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

刀壹耕

都市生活

  李謙重生了。   另外壹個時空的1995年。   在這裏,他當然比普通人更容易獲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六十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

完美人生 by 刀壹耕

2018-6-19 21:17

  最後壹支廣告放完。
  舉國上下,乃至部分能夠收看到衛星電視的海外華人華僑的家中,電視機前,無數人已經在沙發上坐穩,鎖定了華夏電視臺壹套節目,就在等待這壹刻的到來。
  此時此刻,1998年6月29日晚8點零37秒。
  電視畫面上,華夏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的開場動畫出現。
  然後,異常突兀的,號角聲突然響起。
  畫面之上,煙塵彌漫,布滿整個電視畫面的,是壹只古代軍隊正在行軍。
  伴之而來的,是甲胄撞擊的聲音,和整齊中又微帶雜沓的腳步聲。
  第二聲號角響起。
  壹聲齊齊的大喝,電視畫面上畫面壹轉,壹眼望去幾乎看不到盡頭的軍卒排列成陣。
  伴隨著這壹聲大喝,甲胄相撞,鏗鏘壹聲。
  畫面再轉,旌旗幡庇,馬隊湧動。
  旌旗開處,鼓聲響起。
  壹位赤膊大漢立身高臺之上,渾身肌肉虬結,正在奮力擂鼓。
  聲勢震天的吶喊聲此起彼伏,畫面上,壹支支攻城雲梯架起來。
  號角聲再起。
  這是第三聲。
  吶喊聲漸漸籠罩整個中國半數以上家庭的客廳。
  士卒們踏著攻城雲梯奮力向著城頭攀登,卻被密集覆蓋的箭雨壹貫而下,電視畫面上,很多士卒慘叫著跌落下去,然而,畫面壹轉,還是有許多人攀上了城頭。
  刀槍相交,亂戰開始。
  此時,鏡頭的剪切與轉換突然加快,除鼓聲與吶喊聲之外,音樂開始加入。
  這是管弦樂隊。
  畫面之上,壹隊正在飛馳的騎兵突然壹頭紮進陷馬坑。
  畫面之上,兩員大將戰馬相交,兩聲大喝響起之時,兵器鏗然相擊。
  軍鼓加入,鼓音沈重。
  側後鏡頭,壹群甲胄齊全的將領站在旌旗之下,馬頭攢動,他們的視線遠處,戰場上壹片廝殺的場景,煙塵騰起,血泊遍地。
  風卷戰旗,暗夜沈沈,火光突然亮起,然後鏡頭壹推,那是遮天蔽日的熊熊大火。
  人們廝殺著,喊叫著,戰馬噦噦而鳴。
  鏡頭再轉,這壹次正在燃燒的,是壹只只的木制大船,無數士卒慘叫著、帶著身上的火焰跳入大江。
  突然,天地為之壹靜。
  好大壹片白茫茫大雪。
  洞簫之聲嗚嗚咽咽,似從極遠處來。
  三個漢子身披雪裘,各自牽著戰馬,正在緩步登山。
  鏡頭始終追著他們的背影,只見為首者停步,昂首望去,天地之間,惟余莽莽,在那視線所及的盡頭處,山坡上似有壹座草盧,幽深而靜謐。
  鏡頭切轉,箏音忽起。
  殺伐之氣再次彌漫。
  電視畫面上,壹座山勢險要的關隘之下,數百上千只火把照得天地壹片通紅,兩員大將吶喊著,纏鬥在壹起。
  鼓聲,伴著箏音。
  壹個怒目圓瞪,壹個俊眉緊皺。
  畫面再轉。
  千軍萬馬的大陣之前,壹人壹騎飛奔而來。
  馬是赤紅戰馬,人則身著綠袍。
  大陣當頭,壹員大將身著甲胄翻身上馬,準備迎敵。
  此時,畫面中壹雙始終瞇起的丹鳳眼突然壹睜。
  下壹個畫面,青龍偃月刀大力劈下。
  滾滾江流滔滔而來,倏然間淹沒壹切。
  風聲,鼓聲,弦樂聲,在此刻交匯而起。
  畫面之上,壹片白浪擊濁。
  音樂聲逐漸占據了中心,或者說,是管弦樂隊占據了重心。
  然而,很快就只剩下了壹聲聲的古箏。
  畫面上,“三國演義”這四個方正的隸書大字,以書寫的方式壹筆壹劃出現在浪花之上。
  原著:羅貫中。
  ……
  僅僅只是開頭這壹分多鐘的畫面與配樂,已經讓電視機前無數的觀眾為之驚艷不已。
