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427章 作死的劉榮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華陰縣。
  關東地區的門戶,這裏,曾經出現過許多的大人物。
  譬如說,戰國時期,縱橫家的大能公孫衍。
  而在漢季,尤其是近十余年來,華陰是李氏和張氏爭輝。
  當然,在名義上,華陰最大牌的,乃是赤泉候楊氏!
  不過,這個在民間傳說,有項王詛咒的家族,已經有整整三十年,沒有敢離開長安來這華陰耀武耀威了。
  華陰楊氏的崛起,那還要等到昭宣之際。
  如今,楊氏在華陰的影響力,近乎為零。
  而在李氏和張氏之外,還有著大大小小數十家地方名紳。
  在過去,這些家族,不管在地方上有多麽威武。
  但在這華陰城裏,卻得給李氏和張氏低頭,根本不敢與之爭鋒。
  但這壹天,天剛剛蒙蒙亮。
  華陰城之中,就被壹個盛大的慶祝儀式所驚醒了。
  在十余輛馬車的簇擁下,壹個白白胖胖,看上去和藹可親的士紳,站在當先的壹輛馬車上,對著街坊鄰居以及路人不停作揖。
  四個嗓門特別大的大漢,則幫助吶喊:“黃公有子,將於癸已年冬十月甲午日成婚,黃公喜甚,特告廣大父老:黃氏將於癸已年冬十月甲寅日開始,連擺三日喜酒,望諸位父老叔伯,不吝賞光……”
  四個大漢的嗓門,加起來,那比壹般的擴音喇叭還要有力量。
  頓時,人人都聽的仔細。
  “這黃氏,怎麽如此大膽?”有人聞言後,嘀咕了起來。
  要知道,在華陰,張氏和李氏家的嫡子成婚,也不敢如此喧嘩,如此鋪張。
  因為,這勢必會引起官府的註意。
  對漢室的官府來說,妳壹個小小的地方士紳,結個婚就搞這麽大?
  想做咩?
  是想結黨營私?還是鼓噪作亂?
  左右,都不是好東西!
  於是,習慣了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對付士紳的官僚,很可能會選擇將這個跳得歡的家夥當成典型來處理!
  而這黃氏在華陰縣裏,雖然也算壹號人物,但,卻遠遠不如張氏和李氏這樣的巨無霸。
  要知道,張氏的兩個嫡子,現在可都是千石官員了,而且前途遠大,基本上只要不隕落,有兩千石的位格。
  至於那李氏,更是華陰首富。
  其名下的作坊生產出來的瓷器精致美觀,遠銷關中和關東。
  而且,李家的長子,拜了墨苑之中的某位大墨者為師,據說被人那人視為衣缽弟子。
  而黃氏算什麽?
  壹個鄉下的土財主罷了!
  他如今如此聲張,恐怕,不需要官府動手,那張氏和李氏暴怒起來,也夠他喝壹壺的了!
  卻不成想,當這黃氏的隊伍,來到那張氏與李氏的家門口時,人們愕然發現,那張氏家主和李氏家主,都帶著家仆,捧著禮物在門口等候。
  見到了那黃氏的家主,臉上都是客客氣氣,滿臉的笑容和恭維。
  說什麽:“黃公真是生了個好麒麟兒啊!當初我等有眼不識和氏璧……真是遺憾吶……”
  那白白胖胖的老黃臉上更是笑開了話,讓人接過禮物,得意洋洋,如同壹只驕傲的公雞。
  想當年,他兒子要去投軍,他還不太樂意,後來,他又想逼迫兒子結婚,結果那兒子幹脆選擇了逃跑。
  如今看來,還是兒子眼光好啊!
  這不,居然娶回來了壹位劉氏的宗女。
  雖然,不是什麽公主、翁主。
  但,卻也是劉氏之女,跟天子沾親帶故的那種!
  整個黃家臉上都是光彩得很!
  得知這個消息後,老黃立刻就帶人開了宗祀,恭請了列祖列宗的神靈,將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告訴各位祖宗!
  老黃家,今天娶到了壹個老劉家的女兒,成為了皇親國戚!
  而張氏與李氏的家主,則在回到家以後,關上大門,嘆了口氣。
  然後,就對著那十幾個正在苦練武技的子侄道:“吾家的興盛,就落在爾等身上了,都給我努力訓練,明年就去投軍!”
  這次,華陰黃家的兒子黃匡,竟然娶到壹個劉氏的宗女!!!!
  這簡直顛覆了張、李兩家的想象!
