那些中間偶發的中小規模的局部災難,則被未被史官載入正式史冊,只是成為石渠閣中的檔案。
  即使如此,這輪調整對漢室造成的打擊,也是異常沈重的。
  太宗九年,關東大旱後,國家旋即立刻下令釋放在押囚徒和惠帝後宮宮女,以此彌合大旱造成的人口損失。
  十二年,黃河決口,太宗皇帝立刻下詔,除田半租。
  十三年更是幹脆完全免除天下田稅。
  至後元元年,在經過深刻反省和調整後,太宗皇帝更是下達了那道著名的“興漢三詔”之壹的《議佐百姓詔》。
  在這道詔書中,最高統治者皇帝,開篇就沈痛的描述“間者數年歲不比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
  可見,當時的災難頻發之嚴重,已經到了連皇帝,都不得不放下架子,認真對待的地步。
  而到了後元六年夏四月的蝗災之後,漢室政府馬上就下令“令諸侯無入貢。馳山澤。”又“減諸服禦。損郎吏員。發倉庚以振(賦)民。”更下令民得賣爵。
  通過多種渠道,緩解和恢復災難造成的影響。
  當時,長安的未央宮和長樂宮裏,甚至裁撤掉了幾近壹半的宦官侍女和各種吏員,後宮妃嬪們幹脆連綾羅綢緞都見不到影子了。
  而且,這些氣候災難,並不僅僅只影響了漢室壹隅。
  這從歷代匈奴入寇的記錄中,就能看出端倪來。
  太宗九年天下大旱後的第三年,匈奴入寇狄道。
  十二年河東決口後的第三年,十四年冬,匈奴主力傾巢入寇河南,漢匈爆發平城之戰後最大規模的戰爭。
  自後元六年,至劉徹老爹上臺後的當年,在三年內,匈奴兩次大規模入侵。
  這些記載都顯示壹個幾乎統壹的規律——匈奴人通常在漢室災難爆發後的第三年大規模入侵,南下劫掠。
  這不能不說,是壹個極為顯著的證據。
  這證明——匈奴人同樣遭受了老天爺降下的災難。
  若非如此,他們的入侵頻率,不會跟漢室災難的爆發規律如此契合。
  作為穿越者,劉徹知道,在這次的反常氣候後,接下來二三十年,全球氣候將大體進入平穩期。
  這給漢匈雙方帶來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
  草原上水草繁盛,中原風調雨順。
  這才是歷史上,漢匈十數年休兵罷戰的基礎。
  既然只靠放牧,就能填飽肚子,那為何還要冒著生命危險,跑到長城腳下去撞個頭破血流?
  而在中國,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國家迅速建立了三十六個大型國營牧場,養馬數十萬匹。
  文景之治也達到巔峰。
  以至於出現了府庫裏串錢的繩子都已經腐爛,至於倉庫裏的糧食,更是成噸成噸的發黴的事情。
  然而在眼前,如何度過這個小冰期資料片的預告。
  依然是擺在劉徹和漢室政府面前最大的難題。
  連綿的暴雨,在雷暴中,持續下了數日。
  渭河水位迅速暴漲,多條支流,發生了決堤現象。
  氣溫從高峰的將近二十度,直落到接近零度。
  黃河都出現了封凍、結冰。
  在這樣的異常災難面前,哪怕是劉徹提前進行了預防,動員了所有能動員的力量。
  關中的小麥種植業,依然遭到了重創。
  根據內史和大農的統計,起碼有將近五千頃麥田被大雨帶來的洪水淹沒,註定將要顆粒無收。
  而驟變的氣候,更影響了起碼壹萬頃麥田,使之面臨歉收甚至絕收的境地。
  整個關中壹片哀鴻遍野。
  無數百姓悵然悲泣。
  但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倚。
  這場災難,帶來的並非全是壞事。
  受災的數萬戶百姓,還在家裏流眼淚的時候,就有著許多商賈,懷揣著大筆的金錢和各種承諾找上門來了。
  男人,可以去礦山挖礦,去作坊冶鐵,去工地上幹活。
  包吃包住,每天還給壹鬥粟米,每月在額外給五十錢的工錢。
  就連女人,也能去作坊織布,去桑田養蠶。
  去年以來,隨著鹽鐵官營政策和移民屯墾政策的推行。
  關中的商人,真是壹頭載進了壹個蜂蜜罐裏面,甜得他們都不想爬出來了。
  本來,很多人以為鹽鐵官營會是災難性政策。
  但誰成想,實施了鹽鐵官營後,他們的日子反而更好過了。
  他們再也不需要為銷路和渠道發愁了。
  只要妳能生產出鐵器和鹽,大農和少府聯合主導的鹽鐵衙門,眼睛都不眨壹下,按照官價,壹口全吃。
  而屯墾移民,更像壹個張開了大嘴的怪獸。
  無論是鹽鐵器皿還是衣物糧食,它們來者不拒,全部吞到肚子裏。
  所以,在過去的幾個月,關中的商賈和豪強們,真是幸福又煩惱。
  幸福的是,買賣做的太爽了!
  只要能稍微保證壹下質量,生產的產品,無論是鹽鐵還是其他什麽東西,完全不愁銷路啊。
  至於煩惱——大家忽然發現,好像人手不夠用了啊!
  關中的人口結構,長期以來,主要就是自耕農和地主階級組成。
  偶爾有破產農民,馬上就被少府安排進了上林苑給皇帝老子種田。
  多數商賈的雇工,基本都是自己的家奴啊佃戶什麽的。
  即使強如田氏這樣的大賈,全族上下加起來,雇工人數也就千把個。
  靠這點人,顯然是沒辦法滿足擴大生產規模的任務。
  於是,大家眼珠子壹轉,馬上就將主意打到了那些受災百姓身上。
  在不經意間,資本懵懵懂懂的踏出了它覺醒的第壹步——跟農業搶人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