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14章 定策(三)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劉徹聽完申屠嘉的發言,緩緩的擡動了壹下手臂。
  對匈奴復仇,同樣是漢室王朝的政治正確。
  從劉邦開始,這個使命就已經深深印刻進漢室王朝的骨髓之中。
  沒有任何壹個皇帝敢公開放棄對匈奴的復仇戰爭。
  事實上,也沒有任何壹個皇帝會放棄對匈奴復仇。
  道理也很簡單。
  這個世界只能有壹個老大,壹山不容二虎!
  所以,劉徹不能拒絕將軍們的提議。
  劉徹站起身來,看著群臣,朗聲道:“高帝遺朕平城之憂,呂後單於書絕勃倫,朕壹日不敢或忘!”
  這個態度是壹定要表的。
  也是維系君臣關系的基石。
  “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劉徹繼續道:“仲尼曾曰:十世之仇,猶可復也,是以朕即位以來,賞勵士卒,任用賢將,開考舉,廣開言路,遍取英才,輕徭薄賦,鼓勵農桑,以勸耕為要,為的就是來日,提兵北上,執單於於朕禦前,獻俘於高廟!”
  劉徹這番話,算是說到了群臣的心坎裏面去了。
  北上出塞,擊敗匈奴,雪呂後之恥,復平城被困之仇,這就是當前漢室軍方的主流意見和民間的共識。
  六十年前的平城之戰,漢室不清楚,匈奴人是怎麽想的。
  但反正,漢室這邊是不服氣,也不甘心的。
  明明打了個五五開,卻受限於經濟和政治,只能低頭認慫,簽訂屈辱的和親條約,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匈奴人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任何壹個骨氣有尊嚴的人,都不會舒服。
  更別說之後幾十年,匈奴人隔三岔五就要來撩撥壹下漢朝。
  十四年前,匈奴火燒回中宮,五年前,大掠邊郡,士卒死傷數以千計。
  從雲中到右北平,自漁陽至邯鄲,跟匈奴有血仇的漢室臣民,不計其數。
  而南北兩軍,有超過七成的兵源和軍官,來自這些地方。
  這就是使得,漢室的主戰派,擁有了最穩固的基本盤。
  沒有任何人可以忽視這股龐大的力量的聲音。
  聽著天子的話,主戰派們歡欣鼓舞,意氣風發。
  但劉徹卻將話鋒壹轉,道:“只是,孫子曰:主不可因怒而興師,自古以來,大國征伐,皆以廟算為先,廟算多者勝!”
  “欲伐匈奴,不可不廟算布置,審視敵我!朕身為民父母,也不可不為臣民性命謀算!”
  這兩句話讓原本有些黯然神傷的主和派,壹時間都昂首挺胸起來。
  至於主戰的大臣將軍,則有些忐忑。
  但沒有人能反對天子的說法。
  自春秋以來,廟算布置,就是國家級別的軍事行動中最重要的壹環。
  經過司馬驤且、孫武、吳起和孫臏等先賢的發揚,廟算在此時,已經成為軍事行動中必不可缺的壹環。
  所謂廟算,最開始是帶有嚴重的封建迷信色彩的行為。
  夏商周時,每次軍事行動都要蔔卦、祭天,求問鬼神,得到吉兆,才會出兵。
  但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列國攻伐兼並,中國戰爭的藝術和水平不斷提高。
  發展到今天,廟算已經褪去了它的大部分迷信色彩,成為了國家戰略布置的代名詞。
  典型的例子就是秦趙長平之戰,交戰雙方在戰前和戰時都進行了無數次的商議和針對戰爭的推演。
  秦廷方面更是幾乎動員了全國的所有力量,將它的每壹個村莊,每壹個人口,每壹粒米,都進行了全面的動員。
  為了不讓趙國知曉秦廷的布置,秦國甚至下達了嚴令:有敢泄武安君為將者殺無赦!
