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44章 呼衍當屠的決斷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元德五年,秋九月壬戍(三十)。
  在這個元德五年最後壹天,增山關被大霧濃罩。
  郅都的心情,壹如這大霧,陰郁無比。
  義縱首先出關了!
  這對郅都以及他的軍隊,簡直是壹個噩耗!
  義縱所部首先出塞,打響了第壹槍。
  這意味著,匈奴人在現在已經知道漢軍出塞了!
  這意味著,郅都所部,將要面對已經動員起來的,枕戈待發的,進入了戰爭狀態的匈奴騎兵!
  而匈奴人居高臨下,足可對郅都所部構成嚴重威脅。
  因為,從上郡出發,前往河陰,從地理上來說,漢軍是從下向上,要翻越山陵,跨越河流和沼澤的!
  從低緯度,逆推高緯度的敵人。
  光是地理的劣勢就足夠人吃壹壺的了!
  匈奴人完全可以占據優勢的地理,居高臨下,打擊郅都所部。
  這也是為什麽郅都所部在戰前就決定壹定要搶占河陰的原因。
  河陰不僅僅可以切斷高闕和梓嶺的聯系,更可以讓漢軍擁有壹個立足點,壹個不再受制於地理劣勢的立足點。
  但,現在義縱首先出兵。
  那麽,河陰的問題,匈奴人就壹定會重視。
  匈奴人壹定會派兵占據河陰。
  而對郅都所部來說,這就意味著要打壹場硬仗!
  壹場刺刀見紅,赤袒肉搏的硬仗!
  占據了地利的匈奴人,將會變得難纏兩倍以上!
  只是……
  郅都嘆了口氣。
  義縱那邊出都出兵了,難道他還能拿根繩子將人家拖回去不成?
  只能是認清事實,接受現狀。
  “立刻召集全軍各部司馬以上軍官來中軍官衙議事!”郅都立刻下令,讓人傳喚全軍中高級將領來開會。
  義縱部和程不識部出塞,徹底打亂了郅都的計劃。
  所以,郅都所部的進軍必須徹底修改。
  但是,有壹個事情,卻是不能改變的。
  那就是在元德六年冬十月已未日(初四)之前,郅都所部必須抵達河陰,並投入戰爭。
  這是軍令!
  也是天子的命令!
  漢軍跟秦軍壹樣,是不會管什麽客觀理由,更不會去考慮什麽原因。
  任何將軍,任何軍隊,不能在預定時間內趕到預定戰場。
  這就是罪!
  失期者,主將當斬!
  所有司馬以上軍官統統要論罪!
  這個制度雖然很僵硬,但卻是如今舉世公認的真理和秩序。
  而如今,卻只有五天時間了。
  五天時間內,郅都不僅僅要徹底檢討自己的作戰部署和計劃,重新調整兵力,更要在預定時間內抵達預定戰場。
  這當然很困難。
  但,在郅都眼裏,困難從來都不是理由。
  因為,問題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和應對之策。
  關鍵只在人們願不願意去動腦筋,並且付出汗水來解決問題。
  當天,郅都在增山關的官衙內,與數十名司馬校尉,商討了整整壹天的時間,甚至,這個軍事會議還開到了半夜。
  ……
  也是在這壹天,高闕城裏的呼衍當屠,得到了漢軍出塞的消息。
  事實上,呼衍當屠的情報,已經是滯後很久了。
  義縱出雲中,程不識出興樂塞。
  兩支大軍浩浩蕩蕩,遮天蔽日,卷起的塵土和動靜,哪怕是數十裏外的人都能壹清二楚。
  壹路上,數不清的匈奴部族,望風而逃,或者興高采烈的歸順,投靠漢軍。
  漢軍出塞壹天後,梓嶺之前,就已經不存在什麽部族了。
  所有生活在這片區域,這方圓數百裏地區的部族,只有兩個選擇:逃亡或者臣服。
  既不逃亡也不臣服的部族,除了毀滅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這麽多的部族,自然會將消息帶到高闕。
  呼衍當屠聞訊後,立刻首先召見了壹些逃難的牧民,仔細詢問了他們。
  然後,就將這些嚇得失魂落魄的部族牧民,送到了高闕附近安置起來。
  “漢朝人果然出塞了……”呼衍當屠送走報信的難民,立刻就跳起腳來大罵:“這些卑鄙的漢朝人,以為我大匈奴是什麽?”
  盡管,呼衍當屠之前就已經有預感,漢軍要出塞。
  但,當漢軍真的出塞後,他依然感到了深深的恥辱,以及沈重的危機感。
  恥辱,是因為漢朝人竟然敢在冬天出塞!!!!
