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55章 南越回歸(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雖然劉徹沒有搭理趙綰、王臧等人。
  但這些家夥,卻壹點灰心的意思也沒有。
  對魯儒們來說:假如皇帝不親近自己——那就肯定是跪舔的還不夠徹底的原因。
  所以,趙綰眼珠子壹轉,就又道:“今陛下,發先王之大義,述《詩》《書》所載之要,臣綰等懇請陛下,錄詔明於天下,使天下士民,皆知陛下之誌!”
  王臧壹聽,自然也不甘落於人後,馬上就奏道:“臣附議,另外臣以為,陛下今日所訓,當著於竹帛,頒於太學,使太學子弟,皆能沐陛下之聖德,明知《詩》《書》之意……”
  劉徹聽了,差點壹個踉蹌,好險沒跌倒在地上。
  他們這麽玩,讓劉徹瞬間就想起了後世天朝大BOSS講話以後,底下壹大堆的人回家就玩起了學習XX同誌在XX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深入貫徹學習XX同誌講話精神的梗。
  臉頰稍微抽動了壹下,劉徹毅然道:“可!”
  沒有那個統治者會拒絕這麽好的事情,更不可能拒絕。
  而這壹幕,落在其他公卿大臣眼裏,大家妳看看我,我看看妳,紛紛搖了搖頭。
  老實說,對現在這麽個情況,很多人都還沒弄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方才不是還在說秦朝征越將佐的賞罰和歷史定位問題嗎?
  怎麽壹下子就變成了“聖天子躬行大義,嘉大惠於天下”的結論了?
  是這個世界變得太快?
  還是我們反應太慢?
  許多人悄悄拿眼睛瞪了壹下舞陽侯、復陽候還有那群不要臉的儒生。
  列侯們這麽做,還情有可原。
  但儒生們這麽玩,就真是讓人,無語的很了。
  甚至有法家巨頭在心裏罵道:“卑鄙儒生,不知廉恥,居然出這樣的下三濫招數……”
  “為了考舉,這些家夥,真是瘋了!”
  今年的考舉,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從宮廷和丞相、禦史大夫衙門傳出來的風聲,表明,今年考舉的規模,將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擴大。
  這次,不僅僅關東郡國的部分官職,也將由考舉士子出任。
  更關鍵的是,安東都護府,也有數百個職位,在虛席以待。
  另外,第壹批和第二批的考舉士子,據說有可能會調往朝鮮、懷化等郡縣,出任縣尉、主曹、主薄甚至郡司馬壹類的關鍵位置。
  因此,相應的,目前關中的位置,也會空出來許多。
  據說,天子有意將他身邊的壹些親信侍中與尚書郎,外放到關東或者安東歷練。
  這些位置的空缺,馬上就引起了諸子百家的註意。
  誰都知道,汲黯、顏異、張湯是怎麽起家的。
  若能有子侄混到天子身邊去,那豈非是前途大大的好?
  大家為此,這些天真是想破了腦袋,抓光了頭發。
  現在,魯儒們毫無節草與下限的跪舔天子。
  馬上就讓其他人,萬分警惕起來。
  “玩陰的是吧?”很多人都在心裏冷笑起來。
  道統之政,理念之爭,從來就是不擇手段。
  既然,現在妳們魯儒放大招了,那就休怪我等無情了!
  別以為妳們屁股底下的那堆翔,我們看不到!
  壹時間,魯儒把仇恨拉的穩穩的。
  以至於很多人,都將註意力轉移了過去,他們甚至都快忘了——原來自己並不是很贊同天子方才的訓話。
  就是那些還記著這個情況的人,也很聰明的將這個問題忽略過去了。
  考舉在即,又壹輪廝殺將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討好或者說順從天子的意思,是很關鍵的事情。
  要是惡了天子,自己的子侄門人,到時候怎麽辦?
  況且,這個問題也並非什麽原則性的,絕對不能商量的問題。
  天子的話,也確實有些道理。
  左右不過是給壹些死人死後哀榮。
  死人是不會來跟活人搶官職地位和權力的。
  勉勉強強,捏著鼻子,認了吧。
  在這樣的心理下,群臣紛紛拜道:“唯陛下能作威作福,臣等謹奉詔!”
