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31章 封王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詔書下達,頓時天下壹片嘩然。
  齊魯壹片哀嚎。
  但隨即,歡呼聲四起。
  比起被朝廷論死和下獄以及流放的那四五百個家族。
  整個齊魯地區,兩千裏河山,超過壹百二十萬戶。
  壹百二十萬與四五百,誰的數量更多,毋庸置疑。
  而且,漢家的宣傳機器全力開動,將天子即將授田的這個“大好消息”到處傳播和宣傳。
  而齊魯地區交通發達,水網密布。
  消息傳遞速度,如同在關中壹般。
  常常臨淄城發生的事情,用不了四五天,全齊都能知道。
  自然,百姓和其他士大夫們,立刻就拋棄了自己的同鄉和同學。
  比起實打實,馬上就要落到自己手裏的土地,什麽同鄉、同學,該賣還是要賣!
  更何況,大家本來就不是很熟。
  劉徹卻不再關註此事了。
  他開始琢磨起來,應該怎麽改造齊魯了。
  齊帶山海,膏腴千裏,魯濱洙泗。
  這壹地區,自春秋以來,就是天下的經濟熱點和中心之壹。
  更是壹個巨大的兵源來源地。
  更重要的,當地有著無比發達,並不遜於關中和雒陽的手工業和工商業。
  別看齊魯的士大夫們天天嚷嚷著:上農除末,奇技淫巧。
  但實則,他們比誰都喜歡和善於利用工商業,為自己牟利。
  畢竟,口號什麽的,喊喊騙騙人就可以了。
  把自己都忽悠和洗腦了,那豈非是白癡?
  而齊魯之人,從來不蠢。
  自古人傑地靈,英雄豪傑,仁人誌士,層出不窮。
  只不過,他們現在是把心思和天賦點歪了。
  壹旦他們回到正路,他們能爆發出來的力量,肯定超乎天下人的想象。
  應該怎麽引導他們呢?
  劉徹現在能想到的辦法,就是移民。
  軍事移民!
  於是,他隨即給樓船將軍下詔:駐齊之樓船諸都尉之下,凡有欲定居於齊者,皆許授田!
  在劉徹看來,齊國的地主和士大夫們,之所以外忍內殘。
  喜歡窩裏鬥,勝過外戰。
  主要原因就在於,因為歷史的緣故,齊魯壹帶的士大夫和地主貴族們,很看不起和瞧不上其他地方的士大夫和地主。
  總覺得是天下人有負於他們(項羽和田橫的死造成的影響)。
  因此,在漢室,齊魯地區的士大夫和貴族,基本上都只會在本地打轉,很少有人能出齊境去其他地方看看。
  而儒家在當地,又擁有著絕對的優勢。
  在儒家占盡優勢後,自然而然的就會排斥和驅逐其他學派。
  現在的齊魯地區,連法家都難以生存,黃老派也是奄奄壹息。
  就更別說墨家、縱橫家和農家了。
  也就是風水先生和神棍們,能在當地吃的開。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齊魯年輕的士大夫和貴族們,當然難免會出現種種問題。
  簡單的來說,他們是偏科太嚴重。
  這不好!
  將樓船將軍在齊地的三個基地的數千官兵的戶口落到齊地,等於劉徹在齊地滲了許多沙子進去。
  至少,這數千有著冒險精神和對世界有清晰認知的官兵,能夠矯正壹下他們的鄰居的三觀,甚至,說不定還能影響許多人改變他們的三觀。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
  齊魯的士大夫和貴族們,需要更大的刺激。
  來自最直觀的視覺和觸覺以及感知上的刺激。
  要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遙遠的世界的財富有多少。
  錢是賺不完的,土地也是兼並不完的。
  與其把力氣用在窩裏鬥,不如拿出去打外戰。
  要讓他們知道,對外擴張和開拓,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這樣,才能改變當地的風氣。
  而滄海君和真番王去雲陽山祭祖,在劉徹看來,就是這麽壹個好機會!