  三國。
  這,就是三國!
  或者說,三國,就是要有這個味道才對!
  金戈鐵馬,英雄人物。
  在這壹刻,僅僅只是短短的壹分多鐘過去,幾乎所有此刻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不管妳是十幾歲的中學生,還是大學教授,又或者是工人、農民、都市白領,心裏都不由得在壹瞬間翻滾起壹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雖然僅僅只是壹個片頭,但是卻好像突然壹下子就把人拉進了那久遠的歷史中去!
  接下來,是壹段長達92集的三國旅程。
  也是在這壹刻,音樂圈內無數坐在電視機前的專業人士,也是不由下意識地就點了點頭——僅僅只是壹段開頭的配樂而已,或許還並不能說什麽“出色”啊、“驚人”啊之類的,但至少,妳得承認,他做的不錯!
  簡簡單單的幾樣傳統樂器——鼓、箏、簫,搭配上電視原鏡頭中的人聲,再輔以管弦樂,這壹分多鐘開頭的配樂,幹凈而灑脫,卻把人們對於“三國”這兩個字的期待,都給到了,把氛圍渲染的很出色,足以讓觀眾只看這壹段片頭,就開始期待起內容——影視劇配樂,固然是在鏡頭之外的又壹次創作,但歸根到底,這種配樂是必須要為影視內容本身而服務的,所以,貼合,恰如其分,已經就達標了。
  這壹分來鐘會帶給所有觀眾第壹印象的配樂,不至於被誇上天去,但至少,它是合格的!甚至是相當漂亮的!
  ……
  字幕退去。
  箏音壹揉,壹個渾厚的男中音響起——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
  電視機前,很多人眼前壹亮。
  對於絕大部分的普通觀眾來說,在電視劇開播之前,自然不可能提前知道這部戲的主題歌是怎樣的,但對於很多消息靈通的業內人士而言,李謙選擇了壹首古詞來譜曲這件事,並不能全然說是什麽秘密,至少在小範圍內,還是有相當多的人知道的。
  只不過,他們所能知道的,也僅此而已,不要說更深入的情況了,他們連李謙選的是哪壹首詞都不知道——當然,在很多人的猜測中,楊慎這首本來就出現在原著開篇的詞,肯定是被重點懷疑的對象就是了。
  而現在,“果然,就是這壹首!”,這壹刻,無數內行在心裏說。
  然而,知道是這首詞也沒用,真正讓人眼前壹亮的,是這首曲子。
  古典流派的曲子,譜寫的大氣而沈穩,再配上這個男中音……別管妳承認不承認,都只能再次點頭,承認這首歌很棒——別管是選用了原著的開篇詞,還是這個譜曲的思路,以及最終呈現的曲風,再壹直到歌手和聲音的選用,乃至於到這種以琵琶為主,輔以管弦樂的編曲,好吧,還是那句話,“他做的很漂亮!”
  對於普通的觀眾來說,他們只會感覺到這個片頭很抓人、很符合自己對“三國”這兩個字的臆想,也會感覺這個主題歌很好聽,男中音啊,詞又古典,曲子又好聽,很搭的感覺!但是在內行的眼裏,卻不得不承認,不管是開篇那壹段重要的配樂,還是當下的這首主題歌,李謙能做到這個層次,已經是無可指摘了。
  因為如果換了是讓妳來,很少有人可以自信地說:我會做得比他好!
  是的,配樂,很贊!
  是的,主題曲,更贊!
  這壹刻,即便是原本對於李謙負責這部電視劇配樂很是擔心且報以質疑的人,也不得不嘆口氣:好吧,這個水平看來,恩,沒弄瞎!
  甚至於,這首主題歌,肯定會成為壹代經典的!
  至於某些在此前對於李謙主導這部戲配樂很是不服的人,這個時候,也只能暗地裏嘀咕幾聲了,至少,就算心裏依舊不服,他們也明白,自己的不服,已經不便再對任何外人表達了——做到這樣妳還不服?除非妳過去的成就已經大到了壹定程度,否則,徒惹人笑而已。
  此音此畫,夫復何言?
  ……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壹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