  倒是將軍們多多少少,心裏面有些別扭。
  尤其是周亞夫、韓頹當以及儷寄。
  “陛下……”周亞夫跟韓頹當的城府比較深壹些,沒有出來說話,但儷寄的性子,卻向來比較直爽,他出列拜道:“陛下,今厚恩嘉故秦忠義之士,臣無異議,但是……”
  “臣想請陛下,依此故事,厚葬當年平滅吳逆壹戰之陣亡將佐士卒,以國士之禮,嘉忠義之心,使天下皆知陛下之意!”
  劉徹聽了,當然不會拒絕儷寄的請求。
  提高武人的社會地位,將殉國武人,作為烈士褒揚。
  這是壹個王朝想要對外擴張必須要做的事情。
  “可!”劉徹對儷寄道:“曲周候即有這個心,那此事就交由卿來牽頭處置吧!朕命卿為‘褒揚大夫’,持節清查天下郡國,死王事而無後嗣之將佐士卒,將此輩忠臣義士棺槨,遷入陽陵之側,使其等與先帝同休,永享祭祀;另外,凡因王事傷殘之士,也由卿牽頭,組織官吏,前往慰問,曰:皇帝使使等敬問忠臣義士,有冤失職,使者以聞,會奏郡縣,郡縣不能決,奏於丞相!”
  “自今往後,死王事者,皆照此辦理!”
  “為高帝忠臣,則陪葬長陵,為太宗忠臣,則陪葬霸陵,為先帝忠臣,則陪葬陽陵,為朕而死,則陪葬茂陵,具立碑覆旗,述其生平功績,無名氏,其墓誌銘曰:無名忠臣敬奉皇帝!”劉徹淡淡的道:“子孫後代,鹹於萬世,皆當奉朕之命!”
  這才是劉徹想借這個機會,表達的政治目的。
  同時也是他想將劉氏王朝的家天下,向劉氏即天下或者說漢室即天下轉變的壹個嘗試。
  想了想,劉徹補充道:“諸般雜費,皆自少府內錢出!”
  要是走國庫的話,先不說會不會加重百姓負擔,丞相府那邊估計也要跳腳。
  儷寄聞言,卻是大喜過望。
  甚至周亞夫跟韓頹當等其他將軍,也都紛紛露出羨慕嫉妒恨的神色。
  這個差事,實在是壹個能比肩如今的那位淩煙閣使者岑邁壹般的榮差!
  旁的不說,這個事情,壹旦做完,儷寄的名聲和在軍中的聲望,馬上就要膨脹無數倍,不知道多少將官士卒,要念儷寄這個人情。
  將來儷氏子孫,更將受此福萌,起碼能保三代富貴!
  甚至靠著這個基礎,出個太尉、丞相壹類的儷氏子孫也未可知!
  韓頹當跟欒布兩人互相看了看,然後,立刻就爭相出列道:“陛下,臣等請與曲周同理此事!”
  這個功勞,這個福萌,太大了!
  這首倡之功,既然已經沒了,但這具體事務,卻無論如何也要參與進來。
  不然,只有儷寄壹人在辦,等他辦完這個事情,天下郡國的將佐士卒眼裏豈非只有姓儷的了?
  大家的子嗣去地方任職或者統兵出戰時,下面的司馬校尉要是問起這個事情來,多尷尬?
  所以,絕對不能讓儷寄獨吞這個美事!
  想清楚這壹點後,其他將軍列侯們也紛紛拜道:“臣等亦請陛下,許臣等為天下忠臣義士略盡綿薄之力……”
  最起碼,這個事情的辦理人員的名單上,大家要露個臉,刷個聲望。
  劉徹看著這個局面,笑了起來,揮揮手道:“卿等忠心王事,朕豈無不準之理?”
  “就以曲周、弓高、俞候等各為褒揚大夫,將軍列侯等,為贊禮使者,以丞相亞夫為首,督辦此事!”劉徹看向周亞夫,道:“丞相,此事,朕就交給丞相去統籌規劃!”
  周亞夫聞言,立刻就拜道:“諾!臣謹奉詔!”
  這也算是天上掉了餡餅,砸到了自己的腦袋上了。
  儷寄看著這壹切,心裏面,雖然多少有些不爽,但想想自己撈到的好處,貌似也已經挺多的了。
  最起碼,這個事情辦完後,天下人應該就不會再拿著自己的黑歷史到處說自己了吧?
  子孫後代,應該也不用受自己拖累了。
  這樣想著,心裏面倒也舒服起來了。
  於是,儷寄跟著其他同僚,壹起拜道:“諾!臣等謹奉詔!”