  “行文安東都護府都督:遴選齊魯之地,淘金而富或者行商而富者五十人,以備用之!”劉徹於是朝著安東都護府發出了這麽壹條命令。
  但,齊魯之事,其實也就到此結束了。
  剩下的,無非就是廷尉和執金吾砍腦袋,分田地,流放和遷徙那些犯罪官吏和士大夫家的工作。
  這些事情,是郅都和趙禹的職責。
  身為皇帝,劉徹要做的不過是讓晁錯去監督,讓丞相周亞夫督管和核查,同時讓繡衣衛聞風奏事,防止玩脫就可以了。
  身為皇帝,劉徹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因為,春天即將結束,盛夏將臨!
  而依照自三代傳下來的制度:季夏月,可以封諸侯,立大官!
  換句話說,夏天是冊立諸侯王的時候。
  元德四年春三月二十七(壬午),車騎將軍東成候義縱首先上書劉徹說:車騎將軍臣縱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躬行先帝之遺德,嘉大惠於天下,臣縱誠見陛下憂老天下,哀憐百姓,虧膳貶樂,損宮室以利天下,永不加賦,用文行德布武,可謂聖王也……
  在巴拉巴拉了這麽壹大堆後,義縱圖窮匕見,終於提出了他的重點:先帝遺有二子,皆陛下手足骨肉,陛下愛之,不欲遠手足,強留京師……而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臣竊不勝犬馬之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早定先帝遺子位……
  簡而言之,就是要求冊封至今未立為王的劉彘、劉寄兄弟。
  奏疏抵達劉徹禦前,劉徹隨即批示:下禦史。
  隨即,整個朝野沸騰。
  比起之前齊魯那些破事,稍微碰壹下,不小心就要惹上壹身騷。
  這個事情,無疑是大臣們非常有興趣的事情。
  自從劉徹登基之後,群臣就壹直在喊著:先帝遺子,安可留神京?宜早封建之,以定君臣名分!
  對大臣們來說,先帝什麽的,已經是過去式了。
  現在在皇位上的天子,才是至尊。
  既然是至尊,那麽,那些礙事的家夥,就應該趕快滾蛋!
  滾的越遠越好!
  總之,別留在長安礙眼就行了。
  他們需要的是壹個可靠的穩定的可以繼承皇位的天子血脈。
  可憐劉彘劉寄兄弟,還沒有成年,就被這些家夥輪番轟炸。
  大臣們恨不得馬上就讓他們滾去某個地方,自生自滅。
  但劉徹壹直拖著,拖到今天。
  終於,車騎將軍義縱帶頭發起了沖鋒。
  而天子也事下禦史。
  而不是跟之前壹樣留中不發。
  這其中的意味,讓人玩味不已。
  自然,是個傻子都明白,天子要封自己自己最小的兩個弟弟為王了。
  那還有什麽好說的?
