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51章 善後(三)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劉徹發話了,墨家當然是唯有服從。
  “諾!”楊毅深深的匍匐在地上,說道:“臣謹奉詔!”
  而緊跟在楊毅身後的墨苑苑監成奉也跪下來說道:“願為陛下效死!”
  成奉是劉徹最早安插到墨家內部監視和監督墨家活動的官員之壹。
  這是為了防止墨家失控而采取的措施之壹。
  畢竟,像墨家這樣具有高度組織,還掌握了科學技術,同時有著極大行動能力的學派,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盡管歷史上,墨家從未對自己效忠的政權或者君王,發動過任何的陰謀和叛變。
  但這個學派的思想和行為,卻是如此的特殊。
  不怕壹萬,就怕萬壹。
  皇帝在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真正信得過的人或者派系。
  凡事留壹手,遇人防三分,是壹個合格皇帝必然的性格。
  將此事決定下來,劉徹就看向汲黯和跟在汲黯身邊的顏異,說道:“大將軍已經跟朕上了請辭奏疏,上呈了大將軍印璽,朕已經同意了……”
  這話落在眾人耳中,卻不啻是地震。
  大將軍魏其候竇嬰是當今太皇太後的親侄子,同時也是今上潛邸之時,曾經保駕護航的重臣。
  盡管當時魏其候從未明確過支持今上為太子,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幾乎是在為今上鋪路。
  然而,如今,這位重臣,丞相之下的最高武將,卻在悄無聲息之中,上疏請辭大將軍之職。
  而且背景還是武州塞漢軍大勝,王師即將迎來平城之後,漢匈之間決定性的會戰勝利。
  這不得不讓人多想壹下,背後到底有沒有什麽原因和信息。
  魏其候的垮臺,是否意味著竇氏外戚的衰敗,薄氏外戚的重新崛起?
  魏其候究竟是為什麽垮臺的?
  這其中值得深究的意味,實在太多,釋放出來的信號,也實在太多。
  劉徹自然知道,此事必然會引發朝野的廣泛猜測。
  所以,他就直截了當地說道:“此事,是章武侯與朕商議之後,決定下來的事情,大將軍請辭後,將外放為清河郡郡守!”
  聽到劉徹這麽壹說,其他臣子連忙將自己心裏那些亂七八糟的揣測扔到爪窪國去。
  他們頓時就想了起來,竇氏外戚,還有章武侯這麽壹座定海神針在。
  章武侯只要還活著,他就依然有著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尤其是今上非常尊敬自己的這位舅祖父,常常會過府請教。
  “朕已經決定,擬詔任命章武侯為大司徒,位在三公之上,可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及殿!”劉徹緩緩的繼續說道。
  為章武侯竇廣國發明大司徒這個全新的官職,既是對竇氏的補償和安撫,同時也是對竇廣國給漢室鞍前馬後,做牛做馬,甚至背鍋數十年的辛勤生涯的獎賞。
  反正,他也活不了多久了!
  在其死前,讓他享受壹會超三公的待遇和榮譽,這既可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免得八卦黨們亂傳消息,同時也是為日後收拾某些竇家的不肖子孫做個鋪墊。
  但此事落在他人耳中,卻比竇嬰丟掉了大將軍的反應還大。
  自蕭何之後,漢室再未有大臣享受到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及殿這三項人臣最頂級的榮譽。
  時隔數十年,在蕭何死後近五十年,終於出現了新的大滿貫得主。
  每壹個臣子的內心都是激動的。
  在竇廣國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瓚文終候(蕭何的謚號)之後,國家基本不會再授予任何臣子大滿貫榮譽了。
  因為蕭何的功勛,實在是令人高山仰止,難以超越!
  他是漢王朝的奠基人和法律的制定人,他是長安城的建造者和漢室制度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被高皇帝評價為功臣之中功勞第壹的大臣。
  如今的淩煙閣之中,供奉的第壹座雕像,就是這位瓚文終侯。
  雕像的底座,銘刻著當今天子親筆所書的評價:相國蕭公依日月之未光,守山河之重信,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功冠群臣,流芳千古,實為漢家之宗臣也!
  這意味著,劉氏天子認為,蕭何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甚至,將之列入宗臣序列。
  什麽是宗臣?
  劉氏之宗啊!
  蕭何不姓劉,但在劉氏眼裏,他是跟家人壹樣的親人,而非臣子。
  當時,這個評價流出來後,無數人都已經放棄了大滿貫的算盤。
  誰能比的上蕭何呢?