  那可是劉氏的宗女啊!
  祖上,起碼也是壹個諸侯王!
  在曾經,這樣的貴女,根本不可能下嫁給封君以下的男子的。
  但在現在,老黃家的曾經在華陰城裏跟人鬥雞走狗,與遊俠們勾肩搭背的家夥,居然娶回壹個!
  這簡直就是在火上澆油,讓張、李兩家恨不得傾其所有,換自家的壹個子侄,與那個黃匡對調!
  但作為關中地面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張、李兩家的家主,更是清楚。
  其實,這壹次,長安城裏的那個“鹿鳴宴”上,這黃氏子,其實算不得什麽幸運兒。
  他甚至排不上前五十!
  這壹次最轟動的事情,莫過於在鹿鳴宴上,壹個姓趙的毛頭小子,居然得到了壹位公主的青睞。
  更讓人血脈僨張的是——這個毛頭小子,不過是壹個普通家庭的兒子。
  他全家的訾算加起來,也不過十萬錢!
  連張、李兩家財富的零頭也沒有。
  至於其背景——祖上往上數三代,全部是泥腿子!
  也就是他父親的時候,家裏的生活才慢慢起來,有了錢和資源來培養下壹代,將這個小子培養了起來,然後,順理成章的從軍。
  當兵不過三年,這家夥就從壹個卒子,逐步被提拔成為隊率。
  若在和平之時,太平之日,類似這樣的家夥,若沒有奇跡,壹輩子也就是這樣了。
  可能到了六十歲時,能混個千石的職銜致仕。
  但,就是這樣壹個家夥,卻因為趕上了好時機!
  去年的燕薊戰役,他所在的細柳營跟隨車騎出征。
  由於在戰爭之中,他指揮部下,多次在關鍵時刻頂住了匈奴人的壓力,還取得了戰果。
  於是,他就被車騎將軍舉薦,獲得了壹個進入武苑深造的名額。
  更要命的是——數日之前,那場鹿鳴宴之中,這個小子不知道走了什麽狗屎運。
  居然得到了壹位正牌大漢公主的青睞!
  壹個隊率與壹位大漢公主之間,本來這輩子都是不可能有交集的。
  但偏偏,今上玩了壹次鹿鳴宴。
  這個小子,偏偏被那位尊貴的公主殿下看上。
  據說,那位公主非這小子不嫁,跑去請求天子開恩!
  而天子竟然答應了!
  還特地下詔賜婚!
  這簡直就是開漢室之先河,甚至是開天下之先河!
  直接打破了階級的桎梏,開啟了庶民與皇室之間聯姻的新時代!
  而在這次鹿鳴宴之中,除了那位公主之外,還有整整三位公主與四位翁主,下嫁了身份地位與她們完全不相配的軍官。
  這些軍官裏,職位最高的,現在不過是個都尉,還是地方守備都尉,秩比不過壹千石,低的就是那趙氏的小子,區區隊率,連秩比都沒有,屬於鬥食的渣渣!
  而這個事情,自然刺激的整個關中,所有的地主士紳和將門家族,人人都是紅著眼睛。
  娶壹位公主、翁主,許多人沒有也不敢去做這個夢。
  但這宗女、列侯女、九卿女,卻是可以嘗試的。
  這壹天,整個關中,不知道多少家族的年輕後輩,都被長輩狠狠的教訓和訓斥了壹頓。
  但出奇的,沒有任何人吭聲。
  人人都是默默聽著長輩的訓斥,在心裏握緊了拳頭,紅著眼睛,內心之中,更是狂瀾四起。
  誰不想功成名就,為天下矚目?
  就像後世科舉,進士們騎馬遊街,天下矚目。
  於是無數人紛紛不惜代價,培養家族的年輕人讀書,只為了享受這榮譽與殊榮。
  而如今,武人只要立下功勛,馬上就能讓天下人側目、崇拜,還可以娶到美嬌娘。
  誰不想?誰不願這樣的好事也發生在自己身上?
