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491章 世界變遷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元德七年夏七月甲子(初壹)。
  甘泉宮的溫泉,冒著熱氣,滾滾流出。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能夠泡在溫泉之中,聽著山間的竹葉搖曳,看著山下的眾生百態。
  這無疑是壹種享受。
  “許九打算修軌道?”聽著繡衣衛剛剛傳回來的報告,劉徹靠在溫泉壁上,呵呵的笑著,對侍立在自己身側的宦官說道:“倒還算有些主意……”
  要想富,先修路。
  這是無論任何時代,都屬於真理的名言。
  便捷的道路,將會帶來機會和商業。
  不過……
  劉徹覺得,在安東修軌道,太過於冒險了些。
  畢竟,安東地區,特別是懷化郡的大部分地區,壹年四季,有至少五個月是被寒風和冰雪統治的時間。
  某些極端的地區,甚至,壹年之中只有不足五個月能看到太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
  有些地方妳甚至可以在冬季欣賞到極光。
  這樣的地區,夏冬的差異大的嚇死人。
  熱脹冷縮,足以讓安東的這條軌道,從誕生之初,就充滿了風險和挑戰。
  能不能維護好,這很考驗安東都護府的執行力。
  不過,無所謂了,安東地區的軌道,遲早要修,而且修的早,比修的晚要強。
  因為這可以積累很多經驗和教訓,更可以為未來的鐵路網絡建設做好勘探準備。
  如此壹來,當百十年後,蒸汽火車出現,安東地區就可以立刻進入鐵路時代。
  倒是許九要做的另外壹個事情,讓劉徹有些警覺。
  “許九打算玩‘交子’或者更先進的銀票嗎?”劉徹心裏尋思著,狐疑著。
  講道理的話,哪怕許九不說,劉徹也打算明年開始玩壹把信用貨幣了。
  之前數年,他就已經鋪墊好了。
  列侯和士大夫們,差不多也都接受了所謂的“黃金詔書”。
  在這樣的背景下,嘗試發行壹批針對貴族大臣,特別是兩千石列侯封君的高額貨幣,是可以嘗試的。
  如今,許九和雜家跳出來,要當這個試驗田,給劉徹趟地雷,在本心來說,劉徹是欣慰的,甚至是高興的。
  但,皇帝的多疑癥,讓他卻有了猶豫和狐疑。
  他猶豫的原因,就在於,都護府發行的這批所謂的“交子”或者銀票。
  誰來負責發行?誰來掌握?誰來控制?誰來監督?
  私人是肯定不行的!
  金融是國家命脈,劉徹死也不會假手他人。
  畢竟,若是金融落到了私人手裏,私人可以發行貨幣了。
  那要他這個皇帝幹嘛?
  哪怕是由都護府來控制,劉徹也疑問重重。
  財稅權,或者說,地方政府和中央在財稅的這個蛋糕上的分配比例,是直接影響壹個國家的中央政權權力和話語權以及控制權的事情。
  倘若地方需要仰賴國家撥款,那麽這個地方必定是離不開中央的控制的。
  而若地方可以自給自足,在財政上獲得了自由。
  那,地方上的官吏和豪強,還會甩國家嗎?
  自古以來,多數分裂和割據,都是因為地方勢力獲得了財政自由的結果。
  而多數地方問題,中央難以解決的緣故,也是因為其掌握了財政自由的結果。
  不用扯其他的事情,南越是怎麽割據和獨立的?
  當初,秦始皇下令征服南越,始皇帝活著的時候,南越地方被秦國朝堂牢牢控制。
  別說是趙佗這個當時的龍且令了,就是任囂也不敢違抗來自鹹陽的任何命令。
  那為何始皇帝壹死,南越地方的軍隊和官員,就可以燒毀棧道,阻斷運河,拒絕接受來自鹹陽的任何命令了?
  答案是,在那之前,趙佗的軍隊,與南越地方的部族貴族,達成了妥協。
  所謂的“和輯百越”之策,既消弭了隱患,也為在南越的秦軍獲得了充足的財稅來源。
  有了錢和糧食,不需要任何來自鹹陽的支持的趙佗,當然有膽子做出那樣的舉動了!
  與之相反,長城兵團,就沒有壹個穩定的財稅來源。
  他們即使再不願意,也只能聽命,放棄長城防線,回身來撲滅叛亂。
  不然的話,當時的長城兵團,完全可以不鳥鹹陽,直接在高闕扯旗——就秦二世的智商和手腕,大約也要拿他們無可奈何。
  但,沒有穩定的財稅來源,哪怕長城兵團再倔強,也只能被鹹陽脅迫,放棄陰山防線。
  是以,劉徹很清楚,想要皇帝位子坐得穩。
  地方的財政自由,就不能太大。
  要使得天下郡國,全部都依賴國家的財政撥款和維系。
  而許九這麽玩,壹旦成功,卻可能打破這個平衡。
  安東地方都能自己印錢玩了,還需要鳥長安嗎?
