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無限輝煌圖卷

溫茶米酒

都市生活

關洛陽,今年二十四歲了。 他原本生活在21世紀,但六年前,卻在晨跑的時候,突兀穿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三十三章 風聞九野

無限輝煌圖卷 by 溫茶米酒

2024-2-17 19:52

  到邊軍這裏來宣旨的壹行人,領頭的是個太監,也有文官陪同,韓世忠接旨之後,派人送他們去休息。
  片刻之後,那個隨行的年輕官員又來到賬中求見。
  “下官趙鼎。”
  看起來文質彬彬,儒雅有禮的青年人,向韓世忠行禮之後,低聲說道,“李樞相特地把下官塞到宣旨的隊伍裏面,是想要來提醒韓帥,陳道子不但想要從邊軍中調走十二員猛將,還打起了邊軍糧草的主意。”
  “李樞相在朝中爭取,唯恐不能說服官家,但官家向來倚重韓帥,希望韓帥能送壹封奏章到汴梁,勸壹勸官家。”
  韓世忠端坐在桌案後面,短須烏黑,雙眉濃密,面色肅然,壹身淵停嶽峙的風度,說道:“聖意難違,假如官家心中已經有了定見,我的壹些微末言語,又哪裏會起到什麽作用呢?”
  趙鼎想不到韓世忠會這樣回答,怔了壹怔,道:“韓帥……”
  “聖旨中點到的那些人,壹向愛動不愛靜,天氣晴朗的時候,常到河邊與弓箭玩耍,我正要派人去叫他們回來。”
  韓世忠說道,“既然妳來了,就有勞妳和我帳前親兵壹起走壹趟,去把他們叫回來吧。”
  趙鼎不好再多說什麽,領命去了。
  幾名親兵牽來馬匹,請他上馬,照顧他是個文官,走的不快,出了營帳,就沿著界河的邊際,信馬由韁,向下遊而去。
  遼國最近幾十年來,內亂頻頻,先有皇太叔祖耶律重元叛亂,被遼國南院大王耶律乙辛平定。
  又有耶律乙辛專權十幾年,手眼通天,權傾朝野,黨同伐異,大肆清洗朝中與自己政見不合的人,殺的遼國上京之中人才雕敝。
  如今這個遼國皇帝,好不容易熬死了耶律乙辛,前幾年又有耶律章奴叛亂,遼國的皇親貴戚,像是造反篡位上癮了壹樣。
  民間也很不太平,有許多人看出時機,揭竿起義。
  不過前些年,女真完顏阿骨打壹脈被滅門之後,有少年宗翰僥天之幸逃到遼國上京,獻上了從天池中所得的古代魔道秘法。
  那門秘法是專用於勘探礦脈的法門,雖然有諸多殘缺,勘探的精準程度不如大宋朝廷手上的那套法門,但也可堪壹用。
  那時西夏已滅,遼國朝廷上下終於感受到緊迫,請了他們供養多年的各處高僧法師,親自出手輔助,開掘礦脈。
  把當年南院大王耶律乙辛的墳墓挖開,刨出耶律乙辛他自創的魔道神功,廣傳軍中,使遼軍魔道日興,得以維持住搖搖欲墜的統治,陳軍邊境,隔著界河與宋軍對峙。
  這大河兩岸的營寨據點,修得斷斷續續,毀了又修,修了又毀,既有戰爭殘跡,也有壁壘森嚴,幾乎如同城池壹般的大寨。
  趙鼎在馬上眺望對岸,隱約可見大小營寨連綿數十裏,旌旗招展,刀槍在日光之下泛著寒光,人馬來往,絡繹不絕。
  “快到了。”
  幾名親兵湊近過來,各自從背後抽出鐵傘,撐開傘面,其大如席,由壹根根漆黑鐵條拼湊而成,每壹根鐵條表面,都有烙刻下去的赤紅符咒。
  幾面大傘遮蔽陽光,傘面邊緣交疊在壹起,把趙鼎也牢牢籠罩在陰影之下。
  趙鼎有些不解,道:“這是做什麽?”