  當下,真真是四海皆習武,各種兵書,更是賣到斷貨。
  直市裏的印刷作坊,甚至不得不啟用三班倒,日夜不停的印書。
  但即使如此,這印刷速度也趕不上銷售速度。
  ……
  未央宮內,劉徹翻看著繡衣衛報告的關中各地對於那“鹿鳴宴”的反應,非常滿意的點點頭。
  基本上,此事差不多已經達到了他預想的效果了。
  接下來,就是坐等此事,持續發酵,影響和改變天下人的三觀了。
  當然,他搞出這麽壹個大新聞。
  也不是沒有弊端的。
  旁的不說,現在,天下年輕人,特別是貴族士大夫家族的年輕人,都想要從軍,都要習武。
  而問題在於,整個漢室現在就壹個武苑。
  武苑不可能也不會胡亂接受外來學生。
  所以,這些滿腹熱血,想要學習軍事知識的年輕人,找不到學習的地方,只能依靠自學。
  列侯勛臣的子侄還好,他們基本上可以得到優秀的軍事訓練和培訓,甚至可以進入武苑。
  但士大夫文官和地主的孩子,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而倘若,他們找不到系統的鍛煉和學習的地方。
  那麽,毫無疑問,基本上他們是不可能在軍事這條路上走通的。
  靠自學就能夠成為壹個優秀的軍官的人,在整個歷史上有幾個?
  所以,這些人很可能會在走不通武人的道路後,掉頭繼續去從文。
  這可不行!
  要知道,這些人裏,說不定就有人將來會懷恨在心。
  更重要的是——漢軍要繼續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下去的話,那就需要大量的知識分子從軍。
  且軍人的文化和素質的提高,也需要知識分子。
  所以……
  “朕得再成立幾所不同的軍事院校了……”劉徹在心裏想著。
  武苑,培養的是中高級軍事指揮官。
  相當於後世的陸軍大學。
  但軍隊不能只有指揮官,還得有相應的後勤、參謀和技術官員。
  漢軍現在,只是壹支純粹的冷兵器軍隊,勉強還可以應付。
  但,等到將來,漢軍慢慢過渡到近現代化的軍隊時,自然需要更加職業化和專業化的軍官。
  另外,還有樓船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培養和培訓各種專業軍官和技術官員。
  壹念及此,劉徹就知道,至少應該再成立三所軍校,分別培養作戰參謀、海軍軍官以及軍隊裏專門負責思想工作的軍官。
  左右,明年開始長安就要陸續搬遷和重建。
  趁著這個機會,將這幾所軍校擇址建立。
  想到這裏,劉徹就敲了敲案幾,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然後,他就站起身來,走到了被懸掛在墻壁上的壹副巨型地圖之前。
  看著這個龐大的世界,劉徹雄心萬丈。
  此時,這個地圖上的世界,已經有壹大半,是中國之土了。
  特別是燕薊之戰後,匈奴北遁,匹馬不過幕南。
  整個幕南地區和河套地區,全部都已經是漢室的嘴中肉。
  奉劉徹之命去招撫幕南貴族的騎兵,每到壹處,各部族爭先恐後的前來歸降。
  三個月內,漢室的實際控制地盤,就從長城壹線向北推進了壹千裏。
  大大小小上百個部族,臣服在黑龍旗之下。
  而漢室的影響地域,則擴大了幾乎整個幕南。
  可以說,蒙古高原之下的地區,現在,已經屬於漢室了。
  如此廣袤的壹大片疆土,哪怕是草原、戈壁和荒漠為主,但也是土地啊!
  少府和丞相府,都已經在商討建城計劃了。
  草原上建城,雖然成本大,但收益更大。
  壹座雄城,就可以輻射周圍千裏的草原,只要這座城市在漢室手裏,其他部族,就只能俯首稱臣!
  而城市,也是漢化最好的地方。
  壹座漢城,屯兵五千,就足以在潛移默化之中,讓數萬甚至數十萬夷狄,拋棄他們落後和愚昧的習俗以及信仰,投身諸夏民族的懷抱。
  是以,劉徹也早就堅定了建城的決心。
  如今的問題,只有在那裏建?誰來建?
  正思考著這個問題,忽然壹個宦官慌慌張張的跑進了,見了劉徹就拜道:“陛下,淮南國急奏!”
  劉徹連忙接過來,將這奏疏打開來壹看,頓時臉色慍怒,冷哼壹聲:“混賬!”
  毫無疑問,淮南國的事情,必然與他那位親愛的哥哥劉榮有關。
  而劉榮這次,毫無疑問,是作死作到了自己去死的地步了!
  奏疏之上,只有壹句話:淮南王侵奪仁宗廟地。
  仁宗是誰?
  大漢仁宗孝景皇帝。
  劉徹與劉榮的老爹。
  兒子侵奪老爹宗廟的土地,這算什麽?
  往輕裏說,這是子盜父地,不孝!
  往重裏說,這是忤逆大罪,要殺全家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