  這完全是沒有將匈奴放在眼裏的蔑視。
  這完全就是在宣告整個匈奴:漢軍不懼與匈奴在冬天在野外進行決戰。
  這意味著什麽?再清楚不過了。
  呼衍當屠很清楚,南方的漢朝人,不是傻子笨蛋和白癡。
  恰恰相反,他們是匈奴帝國遇到的最棘手最難纏最聰明和最有戰爭天賦的對手。
  漢匈數十年的戰和恩怨糾纏,足以讓兩國高層都對雙方的實力和大概戰力有所預估。
  漢匈雙方數十年的情報戰,更足以讓兩國都知道,對方的兵力和動員能力。
  以漢朝的北方長城的人口、道路和經濟情況,呼衍當屠很清楚,漢朝人最多最多出動六到八萬的軍隊。
  而他手底下有多少兵力呢?
  即使刨除河西走廊的渾邪和休屠本部,以及駐守在祁連山和胭脂山的三個萬騎。
  他現在手裏握著幕南和幕北諸部整整十四個萬騎的力量!
  總兵力高達八萬騎!
  其中,壹大半是匈奴本部。
  本部的意思,就是匈奴攣鞮氏、須蔔氏、蘭氏和呼衍氏為主體的匈奴部族的騎兵。
  這樣壹支力量,足以橫掃整個世界,沒有任何力量,能在這樣強大的騎兵集群面前耀武揚威。
  但是,漢朝人還是來了。
  而且,來的氣勢洶洶。
  這意味著,在漢朝的皇帝和大臣眼裏,匈奴已經不足為懼。
  漢軍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曠野之中擊敗他和他的軍隊。
  更有自信可以攻陷高闕!
  若沒有這個把握,漢朝人怎麽敢出塞?怎麽敢在這樣的天氣下出塞?
  要知道,再有壹個多月,這河南就要大雪紛飛。
  到時候,人在野外,呵氣成冰,毛發結霜。
  連匈奴人都不敢在那樣的寒冷天氣下輕易出外。
  漢朝人倘若沒有足夠的把握擊敗他,打敗他,那,他們現在的行為就是在送死!
  呼衍當屠想到這裏,立刻就叫來自己的親信,同時也是他的弟弟,呼衍氏的萬騎長呼衍鮮明。
  “鮮明,我以左大將的身份命令妳,立刻率領妳的本部萬騎以及單於留下的單於親衛,將左屠奢立刻護送到申屠澤!”呼衍當屠命令道:“我同時還會下令,讓折蘭部族南下,至申屠澤接應妳們,等妳們跟折蘭匯合後,立刻沿著申屠澤,撤至胭脂山!”
  折蘭部族在馬邑之戰中遭到重創。
  但其本部部族和牧民都在,現在,這個曾經強盛無比的部族,依然在胭脂山和臯蘭山之間舔舐傷口。
  讓他們參戰,他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讓他們執行保護任務卻是足夠的。
  折蘭部族雖然在馬邑慘敗,但它的威名,卻依舊震懾著草原。
  有它出馬,沒有什麽人敢於挑釁和敵對。
  呼衍鮮明是呼衍當屠的絕對腦殘粉。
  他聞言,立刻跪下來,說道:“請左大將放心,但凡鮮明和鮮明的部族,還有壹個人活著,左屠奢就絕對不會有事情!”
  “好!”呼衍當屠點點頭,從自己的腰間拔出壹把小刀,將它交給呼衍鮮明,囑托道:“天神見證,先祖垂視,我將屠奢的安危就交給妳了!”
  “妳壹定要不惜壹切代價和手段,確保屠奢不會有危險!”
  匈奴帝國的核心,在於攣鞮氏,攣鞮氏的核心在於宗種。
  如今,曾經的宗種尹稚斜絕後。
  他這壹系徹底斷絕。
  雖然呼揭部族的且之繼承了其宗種的名義。
  但是,在匈奴內部,誰會承認呼揭人是宗種?
  金山來的蠻子,只是壹個過渡產品而已!