  但現在,章武侯竇廣國卻成為了蕭何之後第二位大滿貫獲得者。
  蕭何大家是只能望其項背,這章武侯嘛……
  卻再非不能超越的目標。
  甚至,當朝就有著能與之媲美的臣子。
  因此,大臣們都是相當的激動,甚至汲黯都感覺,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劉徹也只是將這個消息先扔出來,放個風。
  同時這給章武侯竇廣國進位大司徒,賜予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及殿這樣的大滿貫榮譽,其實也有著為未來考慮和打算的意思。
  丞相周亞夫的任期,很快就要滿四年了。
  再有四年,他就要卸任。
  卸任後,當然不能虧待,這大司徒和大滿貫的榮譽,就是為周亞夫量身定做的。
  將此事放到壹邊,劉徹就開始談正事了。
  他看向大臣們說道:“朕跟諸卿先通報壹個事情,剛剛朕接到驃騎報告,馬邑之戰已經結束了,我軍大獲全勝,已經確認,陣斬了匈奴右賢王尹稚斜,其他具體的戰果和報告,隨後將陸續送來長安!”
  “唯陛下能作威作福!”整個大殿的群臣和宦官侍女,立刻就全部跪下來,叩首而拜!
  有人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相互擁抱。
  假如說武州之戰,告訴了全天下——匈奴人就靠著兩三萬騎兵,就能在長城腳下耀武揚威,殺我父老,毀我家園的日子壹去不復返。
  那麽,馬邑之戰的結束,則意味著,整個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漢匈兩國,攻守之勢,已然轉變。
  漢室,獲得了戰略進攻能力。
  從此刻起,長城,重新成為了那些最初修建和建造它的先人們希望的基地。
  前進的基地,保障的基地和攻擊的發起點。
  秦漢長城,與後世的明長城,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為了進攻,作為戰略支撐點而存在的壹條防線。
  不管是秦代的蒙恬大軍,還是後來的衛青霍去病,他們出征的地點,都是在長城內。
  集結了大軍後,從長城的某個節點出塞,去打擊他們想要打擊的地方。
  走雲中、定襄,可以循著古老的回中道,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攻擊陰山和祁連山。
  出上谷、雁門,可以威脅匈奴的幕南精華地區,直趨蒙古高原腹心。
  從現在開始,輪到漢室可以肆無忌憚的襲擾整個匈奴,而匈奴卻只能被動挨打了。
  當然,匈奴人可以反擊。
  但是,在馬邑之戰後,所有進入長城範圍的匈奴軍隊,都要擔心壹個事情——漢軍能在長城之外的馬邑,圍殲壹次他們的主力,也能圍殲第二次。
  他們有那個膽子嗎?
  這就好比朝鮮戰爭時,圖朝劃了條三八線,米帝不聽,然後被推回去了。
  等到越南戰爭時,圖朝再劃下壹條線,米帝就不敢不聽了。
  所有在場的大臣,哪怕是壹個微不足道的侍中,此時,都在摩拳擦掌,想要投軍了。
  漢家最重軍功,軍功,意味著壹切。
  哪怕是汲黯和顏異,也都知道。
  官做到他們這個地步,想要繼續向上爬。
  就必須要有軍功做底子了。
  沒有足夠的軍功,他們或許能爬到九卿,但,卻休想染指三公。
  這就好比後世的宋明,東華街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兒。
  不經科舉,想要宰輔天下?做夢!
  但在此時,卻是反過來。
  沙場之上,統兵遠征,帥師伐國,威伏四方,開疆拓土的才是好丈夫!
  讀死書的文弱書生,撐死了也就是壹個賈長沙,只能給將軍列侯出謀劃策,參贊軍機,再想向上爬,沒有軍功,天下人都不會答應!
  此時此刻,出將入相,才是君子的標配。
  連軍隊都不能統帥,妳憑什麽吹牛逼說自己是治國安邦的大才?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所有人都開始在心裏給自己準備和安排壹條通向軍隊的道路。
  哪怕是汲黯和顏異,也在心裏面悄悄的開始留意起了合適自己練手的地方。
  “朕估計,匈奴單於的使者,此刻應該已經在路上了,這與匈奴人談判的事情,朕不想再插手了……”劉徹繼續說道:“汲黯,妳跟顏異,去負責跟匈奴人打交道吧!”
  “諾!”汲黯與顏異聞言,都是躬身而拜。
  “陛下,臣等該如何與匈奴使者接洽?”顏異問道:“還請陛下示意!”
  “戰敗之國,還能是怎樣?”劉徹冷笑壹聲,說道:“割地賠款納貢,三者取其壹!”
  汲黯與顏異聽了,都有些發呆。
  倒不是他們不願意去做這個差事。
  講道理的話,沒有比這個差事,更能刷聲望的美差了。
  匈奴人在馬邑壹敗塗地,將自己內褲都輸掉了。
  留給他們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無非就是割地賠款納貢送妹子,正如天子所說,戰敗之國,必須面對現實。
  只是,這樣做的話,豈非跟秦國當年沒有差別了?
  說好的天朝上國,禮儀之邦,寬宏大量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