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從改變開始

壹白化貝

都市生活

“宿主需重新參加高考,達到必要性的擇優錄取!”   “我書都賣了,妳讓我復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八十七章 雙論文登刊,新論文投稿

學霸從改變開始 by 壹白化貝

2024-5-18 18:12

  兩則消息幾乎是同壹時間被放出的。
  看到這兩則消息的人,無壹例外的,全部有些懵逼。
  這是什麽意思?
  PEP對撞機剛發現膠球,就給關停?
  這操作……未免也太令人看不懂了吧?
  既然是能夠發現膠球的對撞機,那多少也該再繼續用於研究吧?
  而且這也才剛剛發現膠球而已,關於膠球本身的性質等等,還有太多的東西,是值得被挖掘的。
  還是說,有什麽內幕在裏面?
  同時,也有不少的人,不少的研究機構,只關註膠球被發現的這則消息。
  他們等待著SLAC進壹步的消息。
  因為,如果SLAC的對撞機都能夠發現膠球的話,那他們所擁有的實驗條件,也壹定是能夠發現膠球的。
  現在的SLAC也只是發布了膠球被發現的消息,關於膠球剩下的內容,他們還有機會。
  雖然剩下的成果,遠不如膠球被發現本身,那麽的突出。
  但是對任何壹家研究機構來說,剩下的研究成果,也足以令他們感到興奮了。
  在被這兩則突然公布的消息,震驚到懵逼之後。
  也很快就有人,從這兩則消息中,推測出了SLAC的近況。
  這個世界上,絕對不會有人會選擇在最光輝的時刻“退役”,也絕沒有對撞機實驗室,會選擇在發現新粒子的後壹秒,立馬就將剛進行完實驗的對撞機,進行關停。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確定,關停對撞機的舉動,是SLAC那邊早已做出的。
  而這次震驚世界的消息,大概率是SLAC那邊為此所做出的最後壹次努力。
  當然,這其中的細節,外人無從得知。
  但從結果來看,SLAC由輝煌始,至輝煌止。
  用震驚世界的絕響,來告別自己曾經的輝煌,也算是功成身退。
  隨著這兩則消息的擴散,全世界的媒體們,都在爭先恐後的報道這壹消息。
  其中用的最多的詞,大概就是“引以為傲”和“功成身退”了。
  還有弗裏德曼的名字,也幾乎是綁定的出現在了,所有報道的新聞之中。
  因為所有人都覺得,SLAC之所以能夠在這樣的條件下,在已經做出關停對撞機計劃的有限時間裏,還能繼續膠球實驗,並最終發現膠球。
  弗裏德曼壹定是那個發揮了最大作用的人。
  甚至已經有不少人認為,在弗裏德曼功成身退之時,還能再獲得壹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也可以算是對這位傑出物理學家,這壹生事業的最高肯定了。
  而這壹次SLAC的事情,也足以稱得上是壹樁美談了。
  與此同時,全世界物理學家們的目光,也都被吸引到了SLAC這邊。
  更有不少研究機構,在跟SLAC這邊進行接洽,詢問他們是否有舉辦高能物理學大會的意思。
  當然,這個高能物理大會,更多的還是為了膠球。
  對於各方的不同反應,SLAC始終保持著沈默。
  就連壹向活躍的米國物理學界,也沒有發出任何壹則聲明。
  就好像他們都在等著壹個契機。
  和外界的關註不同,膠球實驗的研究人員們,依舊按照研討會上的既定計劃,有條不紊的推進著實驗後的工作。
  在弗裏德曼離開麥傑遜的辦公室後,也特意找過壹次陳舟等人。
  弗裏德曼囑咐所有人,暫時不要回應相關的言論。
  如果人問起,只將實驗的結果,膠球被發現這壹事實告知。
  壹切等到論文完成之後,SLAC這邊籌備好之後的事情再說。
  陳舟和克羅斯等人,對此都是理解的。
  陳舟估摸著,大概率是SLAC改變了對待這些對撞機的處理方式。
  雖然仍舊是關停的決定,但絕不會像先前那樣,死板的執行命令了。
  應該會有壹個光榮的“退役儀式”。
  陳舟的宿舍裏,克羅斯正和陳舟壹起忙著最終實驗論文的事。
  克羅斯其實挺納悶的,最後實驗成果的論文,是肯定沒有人能夠比陳舟更了解的。
  而且,從理論到實驗,基本上全是陳舟壹個人主導的。
  因此,在最後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其實是完全不需要他的。