  諸部族承認和效忠的,有且只有壹個。
  這就是單於之子,左賢王於單。
  同時,於單也是老上單於嫡系血脈中的最後壹個男孩。
  他要是出點紕漏,匈奴帝國就別跟漢人打了。
  自己內部先打出壹個狗腦子再說吧。
  冒頓單於的庶子們,老上單於的旁支子嗣們,還有那些攣鞮氏的親戚們,人人都會想要爭奪這宗種的位置。
  如今,漢朝大軍壓境,呼衍當屠無法確定此地依然安全。
  出於慎重考慮,他只能選擇將左賢王於單,送去安全的胭脂山。
  在那裏,有著單於忠誠可靠的部族,有著對於單絕對忠誠的奴才。
  呼衍鮮明接過那把小刀,鄭重的拿著它,割破自己的胸膛上的皮膚,任由鮮血流淌,這是匈奴最嚴肅的承諾,這意味著向天神和先祖起誓:只要自己身體裏還有血液,還能呼吸,就絕對不會忘記誓言!
  看著呼衍鮮明,呼衍當屠終於放心。
  只要左賢王於單還活著,即使他戰敗,即使丟掉了高闕,匈奴帝國也還有希望和未來!
  送走自己的弟弟,呼衍鮮明立刻又叫來了自己的另外壹個親信——直屬他的當屠部族萬騎長當屠闋。
  在草原上,人們本沒有姓氏,只有名字。
  但,當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接觸後,他們發現,沒有姓氏是不對的。
  於是,諸部族開始以首領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像攣鞮氏、呼衍氏、蘭氏、須蔔氏,都是這樣慢慢的壯大起來的。
  而氏族的旁支,在獨立後,又會將自己的名字作為部族的姓氏。
  所以,在匈奴,壹個大氏族下,有著無數個小氏族。
  這些氏族聯系在壹起,就是匈奴。
  呼衍當屠作為左大將,作為單於的親信,他自然獲準可以組建自己的氏族。
  於是,呼衍當屠將跟隨自己多年的許多奴隸和侍從以及騎兵,編組成新的當屠氏族。
  並且,不斷的擴充和充實氏族的人口。
  發展到今天,當屠氏族已經有邑落壹萬多個,有著七千多經常訓練的騎兵。
  而當屠闋,就是跟著呼衍當屠從當初壹直走到今天的奴隸。
  是他最值得信任和最好的戰友。
  所以,呼衍當屠對此人的態度,也就非常親密。
  “我的徑路(匈奴語寶刀、利箭之意),我命令妳,立刻帶領我忠誠的當屠氏族萬騎,馬上前往南方,搶占在鴻鵠塞西北方向的那個河灣和附近的山丘,保障高闕和梓嶺之間的通道暢順!”呼衍當屠親密的拍著對方的肩膀,道:“無論如何,必須守住那裏!”
  呼衍當屠雖然沒讀過兵書,更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軍事。
  但他的經驗何等老道!
  在漢軍出雲中後,他立刻就想到了,漢朝還可以從上郡出兵,切斷高闕和梓嶺之間的聯系。
  雖然,從上郡出兵,要比從雲中出兵更困難,耗費更大。
  但,呼衍當屠,可不想自己派去梓嶺的軍隊,被人捅了菊花!
  “遵命!主人!”當屠闋二話不說,立刻跪下來領受命令。
  送走當屠闋後,呼衍當屠立刻就大聲的命令自己的親衛,立刻召集所有部族的王侯貴族和氏族的萬騎長。
  漢朝人即來,他當然不會傻傻的守在高闕,眼睜睜的看著漢朝軍隊,拔掉匈奴在高闕前的那壹個個釘子。
  這是很傷士氣的!
  而且,龜縮在堅城內的匈奴騎兵跟步兵有什麽區別?
  呼衍當屠可是知道,漢朝人是築城的專家。
  他們修建起了堅固的城市要塞,就是腳下這座高闕要塞,也是漢朝的祖先所建。
  既然漢朝能建立這樣的要塞,那就說明,他們有把握攻陷這樣壹座要塞。
  困守孤城,只是坐以待斃。
  況且……
  呼衍當屠擡起頭來,咬著牙齒,很不服氣地說道:“漢朝人,就讓我呼衍當屠來稱壹下妳們的斤兩!”
  漢朝人在馬邑,壹戰打垮了匈奴的精氣神,讓許多幕南部族聞漢色變。
  甚至幕北部族都如驚弓之鳥。
  若此番漢軍大舉入侵,他手握十幾個萬騎,卻只能龜縮在高闕城裏。
  那以後,誰還敢與漢朝野戰?
  那個部族還敢面對的漢朝的攻擊?
  連冬天都只能龜速?
  那夏秋兩季,還不得見人就跑?
  這在呼衍當屠看來,這是比戰敗還可怕的事情。
  戰敗還可以總結經驗教訓,但這樣的龜速,卻只能帶來毀滅和滅亡!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