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55章 武夫當國(三)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乘著攆車,劉徹率領群臣,組成壹個浩浩蕩蕩的車隊,駛出北門的城門。
  頓時,整個北闕內外,立刻爆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陛下萬歲!大漢萬勝!”
  歸來的漢軍將佐士卒,更是激動不已的挺直了自己的胸膛,以右手擊胸,對自己的君王,致以最高等級的軍禮:“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徹站在攆車之上,手持著天子劍,對著自己的軍隊,揮手致意,這立刻就引發了更狂熱的歡呼之聲。
  攆車緩緩駛到禦道中央。
  劉徹擡頭,看向列隊肅立在他眼前的這些好男兒。
  這些年輕的軍人眼中,全都閃爍著狂熱的崇拜和敬仰。
  馬邑之戰,不僅僅是揚眉吐氣的壹戰,更是造神之戰。
  此戰結束後,劉徹已然高舉神座,正式封神了。
  皇帝的影響,隨著勝利,滲透到大漢帝國的每壹個階級之中,他的故事,被人反復傳頌、加工。
  至於軍隊……
  只能說,馬邑之戰後,槍桿子真正的被他牢牢控制在手。
  現在,劉徹已經可以坦然而自豪的告訴天下:朕既國家!
  看著這壹張張充滿了興奮和激動的年輕臉龐,劉徹抽出自己手裏的天子劍,將它駐在自己的腳邊,然後,劉徹看著這些軍官士卒,緩緩的壓了壓手。
  整個北闕內外,瞬間鴉雀無聲。
  士民貴戚,紛紛跪下來,聆聽自己君王的訓誡。
  “朕受命於天……”劉徹看著整個世界,緩緩地說道:“天命朕為天下民父母,無論是誰,有敢傷朕子民,侵朕國土者……”他拔劍前指:“雖遠在天涯海角,朕亦必遣大將誅之!”
  在三年前,劉徹發布甲子詔時,這些話,對周邊王國來說,可以說是軟綿綿的,沒有任何說服力。
  衛家甚至還敢頂風作案,刺殺遼東郡北部都尉。
  至於匈奴人?
  甚至可能是將它看成是漢朝小皇帝中二病發作了。
  旁的不說,在當時的匈奴人看來,就算他們南下,侵奪漢朝的土地,殺掠漢朝的百姓,燒毀漢朝的村莊和城市。
  漢朝又能將他們怎麽樣呢?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個詔命的可靠性和神聖性以及真實性,壹點點的被事實證明。
  衛家現在,已經死無全屍。
  朝鮮王國,成為漢家疆土。
  然後是鮮卑王,不過是殺了幾個依附漢室的濊人,就被漢家天子,逼著匈奴人殺了鮮卑王,以其首級作為賠罪。
  再然後是不久前幾個齊魯商人,慘死邊境榷市。
  在震怒的天子面前,南越王,終於不得不低下他的頭顱,親自來到長安,上圖冊符印,臣服中國。
  而在今天,從灞橋門,直至未央宮北闕。
  鋪滿了整個長安城的禦道的那壹面面匈奴戰旗,足以向天下證明:這位天子,說話算話,而且,壹定會兌現!
  甲子詔命,在今天,因此成為了真理,成為了普世價值。
  從今以後,無論是誰,想要侵害中國百姓,都要掂量掂量,因此而來的後果。
  連匈奴人都敗了,右賢王和折蘭王的腦袋,成為了漢家的戰利品。
  在場的百姓,心裏都是生出壹股無比自豪和無比驕傲的情緒。
  後世的網絡上,曾經有個謠言,說是米帝護照上,有壹行文字:無論妳走到哪裏,美國政府和軍隊都會永遠予以妳支持的。
  如今,這個謠言在西元前的漢室,成為了現實。
  誰若是想要試試,甲子詔命的成色。
  那麽,他就要先看看,因此而死的那些人的下場。
  從今天起,哪怕是數萬裏外的國家,都將要知道,遙遠的東方,有個國家,它的名字叫漢朝,它是的人民,自稱諸夏,來自中國。
  這些人和他們背後的國家,惹不起!
