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71章 風暴(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夏天在不經意間到來了。
  東南地區的氣溫開始上升,連續四天,齊地都是艷陽高照。
  火辣辣的太陽高懸空中,除了憂心莊稼的農民,沒有人出門。
  士紳官員貴族們,都坐在家裏涼爽的竹屋中,喝著茶湯,享受著婢女的按摩和音樂。
  當然,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要討論發生在南方的事情。
  “陛下這次太草率了啊……”許多心向朝廷的官員,心驚膽戰的說著。
  齊魯吳楚,這壹帶,本來就很不安分。
  在漢室建立之初,齊魯吳楚地區,甚至可以用敵國之土來形容。
  齊國是田橫的大本營,田橫雖死,但思念田橫的齊地貴族和士紳,卻也有不少。
  所以,高皇帝才要以諸侯王之禮,厚葬田橫,然後,分封長子劉肥,坐鎮臨淄,監控齊地。
  至於魯,那不用多說了。
  項羽的大本營,就是現在,魯地的地主士紳之中,怕是依然有不少人是遵奉項羽為故主的。
  而吳楚……
  高皇帝本人都是死在討伐英布的歸途上的……
  甚至於,劉濞之所以能成為吳王,也純粹是因為,漢室需要壹位成年的皇族鎮守吳地,而在諸多皇族成員裏,只有劉濞符合要求——不然,以劉濞他老爹劉仲臨陣逃脫的前科,怎麽輪也輪不到這個高皇帝的侄子來做這個吳王。
  齊魯吳楚,就是個火藥桶!
  漢室成立以來,這個地區就發生了兩次暴力對抗中央的事情。
  第壹次是齊哀王劉襄跟瑯琊王劉澤首倡反呂。
  第二次是劉濞起兵造反。
  這兩次事件,都深刻的證明了,齊魯吳楚地區,是多麽的不安分。
  況且,三年前,劉濞起兵,這齊魯諸王,可基本上都跟劉濞有過眉來眼去的故事。
  很多事情,甚至就是公開進行的。
  這些事情,朝廷雖然沒追究,但也沒說不追究。
  無論是齊王、濟南王還是膠東王,心裏面都是打著鼓。
  “若預言不成,恐怕齊魯立刻就要動蕩啊……”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的想著:“甚至吳楚,恐怕也會有反復……”
  朝廷現在能壓制這些人,是因為民心在漢。
  但,現在天子卻兵行險著。
  壹旦失敗,等於葬送了漢室在齊魯吳楚地區幾十年的宣傳造勢成果。
  失去了神聖光環後的長安,怎麽可能還能命令得動這跟長安離了幾千裏的齊魯吳楚之地?
  但,現在,大家也就只有祈禱天子這次能重現三年前的神跡了。
  有擔憂的,自然有看笑話的。
  “善!善!善!”刀間看著剛剛快馬從廣陵城傳來的消息,全身都松了壹口氣。
  自從天子以有夢兆下令疏散廣陵城以西的十幾縣居民後,有關強制遷徙他的流程,就停滯了下來。
  當然了,齊國官僚表面上的說辭是要全力配合,集中人力物力,援助江都難民。
  但實際上,齊王打的什麽算盤,根本瞞不過人。
  這幾天,來自濟南、膠東、膠西和淄川的信使,壹波接壹波。
  悼惠王的子孫們聚在壹起,誰都知道,他們在算計著什麽。
  別說是刀間了,就是臨淄城裏的三歲孩子,都知道,王宮裏的大王,在等廣陵那邊的消息。
  而對刀間來說,廣陵城平安無事,就是最好的消息。
  “今天已經是初四了……”刀間放下帛書,盤算著時間。
  長安的天子給出的預兆是四月初,這個初字,雖然沒有指名時間,但卻也限定了,這場風暴最遲不能晚於四月十五。
  過了十五號,就證明,長安天子在胡說八道!
  甚至,根本不用等到十五號!
  十號之前,風暴沒有來襲,長安天子的信譽就要破產。
  這大江南北,天下郡國,就全部都會知道:長安城裏坐在天子大位上的皇帝,根本不是真命天子!
  真正的天子,尚在蟄伏之中。
  到時候,先帝十子,太宗苗裔,高祖子孫,天下英雄,恐怕都要按捺不住對皇位的憧憬了。
  刀間根本不關心誰會獲勝。
  他只需要,長安城裏現在坐著的那個皇帝下臺。
  那麽,依傳統,下臺的天子,必然是錯誤的,他的全部政策都要推翻重來,甚至打倒在地,踩上壹萬腳!
  那他刀間,就可以繼續逍遙快活的在這繁華臨淄城裏作威作福。
  甚至……
  日子過的比以前更瀟灑!
  沒有了長安的壓力,地方上不就是他們這樣“德高望重”“身負民望”的鄉賢說了算嗎?
  至於天下百姓,會因此死多少,多少地方要被打成廢墟,多少城市,要從此廢棄,多少白骨,密布荒野。
  這些事情,與他刀間何幹?
  刀間甚至,對此還頗為期待——只有戰爭、混亂和失序,才是他這樣的人的天堂。
  整個關東,類似刀間這樣的想法的人,數不勝數。
  他們都有著壹個共同的特征——對長安劉氏,幾十年來如壹日的不斷割韭菜和不近人情的陵邑遷徙制度,無比痛恨,並且對漢律無比厭惡。
  對他們來說,繼承自秦代的漢律,簡直每壹個字,都是有罪的,流著“良民忠臣”的血與淚。
  反應過來的漢室朝臣,大驚失色。
  甚至可以說是心驚膽戰。
  原本,許多人都沒太搞明白,這遷徙江都民眾的事情,怎麽會牽扯到了全天下的安定團結之上。
  那時候,大部分人的心思,都在怎麽借著此事謀求利益上,利令智昏,當然就不會考慮這麽多了。
  而當他們反應過來後。
  整個統治集團的第壹反應就是——遷徙和安置難民,必須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所有的細節,都要做好!
  甚至就連未央宮裏的那個分封的傳聞,大家也都沒心思管了。
  與天下局勢動蕩相比,分封的土地,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更何況,大家都知道,自己跟天子,是壹條繩子的兩只螞蚱。
  壹榮俱榮,壹損俱損。
  不用去看別人,就看當初諸侯大臣共誅呂氏後,那些與呂氏走的近的人,都是些什麽下場吧?
  即使是僥幸活過了那場大清洗的人,事後,也被迅速秋後算賬了。
  辟陽幽候,就是壹個血淋淋的例子——堂堂列侯,曾經擔任過兩千石九卿的重臣,在自己家的屋檐下,被淮南王壹錘殺死,事後,朝廷連懲罰劉長的行動也沒有壹個,只是假惺惺的責罰了幾句。
  要是現在的天子倒臺,大家會是個什麽下場?
  不問自知!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