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69章 三個世界(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天子既然已經有了決斷,大臣們自然也不會揪住不放。
  大臣們於是紛紛拜道:“伏唯陛下能作威作福,臣等謹奉詔!”
  這樣的處置,也很符合當前漢室的遊戲規則——將相不辱。
  莫說是諸侯王了,即使只是地方兩千石,假如犯罪,只要不是實在太作死,基本上,都可以得到壹個體面的結局。
  至於諸侯王?
  那就更不提了!
  當年,濟北王劉興居謀反,將軍柴武奉命將之俘獲。
  最終,劉興居也被準許自殺謝罪。
  甚至於,其實,倘若當年的吳王劉濞投降,他甚至可能只會被長安軟禁。
  像淮南厲王那般,被關在囚車裏活活餓死的,只是孤例。
  對此,劉徹也沒有辦法改變。
  因為這是現實。
  莫說是在這個西元前了,再過兩千年,世界也是如此。
  統治階級,理所當然的會照顧統治階級,而不是相反。
  不過,這個事情,也不是沒有積極意義。
  劉徹望著群臣,頗有些痛心疾首的道:“朕聞之,古者諸侯建國千余歲,各守其地,各治其民,上下歡欣,生民安樂……三王五帝,由此功垂萬世,德被蒼生……何以今日,先有濟南、淄川、濟北諸王殘民,後有齊王亂法?固朕德薄焉?”
  群臣壹聽,連忙跪下來,拜道:“臣等萬死,不能佐陛下,理天下,導諸王向善……伏請陛下治罪!”
  這也是漢家的遊戲規則了。
  天子絕不可能由錯,天子也絕對不可能有道德上的瑕疵。
  假如有,那壹定是大臣的鍋。
  若不是妳們輔佐不得力,何至於如此?
  但,劉徹自然不是要找大臣們的麻煩的。
  事實上,大臣們也知道,他們也都清楚,這實際上是天子在準備削減諸侯王們的權力。
  這種套路,他們早已經看多了——七八年前,先帝和晁錯不就是這麽玩的嗎?
  壹個喊自己德薄,不能教育好宗室諸侯王,愧對祖宗愧對天地,恨不得殺了自己,另外壹個立刻就跪下來說,這都不是陛下的問題,是諸侯王們權力太大,飛揚跋扈導致的,壹定要削藩。
  這二人轉這麽唱壹回,削藩的刀子就磨得更鋒利了壹些。
  最後,輿論造勢完畢,國家正式削藩,削出了吳楚之亂。
  不過,現在的情況,又不壹樣。
  如今,中央權力空前強大,武力更是強到沒邊。
  旁的不說,就說這駐紮在未央宮和長樂宮,宿衛宮廷,保衛天子的虎賁衛和羽林衛,隨便拉壹支出去,就足以橫掃壹切諸侯王的力量了——就諸侯王們現在那點破銅爛鐵和兵力,甚至都擋不住這兩者的壹根指頭。
  更何況,也沒有人傻到敢反抗中央了。
  天子君權天授,自證天命。
  誰敢造反,第壹個鎮壓他的,不是別人,壹定是他的衛隊,甚至是他的親信大臣!
  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初,濟南王劉辟光為何不敢造反?
  難道他就是真的那麽老實?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沒有人願意跟他走。
  甚至是他的兒子們,也不願意造反。
  在章丘事變後,天子詔書下達的當天,濟南王劉辟光在事實上就已經被他的宦官和王宮衛隊軍官軟禁了起來……
  所以,在今天,削藩不削藩,其實沒有意義了。
  所有諸侯王都跟已經不可能再挑戰中央了。
  他們的權力,每年都在被削減。
  今上即位時,諸侯王們還可以任命千石,甚至地方縣令、都郵這樣的要職,並且還可以向朝廷推薦他的兩千石輔佐大臣的名單。
  但到了元德二年,他們的權力就只剩下了四百石官員的任免權,對軍隊的控制更是被削到了除了其宮廷衛隊外,他們不能指揮其他任何人的地步。
  元德四年之後,特別是齊魯四王之事後,他們連這些權力也喪失大半。
  如今的諸侯王們,只剩下了少量的四百石官員任免權力(基本上都與王國宮廷和園林事務有關)。
  再削,那可就是要削到諸侯王們最後的遮羞布——王宮宮廷事務了。
  堂堂大王,連自己的宮廷之事都沒有權力決定了。這打的是誰的臉?