  “萬歲萬歲萬萬歲!”所有的百姓大臣,全部俯首而拜,誠心誠意的道:“是彜是訓,於帝其訓,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這是如今天下士民耳熟能詳的《洪範》中節選出來的。
  夾在這些話中的是洪範之中最著名的名言:天子做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百姓臣民,用最淳樸和簡單的語言,對劉徹表達他們的孺沐之心。
  就是魯儒派的幾位大儒,在這樣的氣氛中,也都全心全意的膜拜在地。
  無論是庶民還是列侯,不管是商賈還是農民,誰不希望,自己的君王,是能保護自己的聖王?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和軍隊,是捍衛自己利益和生命的呢?
  至於本來就最容易被感動和忽悠的遊俠們,更是淚流滿面,許多人都已經下定了決心:壹定要去投軍!即使只是做個馬夫!
  劉徹等待了壹會,等待世界安靜了下來後,他看向自己眼前的那些功臣和良將,說道:“諸君,將膽敢侵朕國土,殺朕子民的夷狄首級呈上來!”
  “諾!”前方的漢軍將佐紛紛大聲應命。
  然後,楊敢就首先向前,手捧著裝著尹稚斜腦袋的木匣子,出列三步,跪到劉徹面前,拜道:“匈奴右賢王尹稚斜首級在此!”
  隨後木匣子被打開,尹稚斜那顆披頭散發,瞪著眼睛,死不瞑目的腦袋,暴露在了陽光之中。
  楊敢之後,張楓緊接出列,將壹個木匣子,擺到尹稚斜之後,拜道:“匈奴右賢王大當戶首級在此!”
  ……
  壹個個被首級,被擺到了劉徹眼前。
  這些曾經肆虐了整個世界,威脅著文明的野蠻酋長,此刻,全都成為了漢軍誇耀自己武功和勇武的證據,更成為漢家天子甲子詔命的底蘊。
  整整三十四顆首級,代表著三十四位匈奴高級貴族。
  其中不乏攣鞮氏、蘭氏、呼衍氏和須蔔氏的貴族。
  馬邑壹戰,幾乎將匈奴人在幕南地區的大半本部貴族壹掃而光。
  此戰之後,幕南無王庭,雖然不可能。
  但幕南無攣鞮,卻已是事實。
  馬邑之戰,漢軍的大獲全勝,標誌著中國重新回到了它應有的位置。
  中央帝國,天朝上國的榮光,在失去了五十六年後,重新回歸。
  同時,它意味著中國進入了自春秋之後的又壹個擴張期。
  這壹次,漢軍將壹路向北,向西,直到世界的盡頭!
  看著這些首級,劉徹緩緩的將他的天子劍,指向那些跪在自己身前的漢將們,說道:“天命朕保天下民,朕命諸君,為朕羽翼,順天應命,討伐不臣,執訊獲醜,薄伐四夷!”
  這是劉徹第壹次正式的公開的向全天下宣布,他就是老天爺選擇的來保護這個國家和人民的君王,而軍隊,則是他選擇,作為這個使命的執行者。
  所以,他勉勵將士們,要牢記自己的使命。
  就像詩經中稱頌的先賢壹般,將文明的光芒,撒播到世界的盡頭,讓大漢鞭笞所有不臣的蠻夷。
  “萬歲萬歲萬萬歲!”將士們紛紛叩首:“末將等敢不奉詔?”
  “陛下聖明!”大臣列侯們紛紛匍匐在地,獻上自己的忠誠:“臣等謹為天下賀!”
  “聖天子萬歲!”百姓們則激動萬分的歡呼起來。
  有嘉折首,獲其醜匪。
  稍微有點知識的人,甚至,哪怕是個文盲,在此時,也明白這句話意味著什麽。
  易經: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其匪醜,無疚。
  像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通俗的解釋就是:王師吊打世界,這是符合天道的,是正義的,夷狄們就應該乖乖跪下來,接受中國文明的熏陶,反抗的,不服的,都是逆天而行。
  雖然有點霸道,有點流氓。
  但,這確曾是中國先人們踐行的普世價值。
  宗周全盛之時,曾用這句話,吊打和統治了所有已知世界。
  如今,劉徹用壹句“執訊獲醜,薄伐四夷”間接的將它重新導入中國的普世價值體系。
  當然,更重要的是……
  所有的聰明人,都已經明白了天子話裏的潛臺詞了。
  道理很簡單,有嘉折首,這個易經中的卦辭還有另壹番解釋。
  就是分封的前奏。
  跟隨天子,征伐四夷,天子將征服的四夷土地,分封給立功將士。
  將士們因此受封為壹脈之祖,啟壹世代之新。
  這同樣是宗周時期的普世價值!
