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63章 知難而退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劉徹悄悄擡頭看著自己老爹那張似笑非笑的臉。
  此刻,劉徹心中有著壹個疑惑。
  按道理來說,誰做太子太傅、少傅、詹事,太子本身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
  在漢室的歷史上,也從來沒有出現過皇帝會跟太子征求意見的例子。
  基本上都是盲婚雅嫁。
  “也就是說……”劉徹心裏思量著:“老爹恐怕是借我的嘴巴來淘汰掉壹人……”
  劉徹知道,作為皇帝,他的老爹不會無的放矢,更不會心血來潮。
  他的所作所為壹般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那麽現在的關鍵是,誰才是那個老爹想要淘汰的人?
  然後,再找個什麽理由淘汰掉另外壹個,給衛綰挪位子。
  劉徹心裏深深的知道,他這個太子想要做的穩當。
  第壹要把皇帝老爹的馬屁拍好了,皇帝老爹的支持,對他來說勝過壹切。
  其次,東宮竇太後也要哄開心,只有哄好竇太後,他才能不至於回有後院失火的事情。
  劉徹的眼睛在石奮、張武、張釋之和馮唐四人身上轉了壹圈。
  首先,石奮可以確定以及肯定是得了老爹的許可和承諾,不然,石奮不會出現在這裏。
  石氏壹生唯謹慎,沒有十足的把握的事情,他們不會去做!
  剩下的三個人裏肯定有壹個是老爹不喜,但卻礙於情面或者別的原因,不好開口否決,因而把鍋推到劉徹身上,讓劉徹自己來決定。
  這樣的話即使劉徹選錯人了,皇帝老爹也可以從容否決。
  想到這裏,劉徹就忍不住瞄了壹眼張釋之。
  實在是張釋之的嫌疑最大!
  但是……
  劉徹看著跪坐於張釋之旁邊的周亞夫,他又不好肯定了。
  周亞夫現在的地位不問可知,在所有朝臣中,周亞夫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壹個。
  皇帝老爹為了籠絡劉武,連儲君之位都能拿出來做誘餌。
  而為籠絡周亞夫皇帝老爹用個太子三輔臣之壹的官位,也不是什麽出奇的事情。
  更何況,如今劉安已死,那麽張釋之就肯定是有功的。
  因為假如不承認張釋之的功勞,那麽就等於劉安無罪。這是壹個很簡單的政治推理,也是政治上顛破不變的真理,君不見,後世那些垮臺的天朝巨頭,壹朝進了秦城,那他過去的壹切就全部都是錯的,對了也錯!反之,他打到的人,統統被翻案,錯了也是對的!
  所以不會是張釋之!
  很簡單,既然周亞夫敢推薦張釋之,那麽,必然已經跟皇帝老爹有過交涉甚至於獲得了皇帝的支持。
  不如此,以周亞夫的性格,他還不至於如此大膽。
  要知道,此刻的周亞夫可不是前世平了吳楚之亂位居太尉,自侍功高,又有丞相加成的那個周亞夫。
  倘若劉徹記得沒錯的話,著名的成語,汗流浹背的主角就是周亞夫。
  壹個能被皇帝嚇到汗流浹背的人,不可能冒著得罪皇帝的風險,明目張膽的推薦皇帝不喜歡不接受的人來出任太子大臣。
  那樣的話,周亞夫就是作死了!
  至於張武,看上去也似乎是那麽壹回事。
  可看了看晁錯,劉徹就又有些猶豫了。
  誰都知道張武現在的名聲不比街上的馬糞強多少。
  可晁錯還敢推薦張武,倘若沒有把握,那晁錯也太蠢了!
  劉徹不認為,晁錯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很顯然,這背後有故事!
  那麽……
  劉徹低頭看著馮唐。
  通過排除法之後,劉徹認為,馮唐的出局是註定了的事情。
  首先,馮唐在劉徹的前世辭官之後整整二十年沒有出仕,直到小豬登基後才被人推舉,那時候馮唐已經九十余歲了,因此,史書上人們才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再者,袁盎這是要幹嘛?
  什麽事情都想插壹手!
  劉徹覺得假如他是皇帝,也會對這樣的臣子,這樣的勢頭有所警覺。
  想想看,假如妳是皇帝,妳手下有個大臣前不久剛剛才被起復,還在戴罪立功階段,卻上跳下竄的跟妳支持的大臣唱反調,還糾結黨羽,爭奪丞相之位。
  這也就罷了,他居然還想把手伸進太子宮,滲透到儲君身邊去。
  妳是皇帝,妳會怎麽想?
  只要不是白癡都會選擇,讓那個作死的家夥死開!
  劉徹想是想明白了。
  但是,馮唐易老的鍋他真不願意背。
  沈吟片刻,劉徹看了看老神在在的大臣們。
  不想背鍋,就得找個替罪羊……
  可環顧在坐的臣子,沒有壹個是劉徹能利用和指使的。
  怎麽辦?
  劉徹將自己的大腦全力發動起來思索對策。
  忽然,他想到了壹個點子。
  或許可以這樣……
  於是,劉徹躬身道:“父皇在上,請容兒臣稟報:天地君親師,非人子可以議論,父皇若問兒臣,兒臣只能說,老太傅德高望重,兒臣曾在河東聞鄉中長者教曰:齊家治國平天下,大丈夫美之!老太傅家教孝謹,自家形國,兒臣尊而敬之!”
  劉徹這話壹出石奮臉上頓時就笑意吟吟,連忙謙虛的道:“不敢當家上之贊!”
  “齊家治國平天下?”天子劉啟卻道:“果然鄉有大賢哉!”
  這齊家治國平天下,似乎是後世儒生的理想,此刻還沒有這個說法。劉徹於是連忙轉移話題,繼續道:“張廷尉守法而不阿意,馮公論將率而舉賢德,孔仲尼曰:不知其人,視其友,說的就是兩位長者啊!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不黨不偏,王道便便。誠哉斯言!”
  好話嘛人人愛聽,聽到劉徹誇贊,馮唐與張釋之連忙欠身道:“家上繆贊了!臣愧不敢當!”
  劉徹轉而看向張武,道:“張將軍自代從先帝入長安二十三年,忠君守節,多有建樹,是以先帝以為美,多褒而美之。兒臣過大陽,上吳山而祀泰壹,登高望遠,隱約曾聽山林之中有民眾作歌,其詞曰:爾祿尓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兒臣以為,此歌當收錄入樂府之中以為警之,使天下官員知也!”
  張武最初聽著,臉上洋溢著笑容,只是,聽到後面的時候,臉色就難堪了起來,尤其是聽到“爾祿尓俸,民脂民膏”之時,整個人瞬間都不好了。
  天可見憐!
  當初他收受的賄賂,可沒有壹錢是老百姓的。
  全部都是貴族和官員所奉。
  但是,他不敢為自己辯解。
  只能踉踉蹌蹌的跪下來,告罪道:“家上教誨,臣謹記之……”
  太子都已經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若還不懂,那就白活了。
  更何況,無論怎麽樣,那確實是他無法抵賴的汙點。
  雖然說這朝廷上上下下不貪的人很少。
  但誰叫他被抓到現行還被當成了樣板了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