  ……
  壹邊的南越王趙佗,旁觀著這壹切。
  正因為是個旁觀者,所以,他看的很清楚。
  “漢朝的這個少年天子的權柄,又加強了……”趙佗在心裏感慨著。
  經此壹出後,尤其是這個將天下死王事而無後嗣之忠臣義士棺槨骸骨陪葬帝陵的決定壹出。
  這漢家天下的武人,恐怕從此以後上了戰場,還沒開大,士氣就要加三成。
  假如說之前,趙佗還覺得,憑借天險和氣候,能與漢軍有來有回。
  但如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漢家已得人和,可做天下王!”
  趙佗太清楚,當軍隊士氣高漲後,會發生什麽情況了。
  當年的秦軍,怎麽吊打東方列國的,現在的漢軍,大抵就能怎麽吊打全世界。
  恐怕就是北方的匈奴,在這樣壹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士氣高漲的軍隊面前,也要跪下來喊爸爸。
  南越兵就不要擺到臺面上來了。
  “看來,寡人現在應該考慮,如何體面的讓南越社稷得以存續了……”趙佗在心中思索著。
  他是個聰明人,聰明人向來識時務。
  既然南越註定不可能再維持獨立。
  那麽,就應該主動放棄獨立,轉而尋求更好的優待以及厚遇。
  就像當年的吳苪做的事情那樣。
  吳苪這個對頭,雖然活著的時候,讓趙佗很不爽。
  但吳苪死後,趙佗還是很惋惜的,甚至派出使者吊唁。
  這是因為趙佗覺得,吳苪能進能退,可謂大丈夫!
  長沙王國也因此存續下來,直到不久前,才因為絕嗣而廢。
  講道理的話,尋求壹個如同長沙吳氏壹樣的政治待遇和地位,應該不太難。
  而且,趙佗覺得,自己的籌碼,比吳苪多多了!
  他有南越國的龐大國土,良好的基礎建設還有忠誠可靠的軍隊做籌碼。
  就算是談壹個半獨立的待遇,也不是不可能。
  但,趙佗知道,他必須把握時機,抓住機會!
  君王的心思,如同南海翻滾的波濤,假如不能抓住機會,壹旦機會失去,君王的耐心耗盡或者,根本不需要耐心耗盡,只要好感失去,那這個事情就可能會棘手的多!
  而,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
  想到這裏,趙佗就下了決斷!
  他毅然拜道:“臣,南越王佗,叩首百拜陛下!”
  “陛下躬行仁義,順應天命,行三王之路,做聖王之行,不以臣卑鄙,老臣雖遠處南國,不明於禮樂,然亦為陛下之聖德而五內俱感!”
  趙佗擡起頭來,讓自己的隨行大臣,擡來壹個箱子,然後打開它,再恭敬的道:“老臣即蒙陛下不棄,不以臣久處蠻夷荒服之地,仍以諸夏之臣禮遇之,老臣豈能無動於衷?”
  “此南越國之戶籍圖冊……”趙佗匍匐在地上說道:“願獻陛下,以南越山河,永為漢疆,南越上下官吏臣民,世世代代,願為陛下臣民!請陛下收臣圖冊戶籍,遣官吏博士,督導南越國政!”
  劉徹驚訝的看著趙佗。
  在心裏為他的這個舉動而詫異。
  雖然,他在這驪山這麽幹,有壹半的原因,就是要統戰。
  但,趙佗這麽快的上路,還是出乎劉徹意料的。
  要知道,後世天朝跪臺辦,跪了壹萬年,也沒跪出什麽成果。
  他這邊都沒跪呢!
  只是稍稍釋放了善意,表明了態度,這南越就臣服了?
  這讓劉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他卻沒想到,這是古典時代的中國。
  中央帝國,天朝上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中國。
  在這個時代,地方割據政權,從來只有兩條路——要嘛乖乖的臣服中央,接受天子的管轄;要嘛去死!
  除此之外,並無第三條道路可行。
  所以,壹旦中央王朝崛起,壹切地方割據政權,立刻都要煙消雲散。
  臣服中國天子,尚且可做個安樂侯,恭順王。
  企圖頑抗到底?
  只有死路壹條!
  趙佗何等人傑,當然很清楚這壹點,也很明白,這是大勢所趨。
  是無法逆轉和不可改變的大趨勢!
  除非匈奴立刻入侵,並且打敗漢軍,重新占領河南地區,不然,南越也好,閩越也罷,最終都要被中國大兵滅亡。
  既然如此,為何不搶先表示好意,換壹個更好的結局和更好的待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