  無數人激動萬分,難以自抑。
  自秦始皇壹統天下,漢室鼎立以來,中國就開始逐漸淘汰分封制。
  壹個又壹個異姓諸侯,因此被碾的粉碎。
  但,誰不想稱孤道寡,稱王稱霸呢?
  況且,在今天以前,今上就幾次表態過,要在未來,在遠離神州本土的蠻荒地帶,設立諸侯王國。
  用宗室,用功臣,用列侯,去鎮壓這些地域。
  這壹次次的表態,還可以說是試探,是忽悠。
  但今天,天子當著全長安百姓,隱晦的表露了自己的態度後。
  所有人都確信了。
  天子,沒有騙人,也沒有忽悠!
  這是真的!
  他真準備將未來征服的遙遠地區,分封給功臣。
  於是,無數人心潮澎湃,難以自抑。
  尤其是那些列侯們。
  在以前,漢家列侯多紈絝、米蟲和廢物。
  這壹方面,確實是生活太優渥了,不做紈絝子弟和米蟲,他們就要抑郁。
  而在另壹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了努力奮鬥的動力——即使立下不世之功,那也不過加點食邑而已,其實也沒什麽區別……
  但現在,卻不壹樣了。
  列侯封國,不過壹縣之地,而且還要受到地方官和朝廷的雙重鉗制。
  別說是在封國稱王稱霸,魚肉百姓了。
  就是想開個紳士趴體,也要擔心會不會被人打小報告。
  但王國就不壹樣了。
  尤其是宗周體制下的諸侯王國。
  那是真正由自己支配和統治的地盤,想怎麽玩,就怎麽玩,只要不得罪天子,就可以安枕無憂。
  更妙的是——這些未來的新王國,將遠離中國本土。
  換句話說,哪怕是有人在其王國中胡天黑地,那也得長安知道才行啊!
  只要不作死,去造反,自己就是安枕無憂的!
  而且,對中國人來說,開宗做祖,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無數的列侯,心癢難耐,無數的大臣,更是只覺得自己的心臟怦怦怦的跳個不停。
  此刻,他們感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努力方向了。
  “回家以後,吾要立刻教訓子侄,培養家臣,下次出征,吾壹定要參加……”許多列侯都在心裏發誓:“而且是要獨領壹軍!”
  “與墨家的關系,看來有必要認真搞好了……”更有聰明人在心裏想著。
  雖然上次自己送了子侄去墨校,結果被掃地出門,讓他們大大的丟了面子。
  但,如今,在涉及到未來自己是否能嘗嘗國君滋味,稱孤道寡的問題上。
  面子算什麽?
  就算跪,也要把幾個子侄送進墨家,從而在墨家內部,摻雜上自己的影響。
  這樣,才能隨時隨地的知道和掌握墨苑中的新式裝備和好東西的動向。
  而人群之中,諸子百家的巨頭和弟子們,看著自己的眼前的這壹幕,都紛紛相互對視壹眼。
  “從今往後,恐怕將是武夫當國了!”無數人或歡呼雀躍,或憂心忡忡的想著。
  在今天之後,獲得了天子鼓勵和慫恿的漢家大臣和貴族們,恐怕都會是壹門心思的鉆研怎麽挑起戰爭,好方便自己撈軍功了。
  這些家夥的能耐有多大,所有與他們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
  甚至,哪怕是列侯大臣中的膽小鬼和紈絝子弟以及米蟲,也都會踴躍參與。
  他們或許不敢出塞,去跟匈奴人拼個妳死我活。
  但南下打閩越,向東鞭笞鮮卑、烏恒,甚至過南越,去交趾郡的叢林裏找野人的麻煩,卻是很簡單的。
  更讓這些人恐懼的是……
  他們發現……
  自己好像也在躍躍欲試了。
  “應該馬上寫信回家,讓家中子侄,操練武藝,學習兵書!”有人在想道:“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啊,若能立下軍功,受封壹個王國,哪怕是候國,也足以保證十世富貴!”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甚至有魯儒說道:“聖人教誨,吾等應當遵循啊!”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稱贊。
  甚至沒有人反對。
  至於,他所引用的那句孔子的話,之前的那兩句,則跟之前與之後他們的徒子徒孫壹樣,華麗麗的將它們無視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