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37章 秩序與交通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想著戰事,劉徹也有些擔心了。
  倒不是擔心漢軍吃虧,而是擔心匈奴人跑了。
  若是這次匈奴主力跑掉了。
  那麽,接下來,漢匈可就有得糾纏了。
  浩瀚的大漠和無垠的戈壁,數萬裏的延綿草原。
  想起這個,劉徹就有些頭疼。
  不過,無論如何,戰爭打到現在,漢家現在最壞的情況,也可以穩拿幕南。
  若打的好,消滅了大量匈奴主力,那麽,河西也唾手可得!
  河西加上幕南,整個地盤,差不多有大半個漢室。
  “可以馬上打天下,但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啊……”想到這裏,劉徹就嘆了口氣。
  驅逐匈奴,擊敗遊牧民。
  歷史上的漢武、昭宣,唐宗唐高,都做到過。
  甚至在盛唐,中國軍隊壹路平推,越過了蔥嶺,將中國的疆域深入到中亞,觸及了世界之壁。
  壹場怛羅斯之戰,卻讓壹切化作泡影。
  從此,昭武九姓,中亞佛國,成為夢幻泡影。
  中國衣冠,李白出生地,再不可見。
  很多人都說,這壹切是因為安史之亂的緣故。
  若無安史之亂,以盛唐的國力,再來十個怛羅斯,大唐也可以逆推過去。
  但……
  劉徹知道,安史之亂,只是表因。
  最大的問題,還是秩序和力量。
  唐軍當年在中亞,力量太薄弱了。
  而且,當地的資源和力量,也未能有效利用起來。
  簡單的來說,就是沒有忠心的狗腿子。
  若當時的昭武九姓裏,有壹個類似高麗那樣的幹女兒,舍得為大唐爸爸賣肝賣腎,怛羅斯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其後的中亞也不大可能脫離中國控制。
  而這壹切的根子,卻又都是因為唐帝國自身的痼弊所致。
  自武則天後,唐軍就是外重內輕,而且,漢人失去了最可靠的武力依仗。
  安史之亂前,漢人出生的節度使,有幾人?
  而胡人將領和軍人,卻遍及各地。
  而李隆基又作死的廢了府兵制度,使得國家的兵權,盡數落到了節度使手裏,但這些節度使,卻又都是契丹人、突厥人、高句麗人。
  講真,只有壹個安祿山叛亂,這真是李唐有陰德,其他的胡人節度使忠心耿耿,沒有忘本!
  不然,分分鐘就又是壹次五胡亂華,神州陸沈。
  而具體到中亞,安史之亂前,中亞唐軍,不僅僅人少,而且,充斥了大量異族仆從,最重要的是,這些家夥根本沒有洗腦,也沒有效忠中國的概念。
  有奶就是娘。
  怛羅斯之戰,唐軍之敗,就是被這些家夥捅了刀子。
  就如盛唐隕落,是因為安祿山叛亂。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盛唐的隕落,讓劉徹明白,武力,槍桿子,必須抓在自己手裏。
  不能旁落他人。
  胡人、夷狄,可以使用,但不能依賴。
  漢軍必須始終自身強大,才可以壓服他們,讓他們不敢有異心,縱然有野心,也只能夾起尾巴,當哈士奇。
  譬如,滿清的辦法就不錯。
  八旗制度,宗教與減丁政策,雙管齊下。
  但卻不適合現在。
  劉徹也不想這麽做。
  在本質上來說,整個草原以及西域,在劉徹眼裏,都是本土,既然是本土,就不能當殖民地,免得以後成為痼疾,流血不止,成為漢家的愛爾蘭。
  想到這裏,劉徹就明白了。
  他必須在制度和秩序上,引導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這第壹步,就是要同化他們的貴族。
  然後,引導他們的人民,定居起來。
  而想要做到這壹點,就要求漢室的商業更興盛,農業更發達。
  至少,要有壹個可以每年能夠消化至少壹百萬頭牛羊的市場。
  當然,這些政策,只是針對那些願意成為漢家臣民,願意成為諸夏民族壹員的人準備的。
  至於那些既不想做中國人,又不願意走的。
  那……
  劉徹只能說,南陽歡迎妳!
  壹邊想著這些事情,劉徹壹邊向前走著。
  不久就走出了這條閭裏,來到了寬闊的大道上。
  考舉時的長安,真是熱鬧喧嘩,恍如後世。
  只不過,道路上的車流,變成了馬車。
  而馬車壹多,自然就很容易堵車了。
  此刻也是如此,整條街道,都被運貨的馬車和載人的車輛,堵的水泄不通。
  年輕的士子們,則在道路兩側,觀望著這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的盛況,感嘆不已。
  執金吾衙門的差吏和士兵,則拿著棍棒,在擁擠的街道之中,大聲呵斥,疏導交通。
  “看來,朝廷有必要,成立壹個專門負責交通的衙門了……”劉徹輕聲說道。
  “如城管故事?”張湯問道。
  “如城管故事!”劉徹明確的點點頭。
  想當年,他在掌管長安九市時,就成立了最初的城管機構,由張湯負責,專門敲竹杠。
  誰家衛生沒搞好,那個隨意亂擺亂放,就是壹頓猛敲。
  當時手頭拮據的劉徹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受益,下面的人更是撈的盤滿缽滿。
  劉徹登基後,城管衙門自然水漲船高,如今已經成為五官中郎將手下最重要的壹個部門,養了上千差役,安置了數十官員,為長安的就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也為漢家國庫做出了卓越貢獻。
  今天戚裏和尚冠裏等地能夠那麽幹凈整潔,少不了城管們的努力。
  以至於現在臨淄和睢陽、雒陽紛紛學習長安的先進經驗刮地皮。
  而這個交通,在劉徹眼裏,也是壹筆不小的財源啊!
  旁的不說,單單是開罰單,就可以年賺幾千萬吧?
  只要是錢,劉徹都不願意放過賺的機會。
  想到這裏,劉徹就又忽然想起了未來的幕南之事的應對。
  他扭頭對身旁的壹個宦官吩咐道:“回去後,將忠勇軍和樓煩軍之中的有功將官名單,拿來給朕看看……”
  忠勇軍和樓煩軍,現在都已經是經過了血和火的考驗的忠誠可靠的軍隊。
  尤其是有功軍官,那就完全是漢家忠臣,大漢利益的捍衛者。
  他們不是用嘴說的,也不是靠拍胸膛的,而是用生命和鮮血做出來的。
  這樣的人,自然要給好處。
  不僅要給好處,還要給大好處,作為千金買馬骨的馬骨,讓天下,尤其是草原部族知道,跟著大漢走,有肉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