  肯定是老劉家自己的臉啊!
  所以,群臣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晁錯,興致勃勃的拜道:“啟奏陛下,臣錯愚以為,此皆諸侯王蓋無有德才之士輔佐之故,臣請陛下,遣飽學之士,道德之人,赴天下諸侯王處,悉心教導,由此必可以導其向善……”
  這就是明擺著,要把諸侯王們當豬養。
  將他們的權柄,盡數剝奪。
  讓他們當壹個除了吃喝玩樂,就不能再去做其他任何事情的蠢貨和笨蛋。
  假如晁錯的建議得到首肯,那麽,漢室的諸侯王勢力,從此就可以gg思密達了。
  他們將會跟他們的宋明同僚壹樣,被圈禁在王宮之內,養在溫柔鄉之中。
  除了鬥雞走狗,酒池肉林,他們不大可能再有其他能力。
  但,這卻不是劉徹想要的結果。
  劉徹很清楚,今天,他將自己的兄弟叔伯們當豬養。
  明天,他的兒子,就會將他的兒子們當豬養。
  最終,他的子孫全部會變成豬。
  看看漢家的諸侯王們吧。
  除掉那些逗逼和腐化墮落的暴君昏王,自劉邦以來,其實可以稱得上人才輩出。
  在文化方面,楚文王和楚夷王父子,天下尊崇,他們父子甚至在漢室文化界,獨樹壹幟,創造和壯大了楚詩派。
  楚詩派的學者們,遍走天下,為傳播中國文化和制度,立下了汗馬功勞。
  若非他們的努力,今日的三越就不可能對中國有這麽大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劉徹也不可能將三越看成自己人。
  在軍事方面,那已故的城陽景王劉章,也算的上戰功赫赫。
  燕敬王劉澤,則為漢室修葺和完善了燕薊防線,並堅守住了右北平、遼西、遼東。
  代孝王劉參雖然被人評價中庸,但他的立場和態度卻非常堅決——至少,無論如何,他都為國家守住了晉陽和太原。
  外人說他中庸,但誰又能知道,這個太宗不受寵的兒子是如何站在城頭激勵軍民的?
  還有現在,劉徹的弟弟劉非,十足的武癡,只要讓他打仗,什麽東西都可以不管。
  甚至,在那些謀逆的諸侯王裏,其實也是人才輩出。
  最典型的莫過於吳王劉濞。
  在五十年前,劉濞被高帝劉邦策命為吳王之時,他接受的吳國是壹個滿目蒼夷,飽受戰爭摧殘的地獄。
  當時,由於常年戰亂和破壞。
  整個吳國,戶口雕零,經濟崩潰,治安混亂,甚至人人自危。
  別說是正常的生產生活了。
  老百姓連定居的勇氣也沒有。
  無數人逃亡去了深山老林,大片大片的良田被廢棄,壹個個城市了無人煙。
  以至於,當時,南越王趙佗誌得意滿,有恃無恐的侵蝕吳國領土。
  更在呂後時,悍然與漢軍開戰。
  在那樣險惡環境中,劉濞身先士卒,壹邊帶著軍隊,還擊南越王國的侵蝕和挑釁,壹邊重新整理整個吳國。
  他輕徭薄賦,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流民,還大力開展水利設施的建設和修復工程。
  短短十年,就將吳國從地獄拉回人間。
  到漢太宗上臺,吳國就已經在人口、經濟和文化上全面恢復過來。
  到漢太宗駕崩,二十三年間,吳國就成為了天下頭號強國。
  在各諸侯王國之中,吳國經濟第壹,人口第壹、地盤第壹,甚至連福利也是第壹。
  當年吳國強到什麽地步?
  三越全是他的小弟,周圍的楚國、齊魯諸王,甚至淮泗地區的貴族,也基本被他控制。
  他壹起兵,就拉起了三十萬大軍,鋪天蓋地,氣勢洶洶。
  以至於連周亞夫率領的平叛軍隊,都只能暫避鋒芒,不敢跟他剛正面。
  至於梁國軍隊,更是被打的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梁王劉武壹日派了五個使者去長安告狀,大喊撐不住了。
  要不是周亞夫奇襲吳楚大軍的糧道,直接命中了劉濞的要害,恐怕此刻,長安城裏的天子是誰,都未必了。
  而若當初,劉濞選擇劃江而治,那麽,很可能就會形成南北分治的情況。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當時的現實。
  以劉濞的才幹和手腕,他若出生在春秋戰國之時,未嘗不能是楚莊王、秦穆公這樣的人物。
  很顯然,將楚文王、楚夷王父子,乃至於吳王劉濞這樣的人物當豬養,完全就是在浪費。
  他們應該有更加廣大的舞臺,去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
  看著晁錯迫切的眼神,劉徹站起身來,揮揮手,道:“卿之議,不無不可,不過,朕覺得,不止於此!”