  趙國方面也不例外。
  著名的紙上談兵的故事就很好的說明了,在當時,趙國已經很重視戰略布置了。
  而在漢室,廟算布置更是發展到了壹個新的頂峰。
  三年前,吳楚叛亂,周亞夫領軍平叛前,就是先跟劉徹的皇帝老爹,密議了數天,君臣相互坦承,交代各自的要求和底線,並對戰事的可能發展方向,進行了推演。
  正是這樣的戰前預估與預算,在平叛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吳楚之亂三月而平,廟算布置好,在其中占據了很大的因素。
  不然,要是梁國壹告急,周亞夫就被逼著去救睢陽,吳楚之亂指不定要鬧成什麽樣。
  而劉徹,則想更進壹步。
  將後世的參謀聯席會議機制引入漢室。
  將廟算這個詞匯,進行更細致和更深入的再理解。
  於是,劉徹拍拍手,少府令劉舍立刻就心領神會,命人將壹副巨大的紙質地圖,擡進了殿中。
  這是史上第壹副,繪制在紙質材料上的地圖。
  它由兩個巨大的木軸卷在壹起。
  這兩個木軸長達七尺,卷在壹起的紙張,是少府方面開發的厚皮紙,這種紙,比起現行的白紙,更厚也更粗糙,但卻是很適合用來繪制地圖。
  但這樣壹來,這副地圖就變得很重了。
  它是由四個人擡著擡進的殿中。
  劉徹揮揮手,劉舍就讓人將這地圖打開。
  兩個宦官拉著地圖的兩軸,緩緩的將之攤開。
  於是,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是壹副長達十余丈,寬約七尺的龐然大物。
  上面,山川河流,城市湖泊,壹覽無余。
  巍峨的長城,沿著山巒的線條延伸,將這個地圖壹分為二。
  漢朝在左,匈奴在右。
  壹個又壹個的木制人偶,在少府官員的布置下,出現在了地圖上。
  劉徹走到這副巨大的地圖前,看了看,非常滿意。
  這副地圖,應該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最清晰的軍用地圖了。
  許多新的地圖繪制技術和新的標準在這地圖上使用。
  譬如,出現了等高線,比例尺以及各種符號的解釋標註。
  而那壹個個人偶,則代表了壹支支漢匈雙方的軍事力量。
  在漢室這邊,自雲中以南,猬集著壹支龐大的軍隊。
  漢室的野戰主力軍團,句註、飛狐、北地、細柳、灞上、棘門依次排開,而長城的駐屯軍,則依托與長城防線,散布在長達千裏的邊境上。
  而匈奴方面,限於情報和信息的來源,只能將目前已知的匈奴幕南部族和其大概兵力和位置布置在地圖上。
  但,僅僅是這樣,也是壹個令人恐懼的武裝力量。
  僅僅在河套方向及其附近,匈奴就有六個人偶在相互守望,從右北平到雲中的漫長邊境附近,還有十多個人偶,散步在草原各地。
  在腹心深處,匈奴龐大的幕南集群,讓人望而生畏。
  劉徹拿起壹個人偶棋子,道:“句註軍,有兵,萬壹千七百人,騎兵五千,去年皆已換裝,然,句註在雁門,負有守備之要,因此只能調動最多三千騎兵!”
  “飛狐軍,有兵八千七百人,其中騎兵三千,今歲四月完成換裝!”劉徹又將在句註身後的飛狐軍的人偶拿起來:“然,飛狐乃天下要塞,負山河之重,輕易不可動!”
  劉徹於是將這枚人偶放下。
  飛狐軍的駐地,是著名的廣昌縣,在後世,此地名曰保定。
  早在楚漢爭霸時,酈食其就曾對劉邦建議:願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庚之粟,塞成臯之險,杜大行(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
  飛狐的重要性可見壹斑。
  不到危急時刻,此地駐軍就不會調動。
  三年前吳楚之亂,飛狐駐軍就壹個兵也沒有調動。
  劉徹將視線北移,放在北地身上。
  這裏有著漢室最大最強的騎兵集群。
  北地郡及其周圍的隴右,代上,漢室在那裏擁有二十多個馬場,以及多達三萬人的騎兵。
  最重要的是,這支部隊,從來都是漢室的預備部隊。
  換句話說,他隨時可以調動,他隨時處於戰備狀態。
  兩個月前,義縱奉命前往雲中,沿途經過北地,然後義縱回報劉徹:北地兵將,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國有事,必用北地軍!