  可陳舟為什麽還是拉上了他?
  陳舟自然也看出了克羅斯的疑惑,但卻沒有過多的解釋。
  “克羅斯,實驗的數據處理,還需多長時間?”
  雙眼始終看著電腦屏幕,在填充論文內容的陳舟,隨口問道。
  克羅斯聞言,停下手中的筆,扭頭看了壹眼陳舟,然後回道:“根據進度來看的話,應該還需要兩天時間。”
  陳舟輕聲自語道:“兩天時間的話,倒是可以趕在4月1號前面完成……”
  克羅斯沒聽清陳舟的話,疑惑的問道:“妳說什麽?”
  陳舟視線離開電腦屏幕,扭頭沖克羅斯笑道:“我是說,趕緊解決後續的事情,我也就能回麻省理工,繼續研究我的哥德巴赫猜想了。”
  聽到這話,克羅斯微微壹楞,他都已經忘記了,陳舟其實還是壹名數學家。
  而且還是拿了數論領域最高榮譽柯爾數論獎,以及華國兩大數學獎的,新興數學大佬。
  遲疑了壹下,克羅斯問道:“妳不打算繼續研究膠球了嗎?雖然我們發現了膠球,但是它的許多性質,我們都還沒搞明白呢,而這都是極具研究價值的內容……”
  陳舟沒有正面回答克羅斯的這個問題,而是說道:“對撞機的實驗,SLAC這邊肯定是不會再開展了,而弗裏德曼教授,大概也會在這次的實驗結束後,真正的退居二線……”
  “妳如果想要繼續膠球的研究,應該去詢問壹下弗裏德曼教授的意思,看他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克羅斯微微皺眉:“那妳呢?”
  陳舟笑道:“我啊,我當然不會放棄我親手發現的膠球了,而且我還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在等著我去壹探究竟呢。”
  說這話的時候,陳舟的眼神,不經意的撇過躺在壹旁的錯題集。
  那上面,確實有著許多比繼續膠球實驗,更吸引他的內容。
  但是,就像他說的,膠球本身的研究,他也不會放棄。
  停頓了片刻,陳舟又說道:“不過,我來麻省理工,馬上就快壹年了,我得先解決自己畢業論文的事。”
  克羅斯輕輕點了點頭,但很快意識到了不對。
  他驚訝的問道:“妳不才來壹年嗎?就開始準備畢業論文的事了?”
  陳舟肯定的點點頭:“物理系的博士畢業論文,這不就是現成的嗎?所以我才說要回歸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總不能讓數學系的畢業論文拖後腿不是?”
  似乎是怕克羅斯誤解,陳舟又解釋了壹句:“放心,物理系的畢業論文,只是前面的理論研究內容,我會把它和膠球實驗的最後論文分割清楚的。”
  克羅斯這會哪還聽的到後面的話,況且這論文的事,他也相信陳舟能分得清。
  只是陳舟前面的話,就已經令克羅斯目瞪口呆了。
  膠球實驗的理論研究內容,也就是深入研究之後的,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研究內容,這可是準諾獎級的論文啊!
  如果再和陳舟先前放假之前已經投稿的那篇論文放壹塊,這妥妥的就是壹個課題的研究論文了。
  唯壹欠缺的就是最終實驗論文,但也沒多大妨礙。
  而且,陳舟他數學系的論文,居然沒打算用先前投稿的那篇數學論文,而是哥德巴赫猜想!
  這小子是打算壹下子包圓了數學和物理學的世界大獎嗎?
  想到這的克羅斯,不由得看向陳舟。
  陳舟擡起頭,奇怪的看著這位表情十分豐富的克羅斯教授。
  這是驚訝?無奈?還是羨慕?
  “克羅斯教授,妳怎麽了?”
  聽到陳舟的聲音,克羅斯面色古怪的說道:“那個,等妳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菲爾茲獎的時候,記得請我吃飯……”
  陳舟聞言,輕聲笑了笑,促狹道:“放心吧,克裏斯教授,妳可是我的專職司機呢……”
  克羅斯頓時無語,當時這個flag,才立下不超過壹個小時吧,這家夥就說自己找到了靈感了,簡直就是騙人立flag嘛……
  不過,自己立的flag,那就得自己認。
  克羅斯看向陳舟:“等妳去參加明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或者去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時,只要帶上我,我就當妳的專職司機……”
  陳舟笑著表示“OK”。
