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82章 安排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武帝時期,俘虜的匈奴戰俘,數都不數不清楚。
  甚至,不乏有將整個匈奴部族壹起打包的例子。
  後來的漢家名臣金日磾,就是壹個典型的勵誌故事。
  起初,金日磾只是壹個被俘的戰俘而已。
  若說身份地位?
  因為他是企圖反抗歸義漢室的匈奴休屠王之子,所以,漢室為了羞辱他,將他安置在了黃門署,與侏儒為伍。
  但金日磾和他的母親以及弟弟來到漢室後,漢化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史載,金日磾侍母極孝,甚至比許多漢家士大夫還要孝順。
  而且,金日磾政治立場正確,忠心耿耿。
  為此,他甚至格殺了自己的長子。
  僅僅是因為他的長子,在他面前調戲宮女。
  若僅僅只是壹個孤例,可能不算。
  但事實是,武帝朝,前後數十年,所有被俘或者歸義的匈奴部族,幾乎沒有主動叛變的。
  即使是著名的二五仔趙信,那也是在被匈奴俘虜後歸順和臣服的匈奴人。
  這就很值得推敲了。
  也必須要有所借鑒甚至抄襲了。
  其實,武帝玩的政策,也沒什麽太新奇的地方。
  無非就是厚賞,拉攏上層,嚴苛對待下層。
  許多匈奴戰俘,甚至進了少府,就要終生面對沈重的勞役和各種攤派。
  為了生存,他們只能選擇自我漢化,做個中國人。
  不然,倘若他們依舊維持在草原上的生活習慣和著妝打扮,就會被所有人歧視和鄙視。
  無非融入中國。
  這意味著不僅僅他們要累死,他們的子孫後代也不得安寧。
  於是,有人開始漢化。
  然後得到了獎賞。
  於是更多的人開始漢化。
  就如同金日磾,這些漢化的匈奴人,有著遠比原本真正的中國人對中國文化以及傳統的認可和執著。
  金日磾侍母極孝,嚴於律己,更嚴於對待他的家人。
  所以金氏家族七世忠臣,甚至,最後王莽篡漢,劉氏宗室壹言不發,那些自詡劉家忠臣的臣子,也壹言不發,唯有金氏為劉氏流血。
  為什麽會如此?
  這既可以用新附軍總比韃子更兇惡的理論來解釋。
  也能用哥斯達爾摩綜合征解釋。
  反正,這些匈奴俘虜,為了證明他們自己確實是個中國人了,爆發出了遠比真正的中國士大夫還強烈的諸夏民族主義。
  霍去病大軍之中,壹半以上騎兵,來自收編的匈奴戰俘和投奔的遊牧部族。
  臯蘭山之戰,首先沖鋒的霍去病騎兵,基本是被俘的匈奴騎兵。
  他們就像瘋狗壹樣,悍不畏死的在臯蘭山上,以瘋狂的攻擊頻率,撕碎了匈奴帝國賴以為驕傲的折蘭與盧候部族的騎兵。
  另外,烏恒人,這只霍去病養的狗,甚至跟著霍去病南征北戰,比哈士奇還乖。
  他們甚至掘了匈奴的龍城祖墳,將冒頓、老上和軍臣的棺槨扒出來鞭屍。
  這是漢軍都沒有做的瘋狂行為。
  可惜,霍去病死的早。
  不然,以他對遊牧民族的調教和誘惑功底。
  說不定,很可能連匈奴的攣鞮氏也可能會被他調教成功。
  想著這些事情,劉徹就已經有主意了。
  既然,歷史證明,匈奴人需要皮鞭與主人。
  那劉徹當然不會介意做他們的主子,賜給他們皮鞭。
  漢室,現在也確實急需壹大批善於放牧和管理牲畜的廉價工作人員。
  至於之後,看壹步走壹步了。
  先用大棒和皮鞭,讓這些戰俘給自己養馬放牧。
  “卿去安排壹下,明日,朕在石渠閣召見樓煩王……”劉徹看著不遠處的石渠閣說道:“另外,朕得到奏報,鮮卑王臣服陳嬌,獻上玉龍、玉龜,自稱伏羲氏之後……”
  劉徹瞇著眼睛說道:“愛卿代朕去仔細查查,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
  伏羲氏,向來隱匿於神話與傳說之中。
  但他對諸夏的意義,卻是非常重大。
  軒轅氏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則是文明之源。
  當今天下,諸子百家,都有壹個源頭——易經。
  而易經,與伏羲氏密切相關。
  毫不誇張的說,若能尋到伏羲氏的象征:河圖洛書,那麽,對於劉徹,對於整個漢室的意義,都是無比重大的。
  但怕就怕,找的是個假貨。
  然後劉徹還拿著他大咧咧的當成寶。
  那就要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這河圖洛書,可不比九鼎。
  九鼎因為所有見過它的人都已經不在人世間,而且,劉徹找到的那個鼎,確實很難辨明真偽——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根本不可能界定。
  但河圖洛書不同。
  史書上,對它有著明確的記載和形容。
  其實,所謂的河圖洛書,指的並非是兩個東西,而是同壹個事物。