  事實也證明了,北地軍始終是漢室軍事力量中的王牌。
  從吳楚之亂,到征伐朝鮮,乃至於歷史上小豬與匈奴的番戰,北地軍的身影都活躍於其中。
  甚至,劉徹現在的宿衛武裝力量,虎賁與羽林兩軍中,五成以上的軍官,是從北地抽調的。
  在歷史上,北地郡和隴右郡以及代上的軍事貴族集團,在中國歷史上活躍了千年,主宰著王朝興衰。
  劉徹拿起這枚人偶,將之推到雲中城上。
  “北地、隴右及代上,可出騎兵兩萬!”雖然咬咬牙,在這個地方,漢室動員出壹支五萬人的軍事力量,也不是不可能。
  但那樣的話,等於殺雞取卵,沒有那個理智的統治者會幹這種蠢事。
  戰馬,士卒和軍官,都要留下種子,才能有未來可言。
  “至於細柳、灞上、棘門以及南北兩軍,還可再出騎兵壹萬五千人!”劉徹說道。
  細柳和灞上、棘門這三支軍隊,因為駐紮在關中,騎兵規模不足是肯定的。
  因為關中沒有太多合適養馬的地方,嬌貴的戰馬,也很難在關中被大規模放養。
  至於出步兵去草原上,劉徹可還沒瘋。
  李廣和程不識還有李陵的教訓,已經足夠證明,再精銳的步卒,到了草原上,也比不過最差的騎兵。
  “朕再發屬國、五官中郎將以及郡國騎兵,還可出兵壹萬!”劉徹淡淡的道:“我漢家目前,可最多動員五萬騎兵,居於雲中!”
  劉徹將視線重新投向河套。
  在那裏,匈奴人就像個刺猬壹樣,讓人難以下口。
  “休屠部族,有口四萬余,昆邪部族,有口三萬余,樓煩部族有口四萬余,白羊部族已走,但俱雲中奏報,匈奴單於令居臯南山的盧侯、折蘭兩部,南遷至胭脂山,以充白羊王之缺!”
  “朕要在這裏提醒諸卿,盧侯、折蘭兩部,不比白羊王差!”劉徹嚴肅的道。
  盧侯部在漢室歷史上,也算是漢室的老對頭了。
  但自從十四年前,盧侯部族的首領難氏因為唆使右賢王挑起與漢朝的戰爭,被老上單於處罰,滾去臯南山跟折蘭部族玩泥巴,已經有十四年沒有出現在漢室記載中了。
  但對這個老對頭,大家都很清楚,他的厲害。
  盧侯部族,哪怕是在匈奴人中,也是以野蠻和好鬥著稱的。
  只是,這個部族比較倒黴,跟錯了主子,自從軍臣上位後,它就被打入了另冊,原本,漢室朝臣都以為這輩子都不會跟這個殘暴的部族打交道了,沒想到,軍臣居然放它出來了。
  至於折蘭部族,大家就沒什麽印象了。
  但軍臣既然調動它出來,那麽,它的戰鬥力,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而劉徹更加清楚,折蘭部族的戰鬥力,究竟有多強。
  歷史上,胭脂山之戰後,霍去病橫掃整個大漠,唯獨在臯南山之戰,吃了個不小的虧。
  雖然最終全殲了盧侯和折蘭兩部的主力,還俘獲了休屠部族的祭天金人。
  但霍去病本部也損失了超過五千人的有生力量。
  使得霍去病不得不退兵,返回漢境休整,直到第二年,才重新出塞。
  能讓霍去病壹口咬上去,都差點崩掉了牙齒,折蘭部族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妳要知道,折蘭部族跟霍去病交戰的時候,使用的可是石頭跟骨頭做的武器。
  “算上盧侯與折蘭兩部,還有胭脂山和臯南山的匈奴五部族,在河套地區,壹個月內,匈奴人可以集結出超過十萬人!”劉徹說道。
  當然,十萬人口跟十萬軍隊,那是兩回事情。
  只不過,匈奴人全民皆兵,交戰的時候,全部族上下,從老人到女人、孩子,都會成為其戰爭機器的壹部分,作為後勤工作人員。
  所以壹般情況下,在計算兵力的時候,那些老弱也是要算進去的。
  就像漢室這邊,雖然調動的騎兵是五萬人,但為這五萬人和戰馬的吃喝拉撒以及其他後勤保障工作,就還要動員至少十萬人。
  總的來看,在騎兵戰鬥兵源方面,漢室是占據上風的。
  匈奴人的十萬人口,按照過去的經驗來看,戰鬥兵力,大概在三萬到四萬之間。
  而且,他們分散在長達千裏的遼闊草原上,而漢室則可以集中兵力。
  總的來說,以戰前的兵力對比來說,漢軍占據了目前的絕對上風。
  但戰爭的事情,哪裏是比拼兵力和數字的簡單遊戲?
  要真是這樣,曹操就不會有赤壁之敗,苻堅也不會有肥水之敗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