  可能劉徹活著,他們不敢反。
  但幾十年後,劉徹進了茂陵,萬壹這些渣渣,學習波士頓人民,來壹出仁川港倒茶事件,然後嚷嚷著要獨立呢?
  作為皇帝,不能不防這壹手。
  所以,這個事情,許九想要幫劉徹趟地雷,劉徹自然是樂意的。
  但,劉徹卻得隨時做好摘桃子的準備。
  “將王道給朕從臨邛調回來……”劉徹閉著眼睛下令:“命為護濊軍監軍使……”
  左右先是都嚇了壹跳,以為那個曾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的大宦官又要殺回來了。有人甚至差點暈倒,還好,劉徹之後的任命讓他們松了口氣。
  宦官們更是歡天喜地——曾經,王道這個天子近侍,可是擔任著中車府令的職位。
  歷史上,趙構就曾經出任這個位置。
  即使他因為某些事情,被放逐到了臨邛,但地位卻絲毫未減,依然握有大權,幾乎就是天子放在臨邛的耳目。
  “諾……”宦官們歡天喜地的領命,這些年來,為了填補王道留下的空缺,劉徹周圍冒出了三個大宦官。
  他們或是專精於拍馬逢迎、歌功頌德,或專精於背鍋、賣慘,或擅長服侍。
  但,沒有壹個人能讓劉徹滿意。
  其實,劉徹壹直想要壹個魏忠賢這樣的大宦官。
  夠陰狠,夠毒辣,還能有手段,幫他去做他不願意臟手的臟事。
  可惜,到目前為止,劉徹還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
  這也算是壹個遺憾吧。
  “王道去了安東,應該可以為朕做好隨時奪取安東‘銀行’大權的準備……”劉徹在心裏尋思著:“但這還不保險……朕得多留壹手準備……”
  畢竟,宦官雖然忠心,但處理事情的能力,卻遠沒有文官厲害。
  特別是這種摘桃子的事情。
  略略想了想,劉徹就想到了壹個人選:“袁絲不是去了南越兩年了嗎?是該給他挪挪窩了……免得外人說朕涼薄……”
  但現在卻還不急,先派王道過去盯著,等明年在找個理由,將袁盎送去安東。
  當然,到時候也可能出岔子,換壹個人去安東。
  將這個事情放到壹邊,劉徹睜開眼睛,問著左右:“長安城現在情況如何了?”
  長安考舉在上個月的月中就拉開了帷幕。
  但這壹次的考舉規模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壹次——報考人數足足有三萬七千余人,是去年的百分之壹百七十。
  雖然,回鍋肉居多,但是,元德壹代,也首次展露身手。
  所謂元德壹代,是指成長和受教育在元德元年之後的新新士子。
  這壹代人,比他們的前輩,視野更寬闊,想法更多,見識也更多,尤其是自信心上,遠超了他們的前輩。
  畢竟,他們成長的過程,就是漢室的崛起過程。
  元德二年,伐朝鮮,四年,馬邑之戰,五年高闕之戰,六年燕薊之戰。
  這四場大戰,底定了漢室東北亞霸主的地位,同時也宣告了東亞怪物房遊戲的尾聲。
  與歷史上強漢盛唐時期的年輕人不同,元德壹代,對於世界的了解和掌握,遠超那些強漢盛唐的人物。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之中,有安東大開發和加恩封國、淘金潮的出現,更有著種種有關身毒與西域的情報與信息。
  他們知道,打敗匈奴,只是壹個開始,而征服世界,才是他們的使命!
  自然,這壹代人,是劉徹壹直在等待著成熟的壹代人。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才是未來大漢帝國的支柱和脊梁。
  因為,他們打小就接受了殖民思想和理念的熏陶,成長在大漢民族主義濃郁的環境裏。
  他們是天然的殖民者,最好的殖民地官員。
  只是,暫時來說,這個世界,還沒有他們什麽事情。
  太宗壹代和仁宗壹代,才是統治世界的主流。
  他們想要接班,再過個十年八年再說吧!