  親兵解釋道:“貴人有所不知,軍中枯燥,平日的操練對那些將軍和勇士已經沒有意義,便經常到河邊對射嬉戲。”
  “對射?!”
  趙鼎腦子裏還沒想明白,就聽見前方不遠處傳來壹聲爆鳴。
  有壹道金光落地,在岸邊炸出個小坑。
  雖然箭支已經徹底沒入岸邊的泥土之下,但以趙鼎的眼力,還是隱約捕捉到了那壹箭的尾羽。
  那是遼軍的箭,來自對岸。
  宋遼的界河本來算不上是格外開闊的大河,但是從兩方開國以來,和平的時候少,開戰的時候多,兩軍爭戰多年,船來炮往,早已經把河岸打的不斷坍塌、開拓。
  兩軍法師又經常作法,搬動風浪,影響氣候,水流侵襲日深,百余年下來,這條界河已經開闊得如同大江。
  前方那壹段,是水面相對來說最狹窄的地方,兩岸相隔不過三四裏而已。
  善射之人在那裏引弓搭箭,足以隔江對射。
  水面上不斷有箭支相撞,炸裂折斷,墮入水中,能射到岸上的箭只是少數,能射死敵兵的,又更少了。
  趙鼎看向人群之中,此岸那數十人間,有幾個相貌格外顯眼,壹眼就認得出是關勝、呼延灼、董平、徐寧等人。
  有個宋軍小將站在這群神射手之間,看著五官稚嫩,好像還不及弱冠之年,手上挽著壹張有他人高的大弓,弓大箭沈,每兩三箭飛去對岸,就能叫壹人倒下。
  周圍的宋軍弓箭手連聲喝彩。
  對岸的人似乎被激怒,忽然營寨上跳下壹條格外高大的人影,來到岸邊,彎弓搭箭,從滿空交錯的箭雨之中,宛如蟒蛇的金色箭影浩蕩遊過。
  小將連發三箭,撞在那來勢洶洶的飛天蟒蛇之上,都擋不住其中勁力,三箭俱碎。
  蟒蛇飛到岸邊,小將跳起十幾丈高,把弓背砸在蟒蛇頭上。
  蟒蛇終於潰散,金箭落地。
  “是摩呼羅迦箭,遼國的八部神箭其中壹種,這種箭羽寶貴,只有遼國上將可用。”
  關勝微怒,壹張重棗臉更加發紅,取出弓箭向對岸連射,道,“好個遼國上將,當真不要臉皮,居然欺我軍中壹員少年馬弓手。”
  呼延灼等人圍過去,關心那員小將。
  “我無恙。”小將說道,“可惜,難得壹張合用的大弓,弓弦被震斷了。”
  呼延灼笑道:“鵬舉,妳這張弓雖大,還不算真正的好弓,我這裏有呼延家祖上所遺的定日弓,妳來試試。”
  嶽鵬舉大喜,連聲道謝,接過那張寶弓,這張弓雖然只有四尺余高,遠不如剛才那只大弓,但更加沈重,他入手之後,居然不能拉滿,手指扣在弓弦之上時,如撼鐵柱。
  對岸又有飛天蟒蛇襲來,身姿修長,嶽鵬舉壹箭射去,蟒蛇幻影如遭雷擊,頓時暗淡失控,落入河水裏面。
  不過這張弓畢竟太硬,嶽鵬舉又射了不到十箭,就覺得難以為繼。
  呼延灼哈哈大笑:“妳才十八,就有這樣的本領,了不起,看來這張弓蒙塵多年之後,終於遇到明主了。”
  嶽鵬舉道:“我豈敢……”
  “不要推辭!”