  客廳裏,謝銘遠笑著湊過去,問:“爸,感覺如何?”
  謝金順老爺子嘆口氣,點了點頭,卻沒有開口說話。
  但謝銘遠不急,只是面帶溫煦的笑容,繼續看著他。
  過了壹會兒,片頭已經徹底放完,電視畫面暗下來,並露出了“第壹集”的字樣,他才側了側身子,慢悠悠地道:“很合適。”
  謝銘遠想了想,緩緩地笑起來。
  是的,很合適。
  不管是詞,還是曲,以及唱,對於電視劇的配樂和主題歌來說,合適,其實正是最高的評價,不是嗎?
  ……
  壹段簡短的旁白介紹,僅用壹分多鐘的時間,就飛速地把桓靈二帝之前整個東漢的政治局面勾勒出來,然後,黃巾起義開始,伴隨著劉關張三人的出現,電視劇很快就進入了真正的劇情。
  這個時候,絕大部分觀眾當然是開始享受起電視劇了,但是在網絡論壇上,卻是突然熱鬧了起來——
  以“很好聽”為關鍵字的帖子,實在是太不專業了,也是所有人都會說的話,所以,盡管這樣的帖子在幾分鐘之內就壹個個地飛速出現,刷屏壹般迅速攻占了整個版塊,但充其量獲得寥寥可數的幾個感慨式的頂貼,根本就不可能獲得太多的關註,真正能夠引來大家的關註和大量回復的,肯定是壹些略偏技術性的帖子。
  好聽,大家都知道,聽完了之後,大家都說這首歌很贊,但具體好聽在哪裏,就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說出來的。
  於是,技術帝、專業帝出現。
  “先來說開篇的配樂,我估算了壹下,大概是壹分鐘零五秒左右,這壹段配樂,大家乍壹聽其實很簡單,就是那些畫面壹穿插,配上點鼓啊、人聲啊、簫啊、箏之類的,再加壹段雄渾大氣的管弦樂,就行了,但其實不是,它的邏輯思路是很講究的。
  具體來講,分為四個小節:第壹小節,純人聲加鼓,以管弦樂隊切入為終結,管弦樂隊切入,代表著第二小節開始,而從明顯應該是三顧茅廬的畫面開始,那壹段單獨的簫聲,是第三節,壹直到古箏進入,節奏壹變,壹直到片頭字幕出現,為第四節,簡單來說,最傳統的小說四段法:起、承、轉、合。
  不但這段音樂本身極富張力,而且同時還凸顯出了這個‘轉’,也就是三顧茅廬對於整個三國的重要性。這段配樂,和開篇剪輯,簡直是相得益彰,珠聯璧合!下面,我再來具體分析壹下每壹節的精妙之處……”
  樓下的跟帖以每分鐘數十個的速度飛速增加——
  “我擦,讓樓主這麽壹說,果然覺得高大上了很多!”
  “贊,坐等樓主直播,點評壹下主題歌吧!叫什麽來著?光顧聽了,沒註意看字幕,是叫‘滾滾長江東逝水’嗎?”
  “教主出品,必屬精品!”
  “回四樓,就叫滾滾長江東逝水。”
  “好長!然而我居然看完了!”
  “其實我最佩服的是樓主的打字速度,這才幾分鐘啊,好多字,偏偏還那麽專業……”
  ……
  其實實話說,三國演義的第壹集,並不怎麽吸引人。而且,別管換了誰來拍,都只能是這樣——故事是肯定的,必須,也必然是桃園三結義,而這壹段故事,實話說,還不太好鋪開了來講,因為對於大家都知道的事,鋪開來講,必然會給人壹種節奏拖沓的感覺。
  所以,第壹集必須結拜了,而偏偏,原著的那個劉備真龍附體拉開了二虎的說法,又實在是太沒有可信度了。
  不過還好,編劇對這段戲稍稍加了壹些改編,當關羽和張飛打起來之後,劉備並沒有上去拉架,而是大聲地說了壹句隱帶斥責卻又極有逼格的話,“如此英雄,不去報效國家,卻在街頭私鬥,可惜,可嘆!”——盡管事實上這樣也未必足夠合理,但總比關張這兩個猛人被劉備給硬生生給分開要合理多了,於是,關張二人被他這句話吸引,並因此而罷鬥,劉關張三人的故事,由此而展開。
  然後,當劉備賣足了逼格和眼淚,三人決定結拜,共謀大業。
  劇情進展到這裏,電視機前,很多專業的音樂人士的眼睛迅速亮了起來——作為整個三國故事的開端,這裏不來壹首配樂實在是說不過去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