  當年伏羲氏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見鳥獸之形,於是,用十二條長線與二十四條短線,構成八副圖案,形成易經的八卦。
  雖然自文王之後,龍馬負河圖洛書獻於聖人之事再未出現。
  但現在《易經》的各個版本,可都還沒有失傳。
  甚至,劉徹手裏,還有著孔子、子夏等儒法先賢親筆編輯過的《十翼》。
  茂陵的圖書館裏,也有著傳自戰國的各個版本的《連山易》《歸藏易》《周易》。
  其中不乏有荀子和莊子的註釋版本。
  如今石渠閣中,更有兩位易經的權威學霸。
  司馬季主以及司馬談。
  河圖洛書,雖然大家都沒見過是什麽樣子。
  但在人們的腦海裏和思維形象中,它壹直存在。
  不然,中國歷代王朝那麽多,早就有人偽造它來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然而,卻壹個皇帝也沒有這麽幹。
  這其中的原因,既是因為河圖洛書的偽造難度實在太大,也有著許多方方面面的限制和困難。
  而且易學,在古代,向來是顯學。
  諸子百家,任何壹個大牛,都有著深厚的易經造詣。
  特別是儒家,壹個大儒,不懂易經,幾乎等於壹個博士生卻不知道萬有引力定律壹樣可笑。
  本來,劉徹在看了陳嬌的報告後,幾乎就要下令讓陳嬌逮捕那個欺君的鮮卑王了。
  然而,劉徹忽然想起了壹件事情。
  這個事情,讓他有所顧慮。
  那就是——現在的鮮卑與烏恒的活躍地盤,在上古之時,恰是諸夏文明的源頭之壹,紅山文明的發祥地。
  後世甚至有人說,軒轅氏,就是出自紅山文化區域。
  而從出土的文物和器皿和神廟等來看,軒轅氏即使不是出自紅山文化,也與之有著密切的關系。
  因為諸夏文明的圖騰崇拜和文化信仰,與紅山文化出土的器物,太相似了!
  龍鳳圖騰以及神龜崇拜,加上那個疑似女蝸的女神像,足以說明很多很多。
  至於為何,軒轅氏的先祖,會跑去遙遠的大興安嶺附近?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
  在上古之時,中國大地的氣候是熱帶氣候,當時,滿中國跑大象,犀牛和各種熱帶生物,甚至,直至春秋,中國腹心都還有著犀牛。
  當時的滾滾甚至在如今的燕趙地區,也有分布……
  中國氣候的變遷,大約是從周幽王開始轉冷的。
  當時劇烈的氣候變化,直接導致了大量生活在草原的犬戎壹類的遊牧民族,為了生存,進入中國。
  以至於春秋早期,列國出了家門,就要碰到壹堆的夷狄。
  也是因此,導致西周終結,平王東遷。
  數百年來,氣候不斷變冷,氣溫不斷下降。
  呂氏春秋之中記載的農作物播種與收獲時間,就與此時,有了巨大的差異!
  在秦代,還非常準確的顓頊歷,到了現在,幾乎已經失去了作為歷法的作用。
  所以,在遠古時代,諸夏的先民,是有可能生活在現在的長城之外的。
  準確的說,諸夏,諸夏,從來就不是壹個單壹的民族組成的。
  諸夏的古籍裏就記載的清清楚楚。
  軒轅氏、神農氏、青陽氏……
  那壹場場隱藏在神話背後的戰爭,更清楚無比的告訴了世人。
  諸夏,是壹個通過文化和信仰為紐帶,漸漸融合到壹起的古老民族。
  正因為如此,中國自古就不以血統來界定自己。
  而是用文化與信仰,作為夷夏之分。
  譬如,夏後氏的子孫淳維跑去了草原,成為了匈奴的先祖。
  妳能認為匈奴是中國人嗎?
  還有,後世的獅子國,妳覺得他是諸夏嗎?
  那些背棄了自己祖宗的彎彎和港燦,妳能認同他是中國人嗎?
  還有,有傳說,霓虹的皇室源自徐福,妳會認為霓虹人是中國人嗎?
  答案當然不是了!
  他們可以匈奴人,霓虹人,米國,英國人甚至莫須有國人。
  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中國人的標誌,就是崇拜祖先,認同炎黃始祖,敬畏和尊崇先人,而不是相反。
  連祖宗都不認的人,怎麽可能是中國人?
  對中國來說,血統、膚色和種族,從來不是關鍵。
  關鍵的是文化的認同和信仰的重合。
  如今,鮮卑王拿出了壹些疑似紅山文化的遺物。這讓劉徹充滿了興趣。
  因為,這些遺物的出現,對漢室來說,有著極大的幫助和政治作用。
  倘若真有所謂的河圖洛書,哪怕只是相似的刻在石壁上的圖畫。
  對劉徹而言,這都是天命所歸的又壹個有力佐證。
  更重要的是,利用這個,未來漢室北伐匈奴,就有了能降低匈奴和其他草原部族抗拒和抵抗的證據了。
  “大家祖先都是壹個人,打來打去有必要嗎?乖乖順服王師吧!”
  在中國衰弱之時,這樣的證據,當然沒有用。
  但中國強盛之時,卻足以讓很多人有個臺階和借口。
  當年汪精衛,不也要打壹個中日親善的招牌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