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27章 馬耕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於是,劉徹就將他見過的二牛擡桿耕作方式,對著自己的老爹簡單的描述了壹陣。
  然後,劉徹道:“商君以來,牛耕漸成主流,以畜力,而非人力耕作,是當初商君耕戰體系中,耕之戰略的主流,可最近數十年,耕作方式停滯不前,甚至連牛耕都不曾普及,兒臣常常為此扼腕嘆息,而最近新發現的這種二牛擡桿的耕作方式,卻讓兒臣有所啟發,若能制出壹物,使牛耕更加便利、簡單、有效,僅此壹物,就可抵數個鄭國渠!”
  聽完劉徹的話,天子劉啟也陷入了沈思。
  別以為皇帝不懂耕作、種田!
  實際上,劉家的天子,雖然算不上種田小能手,但對農事壹點都不陌生。
  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春,下詔: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栥盛,皇後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由此恢復了西周天子親耕籍田的傳統,並成為壹個制度。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時,這個制度是得到了堅決的執行的。
  皇帝下地耕作,可不僅僅只是做樣子,而是真的下地擺弄過莊稼的!
  竇太後的眼疾,也是那時候天天擺弄針線,落下來的!
  作為太宗孝文皇帝的繼承人,儲君,當今天子沒下過地,耕過田,那是騙人的!
  時至今日,這個天子親耕籍田的制度,雖然只剩下了壹個做樣子的儀式。
  但是,早年的經歷,使得劉啟對於百姓的生活壹點也不陌生。
  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還是壹個喜歡手把手的教自己兒子的天子。
  劉啟至今記得,當年先帝,壹邊帶著他們兄弟在宮中的籍田裏拔草、澆水,壹邊就將許多的知識以及道理灌輸給他們。
  是以,劉啟對於農事壹點也不陌生。
  相反,還挺熟練。
  “太子想恢復商君的牛耕政策?”天子劉啟問道。
  “是!”劉徹自然也不隱瞞。
  “難吶!”天子劉啟忽然站起來,嘆道:“太子可知,何以秦代能普通使用牛耕,而我漢室卻只能以鋁粑人力耕作?”
  老爹這麽壹問,劉徹也楞住了。
  劉徹不是那種對歷史壹無所知的家夥。
  前世十幾年諸侯王生涯,讓劉徹看了許多書,對於先秦時代的歷史也有所了解。
  牛耕,其實不是漢室才出現的方式。
  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牛耕行為。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其推行的耕戰體系中,耕這壹塊就是以大力鼓勵和推廣牛耕為中心。
  譬如商鞅規定:盜馬者死,盜牛者加。
  意思就是,偷馬的死罪,偷牛的罪加壹等!
  漢律中也有類似的規定,用以保護耕牛。
  然而,讓劉徹奇怪的是,漢室建立以後,對於牛耕似乎不如秦代那麽熱衷了。
  先前,劉徹還以為是自己的老爹和祖父曾祖都不懂牛耕的意義。
  現在看來,或許情況並非如此!
  劉徹也老實,既然遇到了自己不知的事情,很老實的跪下來,道:“請父皇教誨!”
  “秦人能以牛耕,因為他們有養牛的地方啊!”天子劉啟看了壹眼劉徹,語重心長的道:“當秦之世,秦王必先西平戎狄,而後,南下中原,就是為了剪除後背之患,更為了獲取牧牛馬之草場!”
  “至我漢家則不然,河南之地落入匈奴之手,代北只所,更是苦匈奴久矣,欲牧牛而不得,別說牛了,馬都很少!”
  聽著老爹的話,劉徹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原來如此呀!
  劉徹這才明白,為何等到了小豬統治,對匈奴開戰以後,民間耕牛漸漸的興盛了起來了。
  很簡單,對匈奴戰爭的獲勝,帶來了大量的戰利品。
  譬如,衛青收復河套地區,壹次就為漢室獲得了壹百多萬頭牛馬,以及壹塊最好的養馬場。
  霍去病歷次出征,帶回來的牛羊馬等更是不計其數。
  而此時,河南(河套)在匈奴人手裏,代北、雲中等可以養牛養馬的地方,卻壹直受到匈奴的騷擾。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室自然就耕牛與戰馬奇缺。
  是以,並非是漢室不想學秦人大力推廣牛耕。
  而是,漢室沒有秦代的條件。
  當秦之世,秦國的先王們不斷的與西方的戎狄等遊牧民族戰鬥,好幾任的秦王就是死在與戎狄的戰爭之中的。
  通過與戎狄的戰爭,秦人獲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草場,可以蓄養戰馬和耕牛。
  全盛時期的秦軍,吊打匈奴、東胡毫無壓力。
  可是,現在的漢室,卻沒有秦人那樣的條件。
  自然也就不可能推廣牛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牛,妳再怎麽憋也憋不出秦代那樣興盛的牛耕。
  劉徹想了想,道:“既然無牛,可以馬耕,用淘汰不用的駑馬來耕地,應該不比牛耕效率低!”
  沒有牛就不耕地了嗎?
  劉徹就記得後世的歐羅巴,普遍是用馬來耕地的,也沒見得馬比牛差到哪裏去了。
  而漢室因為最近數十年臥薪嘗膽,同時也因為匈奴強大的軍事壓力的緣故,建立了許多馬場。
  這些馬場中的馬,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戰馬。
  實際上,戰馬的培育是壹件困難的工作,不是什麽馬都可以成為戰馬的。
  所以,有相當數量的駑馬,流落到了市面上。
  因此,劉徹只是在稍稍扼腕以後,立刻就把主意打到了馬身上。
  天子劉啟笑著看著劉徹。
  這個太子還真是犟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
  馬耕也算是壹個傳統了,據劉啟了解,代北、雲中等地就流行用馬耕,當年他當太子時,曾有壹次隨先帝回到代國,特意去考察壹下當地的馬耕,以劉啟的了解,代地的馬耕,並不適合大範圍推廣。
  因為,馬比牛聰明啊!
  想要馴服壹匹馬來耕地,跟訓練壹頭牛耕地,那是兩碼事。
  其次,牛的挽具,跟馬的挽具,又是兩回事。
  即使在代地,用馬來耕地的效率也比用牛耕地的效率差壹些。
  當然,這些事情,天子劉啟並不會告訴劉徹。
  在劉啟的思想中,太子嘛,多失敗失敗是好事情。
  在太子的位子上遇到挫折,要比以後登基以後壹拍腦袋,就做出壹些糊塗事強!
  於是他道:“既然太子信心十足,那朕就等太子的好消息了!”
  這話聽到劉徹耳中,卻有著另外壹種意思。
  於是,劉徹拍著胸脯道:“兒臣願以半年為期,將此事辦妥!”
  對劉徹來說,半年的時間,足夠了!
  他以太子之尊,親自督促,有幾乎無限的人力物力可以驅使,若還搞不出曲轅犁,弄不出馬耕,那就只能是壹個解釋——下面的人在忽悠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