  老將贈弓本來就是壹樁美談,關勝他們也樂於促成,交談了幾句,便覺得今日已經盡興,叫人撐起鐵傘,緩緩後退,對面又射了幾箭,也就偃旗息鼓。
  趙鼎到這時才驚醒過來,自己坐在馬上,好像已經看了壹刻鐘不止,邊軍諸將鬥箭風姿,令人欽羨,壹時間忘了光陰。
  “當今天下,大宋境內,真正還算得上在做正事的,也只有邊軍了吧。”
  趙鼎心中莫名閃過這個念頭,迎上前去,下馬跟幾位將軍見禮。
  關勝聽說趙鼎是隨同聖旨來到軍營,頓時兩眼放光,欣喜道:“官家下旨要向遼國開戰了嗎,我等終於可以壹償收復故土的夙願。”
  趙鼎心中暗嘆,搖頭道:“將軍誤會了。”
  眾將弄清原委之後,神態不壹,都有幾分意興闌珊,壹路無言回到軍營之中,面見韓世忠。
  宣旨的太監也已經被再度叫到大帳之中。
  “聖旨的事情,妳們應該已經聽說了。”
  韓世忠壹向端方嚴肅,邊軍的將士雖然愛戴他,也對他望而生畏,來到賬中,萬籟俱寂,就只剩下他壹人說話的聲音。
  “關勝、呼延灼、欒廷玉、徐寧、孫立、董平……妳們都要先往汴梁,再整軍出發,可惜妳們好鬥成性,平日裏鬥箭為樂,如今身上還都帶傷。”
  關勝等人目光壹頓。
  “末將等人,好勇鬥狠,萬分不該,但若帶傷去汴梁,只怕陣前誤了大事。我們這傷……”
  呼延灼看向韓世忠,眼帶征詢之色,“軍醫說,我們這傷要休養?”
  韓世忠說道:“要想能恢復勇力,在梁山之役建功,少說也要先休養壹年吧。”
  宣旨太監臉色大變,待要發作,又隱隱有些膽怯,只好開口苦勸。
  趙鼎若有所思,但聽到壹年這話,還是哭笑不得,道:“韓帥,壹年未免也太久了,我們回去恐怕不好交代。”
  韓世忠面不改色,威嚴的令人肝顫,思忖再三,很是為難的說道:“也罷,為了朝廷大事著想,縱然他們落下什麽病根隱傷,也顧不得許多了,那就休養壹個月,如何?”
  宣旨太監頓時松了口氣,生怕韓世忠反悔,忙不叠的點頭應下,表示會如實回報給汴梁。
  他也不是傻子,偷偷打量那些大將,覺得他們回來的時候就沒精打采,出去的時候,更是壹個個臉色慘淡,唇無血色,神容憔悴。
  “這幫刺面的丘八,真是該死,傷成這樣還要亂跑。”
  太監心中暗罵了幾句,倒也不以為怪,兵將之間好勇鬥狠,打的頭破血流的事情,在汴梁也時常發生,這幫人又是駐守界河的,就更不值得奇怪了。
  眾人離開之後,韓世忠把趙鼎留下,道:“壹個月的時間,樞相夠用嗎?”
  趙鼎心悅誠服,道:“韓帥運籌帷幄,下官佩服。”
  “唉,不過都是為朝廷鞠躬盡瘁而已,妳退下吧。”
  韓世忠又把聖旨展開看了看,臉上滿是坦然,眼神沒有半分波動,隨即起身回了韓府,直入後院。
  院中,他夫人梁紅玉壹身淺紫勁裝,正坐在石桌旁邊,仔細擦拭寶劍,桌上還有酒壺酒杯,小碟糕點。
  韓世忠摒退左右,坐到石桌對面,淺淺嘗了半杯水酒,隨口說道:“方才汴梁來了壹道旨意,說是濟州梁山聚了大群草寇,為禍附近州府,朝廷派兵兩次征討,都戰敗了,泉城知府劉廣壹家被殺,雲天彪和劉永錫都折在那裏,要從我這裏調將,再興兵討伐。”
  梁紅玉轉過頭來,驚訝道:“雲天彪武藝不凡,劉永錫雖然是個湊數的,但到底已經躋身四大道官,朝廷親封的太虛大夫,什麽人殺得了他們兩個?”