  “回稟陛下,少府和京兆尹,今晨來報,說是考舉將在今日,進入第二輪……”壹個宦官阿諛著說道:“托陛下洪福,此番進入第二輪的士子,足足有壹萬八千余人……”
  考舉過了第壹輪,就有了做官的資格——雖然,大部分都是薔夫、遊僥壹類的最基層的事務官,甚至是更基層的鬥食。
  而且淘汰率非常高。
  每年,至少有壹半的考舉士子,在競爭或者官場鬥爭之中被人趕回家。
  但能夠熬過第壹年的人,卻基本都具備了在官場的生存能力。
  許多人甚至出現了逆襲——在這個政績為王的年代,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就像現在剛剛上任的長安令楊暉,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對於人才,特別是能做事的人才,劉徹不會去計較他們的出身和做事方法——能成功的人,就是人才!
  不拘壹格降人才,是三代聖王留下的成功秘訣。
  至於他們怎麽成功的?
  需要去問嗎?
  事情做的好,就保他,出了紕漏,那也是他自己倒黴。
  反正,皇帝嘛,自私自利方是皇帝。
  此番,考舉錄取人數之多,創下了考舉開始以來的記錄——進而第二輪的人數,居然超過了總數的壹半。
  這也是劉徹的授意——今年第壹輪的試題,比去年試題,在難度上只是稍微增加了壹些。
  講道理的話,難度增加,理應錄取人數下降。
  但妳要知道,歷年考舉,回鍋肉,都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甚至出現了應試教育的人才——有些渣渣開始鉆研起了出題範圍和題目的內容占比,然後研究出壹了壹套應考心得。
  長安甚至有某人,連續三年都進入了第三輪——然後在基層被人趕回來,第二年接著應考的奇葩。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遊戲規則就是如此,他能找到空子,那是他的本事。
  但他本事不夠,在地方上被人趕回來,那就是他的問題了。
  作為規則的制定者,劉徹還犯不著為了這種人來改變規則。
  但,每年遞增難度,卻是壹定的。
  因為時代在發展,在進步。
  特別是漢室的數學水平和成就,這些年得益於考舉,發展迅猛。
  如今,漢室的數學水平,比起八年前,要強了不止壹點半點。
  某些題目,甚至連劉徹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解決。
  以劉徹估計,目前漢室的數學幾何之類的總體水平,應該是接近了後世的小學六年級了。
  微積分暫時摸不到門檻,但各種方程式已經可以解得飛起了。
  而幾何學更是成果喜人。
  不僅僅出現了應用到了軍事和地圖測繪的各項基礎幾何公式。
  更有明算家開始勇敢的挑戰圓周率和地月距離這種曠古難題。
  這是壹個可喜的成就。
  數學家越多,工程師就越多,工程師越多,國家就越強大。
  這是顛破不變的真理。
  所以,題目自然也得相應的增加難度,以篩選人才——至少要篩選出水準線之上的人才。
  而判定標準,就是百分之五十。
  每年考舉,第壹輪就必定淘汰壹半,以保證,進入第二輪的人,至少比被淘汰的那壹半人稍微錢壹些。
  唯有今年,第壹輪的淘汰率首次不過半。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劉徹剛剛清洗了壹遍長安官場,嚴重缺乏官員。
  只能是在考舉上放水,增加官員,特別是基層官員的數量。
  “讓少府和京兆尹,將第壹輪考舉士子的得分情況,做壹個統計,然後將之按照算術成績進行分檔,送來給朕過目……”劉徹吩咐道。
  能夠通過第壹輪的人,文科成績再差,也是能寫壹筆標準的隸書,同時,能認識和理解絕大多數常規文字的人物。
  這樣的人,做個基層官員,肯定是夠格了。
  但想要從中挑選出人才,最好的辦法是什麽?
  看數學成績!
  數學成績好的孩子,肯定不會太笨,思維和邏輯能力也比其他人應該要強壹些。
  所以,每年,劉徹都會從考舉士子裏選擇壹批數學成績最好的人,來蘭臺做個打雜的或者整理檔案的,再從中挑選最好的年輕人加以培養,以彌補考舉制度對精英人才培養力度的不足之處。
  更給天下做個榜樣。
  少年,學習數學吧!
  而在這個風潮影響下,諸子百家,各個派系,對於數學的重視,已經拔高到了僅此於其本派核心經典的地位。
  各大學苑的精英門徒們,更沒有壹個是不明於算術的人。
  說出來,妳可能不信。
  歷史上發明了天人感應理論的大儒董仲舒,如今已經隱約成為了儒家各派之中,數學成就最高的人。
  他甚至將圓周率從《算經》的“徑壹而周三”的基礎上,進壹步進行了推算,精確到了三點壹六的數值。
  雖然離圓周率的真理,還差的遠,但他無疑是漢室第壹個將圓周率精確到了如此地步的人。
  這也讓劉徹感慨不已。
  事實證明,哪怕是儒家,也是可以對世界,對社會做出有益貢獻的學派。
  只要他們不去鉆牛角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