  “尚書令……”劉徹看向汲黯,吩咐道:“去將《大漢壹統寰宇圖》取來……”
  “諾!”後者立刻恭身領命,片刻之後,就有四位武士,擡著壹個巨大的被刻在屏風上的地圖,來到場中。
  劉徹站起來,走下場內,望著那地圖。
  地圖上,山川林立,河流遍布,九州之外,塞上草原,廣闊無邊,河西之外,西域風情,讓人沈醉。
  “筆來!”凝視著地圖,劉徹說道。
  立刻就有人奉上壹支毛筆,劉徹接過來,在地圖上劃出壹根直線,這條線,沿著長城的關山,直接將整個世界壹分為二。
  然後,他揮揮手,又有人遞來壹支染了藍色墨水的毛筆,他再在地圖上畫下壹跟線,這條線條,沿著蔥嶺,再次將世界分開。
  然後,劉徹負手,看向群臣,說道:“此朕對世界的劃分!”
  “長城之內,神州之土,先帝基業,祖宗陵寢所在,為諸夏之本,天下之中,號中國也……”他緩緩說道:“從今以後,朕將不再分封神州寸土……除原諸侯、列侯之外,所有貴族之土,皆在其外……推恩令,亦如是……”
  劉徹是很清楚,漢家貴族,尤其是那些老牌貴族的心態的。
  這些人裏面,固然有人積極開拓,希望再立新功,但也有許多人做著躺在祖宗功勞簿上醉生夢死,混吃等死的渣渣。
  若他什麽都不做,這些渣渣肯定也樂得壹邊享受國家強大的紅利,壹邊繼續混吃等死——當年,劉徹用加恩令時就發現了這些渣渣的這個心態。
  許多人,自己根本不願意去安東開拓,他們只是派了個庶子甚至是旁支去安東封國打理,自己呢繼續宅在長安,或是沈迷於賽馬、賭馬,或是迷醉於歌姬的溫柔鄉裏。
  反正,他們又不缺錢花。
  對外戰爭的勝利,更是使得他們的財富越來越多。
  既然這樣,那他們肯定是不肯挪窩的。
  他們連安東都不願意去,還能指望他們主動去塞外甚至西域、中亞開拓?
  別做夢了!
  而這些人手裏面,卻握有大量的社會資源和財富。
  劉徹肯定不能坐視這些家夥帶著這些資源和財富去地下。
  他必須想個辦法,從他們手裏摳出來。
  而諸侯王們,也是如此。
  看看齊魯諸王吧!
  壹個個醉生夢死,壹個個腐朽墮落。
  還有那個燕王劉定國,完全就是丟光了自己父祖的臉面。
  歸根結底,劉徹覺得,還是這些渣渣生活太安逸太舒坦了。
  還是要丟出去。
  讓外面的磨難來磨礪他們。
  這樣才能成才啊!
  群臣聽了,卻都是壹下子就議論了起來。
  許多大腹便便的列侯們壹下子就面色難看了起來。
  不過好在,天子並沒有馬上要趕他們去塞外,只是讓他們的子嗣去塞外。
  這樣壹想,他們倒也不反對了。
  而那些想要開拓和進取的人,尤其是那些新興軍功貴族們,則壹下子就興奮了起來。
  天子這是要幹嘛?
  毫無疑問,是分蛋糕啊!
  這可是大家夥期待已久的事情!
  許多人立刻就伸長了脖子,望著地圖上的那三個世界。
  天子現在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從今以後,神州本土,將不再分封,也就是說,未來的諸侯王子弟、列侯子弟甚至皇子皇孫,都將不在擁有在長城內的封國。
  大家都要壹起去外面闖蕩,去外面建立自己的基業和王國。
  這等於是壹場全新的洗牌。
  對安逸現狀的人來說,這是災難。
  但對於那些迫不及待想要建立自己的功業的人來說,這就是天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