  “聖旨裏沒提,不過我知道。”
  韓世忠捏著酒杯,把梁山如今大小頭領的名目都講了壹遍。
  他聲調散漫,神態慵懶,坐姿不端,哪裏還有半分軍中將士最敬畏的肅穆大帥模樣。
  但他這副樣子,梁紅玉早就見慣了,只是奇道:“妳怎麽對梁山的事情這麽了解?”
  “李俊本來是我麾下水軍都統制,我放他回去養傷探親,沒幾個月,州府回報說是成了通緝犯,語焉不詳,我豈能不查?”
  韓世忠又倒了杯酒,“這壹查,還真是怵目驚心吶,梁山那群所謂強盜,根本就是京東東路各州府之下的百姓、難民。”
  梁紅玉噌的壹聲收劍入鞘:“那妳肯定又有什麽主意了。”
  “以區區水泊梁山抗衡朝廷,怎能長久?但有陳希真在朝中恨的梁山咬牙切齒,我也不好在官家面前為梁山說話。”
  韓世忠眉梢壹挑,“除非陳希真死了。到時候,我用些手段讓李綱知道梁山隱情,向皇帝提出把梁山招安,或許可行。”
  梁紅玉思索道:“陳希真這人狠辣果決,道法高強,要他死已是萬難,況且他是官家近臣,死在梁山豈不更加惹得官家發怒?”
  韓世忠說道:“皇帝寵幸道士,卻殺的龍虎山,衡山,寧陵,二仙山等地人頭滾滾,拿捏劉混康滿門徒眾,逼他留在汴梁,皇帝倚重武將,但破夏之後,那些不願茍且的,流散各地備受排擠打壓,他也視若無睹。”
  “看似文韜武略,慧眼識人,有成大業的雄心壯誌,可其實……”
  韓世忠喝光了那杯酒。
  當年他也以為這個天命皇帝是個難得的千古明君,天人托生,只是後來他就明白了。
  皇帝需要不造反的百姓,卻不太在意這些百姓究竟如何,需要文臣打理朝政,需要武將征伐四方,卻也未必會在意這些文武大臣。
  那劉廣等人自以為得勢,殊不知他們的性命,未必值得當今的這位皇帝花半刻來懷念。
  “陳希真只要死了,就根本不重要了。”
  韓世忠最後說道,“但他到底要怎麽死,確實是萬難,希望梁山多得了這壹個月,能做好準備吧。”
  梁紅玉摸著劍柄,沈吟不語。
  汴梁文武、邊軍大將、京東東路各州府的官吏,都在等待著,都在關註著梁山。
  但是,很快就有新的消息,超出所有人的預料,如同驚世雷光橫貫天穹,照亮了他們的壹張張面孔。
  那些新消息很多,而最早的壹個,是出現在大名府。
  那天,大名府壹座秀麗小院裏,天成美貌,嬌艷尤甚海棠春睡的女子,正捏著壹紙信箋。
  “梁山……”
  她頓了頓,默然了許久,輕輕笑了起來,“梁山啊,果然有很多人都想做這種事,而且已經有人成功了。”
  名為瓊英的女子,卷起了那壹紙信箋,很快有丫鬟來報。
  “小姐,老爺和小乙哥來了。”
  “酒備好了嗎?”
  “都是壹等的好酒,據說其中有壹壇,昔年還是二仙山的珍藏。”
  “好,這樣的酒才能讓義父酣然壹醉呀。”
  瓊英起身笑道,“隨我去迎壹迎義父吧。”
  她帶人出門,只見小路上緩緩踱來兩騎。
  前頭壹匹駿馬上,馱著個氣勢雄偉,卻觀花望雲、處處流連風景的中年漢子。
  後面壹匹老馬上,坐著個容貌絕秀,手持短笛的薄裳青年,那雙清透的眼睛已經看向瓊英。
  大名府宣撫使盧俊義,及推辭官名,孑然壹身的盧家隨從燕青。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