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42章 出塞(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翌日,大霧彌漫,早晨的氣溫降到了負兩刻,地面上凝結的冰霜,甚至讓路面結冰。
  在雲中城外的軍營中,壹個個漢軍將士,人人甲胄齊備,昂首挺胸,站在校場內。
  這裏是羽林衛和虎賁衛的胸甲騎兵大營。
  義縱帶著將官們,走上高臺,望著全軍,深深的吸了壹口氣。
  天氣很冷,寒風吹在臉上,讓人的鼻子都有些生疼。
  但義縱和將官們的心卻是火熱的,滾燙的。
  自從秦二世下令王離放棄榆林塞、高闕塞,率領長城兵團回歸,撲滅農民起義以來,中國就已經失去了那片沃土八十多年!
  高闕城以南,是趙武靈王留給子孫的遺產。
  而榆林塞以南,是秦始皇帝和蒙恬,用了十多年打下的疆土。
  義縱甚至還能從史書之中,讀到秦人對那片土地的描述:新秦中。
  祖先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留下的基業,決不能放棄,更不可有放棄!
  中國的土地,壹寸都不能少!
  自古以來,從夏商周至今,中國的先王,率領先民,壹路披荊斬棘,伐山開路,幾千年才有了今日中國的疆域。
  雖然秦末戰亂,使得中國重創,丟掉了許多土地。
  但,在當今天子的領導下,漢家正在壹點壹滴的將這些故土拿回來。
  南越臣服,東海內附,閩越恭順。
  南方之事,大體底定。
  在東北方向,漢室更是壹躍千裏,不僅僅全部收復了燕之故土,還重新將朝鮮及其周圍的東夷部族王國,納入天朝的體系。
  現在,中國天朝上國的拼圖,就剩下最後兩塊了。
  壹塊,就在這長城之外,以高闕為核心的趙國九原郡和以榆林塞為支柱的秦人故土。
  而另外壹塊則在西南群山之中,散落在山巒之中的夜郎、僰、滇、莋等國。
  只要能收復這兩個地區,那麽,中國,就將再次成為壹個整體。
  並登臨天下至尊的寶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義縱舉起手,在自己的胸前壹擊,行了個軍禮。
  其他將官也紛紛行軍禮。
  回應他們的是,整齊劃壹的金鐵擊鳴之聲。
  義縱向前壹步,看著自己眼前的這支漢軍精銳,真正意義上的虎狼之師。
  從他們的眼中,義縱看到了朝氣,看到了驕傲,還看到了逐漸升高的昂揚鬥誌。
  清了清嗓子,義縱拿起壹張草稿紙,站到壹片銅制的話筒前,對著全軍說道:“諸君,諸校尉司馬隊率什長伍長及至於諸正卒,今天,吾輩齊聚於此,望塞外之茫茫,幾人可知,那長城之外,大黑河以北,乃我先王之土?”
  歷來,大凡王師出征,都要誓師。
  誓師者,明道理,明目的,討伐無道,消滅暴政!
  若湯武之湯誓,周武之牧誓,都是如此。
  “詩雲: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先王疆理天下,布其利,施其德!是故海內生平……”
  羽林衛和虎賁衛的士卒,都有著壹定的文化基礎,因此,都能理解義縱所說的話。
  眾人聽著,也都是心潮澎湃。
  在今天以前,漢軍各部,就已經被宣達司的文吏反復宣講過了那榆林和高闕,到底代表了什麽?
  更有許多雲中父老,被邀請到軍營之中,講述過去數十年,匈奴人踐踏邊墻,略殺漢民的苦難。
  因此漢軍上下,都已經明白了此次出塞作戰的意義。
  至於虎賁衛和羽林衛的士卒,更是早被激蕩起了狂熱的民族主義。
  人人都清楚,這次出塞,收復故土之余,還可以保護自己的家鄉桑梓,免受匈奴侵襲。
  再加上,如今打仗,是發財致富,贏取貴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最佳途徑。
  所以,人人早已經血脈僨張,不能自已。
  尤其是當義縱說道“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高帝時匈奴如何,呂後時匈奴如何,太宗時匈奴如何,先帝時匈奴又如何”。
  將匈奴人過往犯下的罪孽和罪行,全部拿出來敘述。
  將士們更是聽得怒目圓睜,情緒激動。
  “自秦棄河間地,絕先王之土,凡此八十余載,忠臣孝子,人人皆為高闕、榆林而扼腕嘆息,恨不能為君父收之!今吾輩幸蒙聖天子在位,整軍修甲,勵精圖治,時機已到!”義縱看著全軍說道:“光復高闕,收趙武靈王之土,克復榆林,復秦始皇帝之塞,就在今日!”
  義縱挺直了胸膛,望著全軍將士,問道:“二三子,可願與吾共襄此盛舉!上報君父,下拯黎庶?”
  “願!願!願!”
  全軍三呼。
  “拿下高闕,為聖天子春秋獻禮!”不知道誰喊了壹聲,總之,瞬息之間,整個天地都充滿了歡呼聲。
  當今天子的二十二歲春秋誕確實已經不遠了。
  用壹場大勝,為天子春秋之誕獻禮。
  這確實是壹個很好的政治噱頭。
  也是壹個很好的激勵士卒的方法,誰不知道,當今天子在軍隊中的威望和聲望,已經跟聖人幾乎劃等線了呢?
  只是……
  羽林衛和虎賁衛,知道當今天子的生辰,這不奇怪。
  但是……
  在這壹天的雲中各軍塞的漢軍誓師大會上,諸部都傳出了“拿下高闕,為聖天子春秋誕獻禮”的歡呼聲。
  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但,沒有人關註這個。
  在誓師大會後,漢軍隨即開始出塞。
  已經緊緊鎖閉了二三十年的長城各個隘口,在這壹條,忽然全部打開。
  壹位位騎士,在各自軍官的指揮下,平穩有序的出塞。
  沿著大黑河以及山巒,漢軍如同密密麻麻的螞蟻壹般,湧出塞外。
  騎兵當先,步卒和重裝備緊隨其後。
  此時,大霧消散,太陽綻放出無窮的光和熱,整個世界陽光明媚。
  迎著陽光,隧營在出塞後,立刻就在大黑河上架起浮橋,以供重裝備和車馬通過。
  而其他漢軍步卒和輕騎兵,則快速的從早就已經確定好的冰面上通過。
  在壹天的時間內,總數超過十萬的軍民,就完成了出塞之任務。
  然後,他們就直撲出現在他們面前的第壹個戰略要點——白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