  立刻就有無數人跟風。
  首先跟上義縱節奏的,是劉徹新提拔的那七八位千石的九卿副手們。
  少府丞司馬安、宗正丞文禁,上大夫番訓、丞相長史商容等,旋即上書,紛紛在引用了義縱的奏疏原文後,再給義縱點了個贊,然後說什麽“古者裂地立國。並建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廟社稷”現在,先帝遺子彘、寄,已經足夠大了,“陛下當以天下為重”。
  這些家夥的奏疏,自然是被留中。
  壹般皇帝留中,有兩個意思。
  壹個是,朕不同意妳的說法,但誓死捍衛妳說話的權力。
  另壹個就是:妳說的雖然有道理,但作為皇帝,我還是傲嬌壹下的。
  而劉徹這次留中,無疑是後壹種意思。
  事情發展到這壹步,丞相周亞夫和禦史大夫晁錯,當然不能再觀望。
  再觀望,就是意圖對抗天子了。
  所以,這兩人在元德四年夏四月初三(已醜),聯名上奏,談的還是同樣壹個事情——先帝遺子,是該是時候立為王了。
  而且,這兩人的引申論述,更加精彩。
  在他們嘴巴裏,假如劉徹不趕快立劉彘和劉寄為王的話,那天下人都要失望了。
  所以,為了安天下“陛下當舍手足之情”。
  於是,為了讓天下人不“失望”。
  劉徹就只好在隔天下詔答復丞相周亞夫和禦史大夫晁錯說:請令史官擇吉日,具禮儀上,禦史上奏堪輿地圖,他如前故事。
  這就是要分封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裏,也有些不那麽河蟹的聲音。
  譬如,有些家夥,悄悄的趁機在上書之中摻雜私貨,說什麽“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廟”。
  這些投機犯,當然是被劉徹壹巴掌拍了回去。
  但卻也嚇壞了館陶。
  讓她壹日三驚。
  好在,皇帝似乎信守了當初金屋藏嬌的承諾,依舊對皇後陳阿嬌甚至寵溺,甚至寵溺的有些不像樣子。
  以至於陳阿嬌雖然當了四年皇後,今年也已經差不多十三歲了,但依舊如同五年前般,天真無邪,宛如壹張白紙。
  館陶進宮看了幾次,才稍稍放心了壹些。
  四月十二(乙卯)。
  史官所選的吉日。
  劉徹命令禦史大夫晁錯,在太廟舉行禮儀,迎回在長陵的劉邦衣冠,然後,讓劉彘、劉寄兄弟跪在劉邦衣冠前,封劉彘為膠西王,定都高密,王十三城,立劉寄為濟南王,王濟南十五城。
  但因劉寄年幼,所以暫留長安兩年。
  而劉彘被要求立刻就國。
  十五日(已亥)膠西王劉彘之國膠西。
  四月十八(辛巳),劉徹再次下詔,授權禦史大夫晁錯,在太廟再次舉行禮儀,改封劉彭祖為趙王,劉勝為淄川王,濟北國並入城陽光,城陽王劉喜依舊王城陽,不過地盤擴大了幾乎壹半,衡山王劉賜為城陽王,廬江王劉勃為衡山王。
  淮陽、臨江、廬江廢為郡縣。
  通過這壹套組合拳,劉徹成功的調整了天下諸侯王的勢力。
  同時,在齊魯安插下了四顆大釘子。
  劉彘、劉寄未來會不會恭順,劉徹不知道,但現在,這兩個小屁孩,不過就是劉徹的牽線木偶,通過他們,劉徹實際上可以對膠西和濟南進行垂直領導。
  類似於後世的直轄市方法。
  這兩國的壹切內政和民政事務,在實際上全部操盤於劉徹之手。
  而新任淄川王劉賜和城陽王劉喜,向來是長安的哈巴狗,長安讓他們幹什麽,他們就會幹什麽。
  這四國,占據了舊齊幾乎壹半的地盤。
  治下百姓,接近四百余萬。
  無疑,是壹個劉徹可以操作和改變、實驗的平臺。
  所以,劉徹也毫不客氣的在三天後再次下詔宣布:自今歲起,城陽、淄川、膠西、濟南四國,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皆以考舉士子而充任,非考舉士子,不得為吏。
  中央集權,再次加強。
  同時,也讓整個天下側目。
  這四國,足足有著三千多個崗位的坑。
  雖然很多坑都有主人了。
  但,前番齊魯動蕩,起碼空出了壹千多個崗位。
  自縣尉以下,直到薔夫。
  這壹千多個編制,可能大貴族和大地主們,完全不會放在眼裏。
  但是……
  其他人卻是流著口水垂涎欲滴。
  更何況,既然縣尉以下由考舉士子充任,那縣尉以上出缺呢?
  是不是也是考舉士子優先。
  長安城裏可是雲集了許多在兩百石到四百石之間蹉跎數年的人。
  這些人,立刻就興奮的開始運作起來,想要將自己運作去膠西四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