  結束了這個話題後,克羅斯起身說道:“我去找壹下弗裏德曼教授,妳要和我壹起嗎?”
  陳舟想了壹下,搖了搖頭:“我還是不了,妳去吧。”
  克羅斯看了陳舟壹眼,離開宿舍,獨自壹人前去尋找弗裏德曼了。
  陳舟知道,克羅斯這是為了後續的研究,去找弗裏德曼取經的。
  陳舟也知道,克羅斯希望自己和他壹起去,也希望能夠跟自己壹起進行後續的研究。
  但是陳舟他,已經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
  這個世界上,擁有最多J/ψ事例樣本的地方,在華國燕京。
  雖然J/ψ事例樣本,並不代表著膠球。
  但是這其中,大量的實驗數據,卻是陳舟所需要的。
  而且燕京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也具備相應的實驗條件。
  在克羅斯離開後,陳舟重新將精力放在了最終實驗論文上。
  說起來,他的畢業論文,也已經獲得了弗裏德曼的肯定。
  他現在是兩篇論文壹起撰寫的,兩篇論文本身也從理論和實驗上,相輔相成。
  也許有人會認為是陳舟占了SLAC的便宜。
  但實際上,從先後來說,沒有陳舟在理論研究上的突破,哪有SLAC對撞機實驗室最後的發現。
  這也是弗裏德曼肯定了陳舟的畢業論文,克羅斯完全不介意這篇論文的原因。
  兩天之後,最後壹次膠球實驗的全部數據,在研究人員的合作之下,全部處理完畢。
  陳舟和克羅斯在拿到數據處理結果後,開始對實驗論文進行最後的完善。
  時間也逐漸逼近了3月31日。
  3月31日上午,陳舟和克羅斯完成了論文的撰寫工作。
  隨即,便將論文發給了弗裏德曼。
  弗裏德曼那邊的審核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
  然後便是論文投稿的事情。
  這件事,陳舟就沒再聽弗裏德曼的安排了,而是全部丟給了克羅斯。
  陳舟則計劃著自己畢業論文的事。
  3月31日下午,在克羅斯之前,陳舟將自己的物理系博士畢業論文。
  也就是【關於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理論研究及色禁閉的來源與機制】,先壹步投稿到了《物理評論快報》。
  這壹次,陳舟依舊選擇了這個物理學領域的頂級期刊,來發表自己的研究論文。
  而且,和弗裏德曼、克羅斯的商量結果來看,這次發現膠球的最終實驗論文,也會選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屆時,期刊刊登之時,很有可能出現壹個獨特的現象。
  那就是關於膠球的研究論文,會在這個世界頂級期刊上,同時出現兩篇。
  壹篇理論,壹篇實驗。
  而且這兩篇論文,還互相不可分割。
  正所謂理論指導實驗,實驗驗證理論嘛。
  就在陳舟完成論文投稿,準備關閉電腦時,他忽然同時收到了兩封郵件。
  陳舟疑惑的看了壹眼提示消息,順手就打開郵箱。
  挨個看完了郵件的內容之後,陳舟輕聲笑道:“這個時間點倒是湊巧,不僅完成了膠球論文的投稿,年前的兩篇論文,也剛好在今天刊發……”
  陳舟所收到的郵件,正是先前關於膠球實驗的課題研究論文,以及“伽羅瓦群的阿廷L函數的線性表示”這壹問題的研究論文,在今天登刊發表的消息通知。
  本來這也是陳舟第壹次在期刊上,同時發表數學研究論文和物理學研究論文。
  卻沒想到,兩篇論文的登刊時間,居然也湊在了壹起。
  陳舟也算是解鎖了壹個新的成就。
  就是不知道,陳舟以後會不會有數理化生四大基礎學科,同時有論文登刊的奇觀。
  想到這壹驚爆人眼球的事件,陳舟不由得搖了搖頭。
  但同時,他也在心中,默默的盤算著今後的研究之路。
  收回思緒,陳舟並沒有回復這兩封算是例行通知的郵件,而是直接關閉了郵箱。
  現在,年前的雙論文,已經登刊。
  年後的最後實驗計劃,也已經完成,新論文也已經投稿。
  陳舟就打算,這兩天盡快返回麻省理工,抓緊時間,全力攻克哥猜這壹難題。
  如果可能的話,那就像他跟克羅斯所說的那樣。
  壹年時間,再進行壹次答辯,再畢業壹次。
  此刻的陳舟,卻沒有想到。
  今天由《數學年刊》和《物理評論快報》所刊登印發的雙論文,已經在學術界造成了怎樣巨大的影響。
  特別是物理學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