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土黃金,農民朋友需要它(上)
1855美國大亨 by 奶瓶戰鬥機
2023-4-8 19:55
當天的實驗相當的成功,整個系統聯合在壹起,第壹次運行就成功的制造出了液氨。雖然產量相當的有限,但那是實實在在的用大氣中的氮氣制造出來的合成氨呀。合成的氨氣還是滲漏出來了不少,壹股臭氣弄得整個的小島都像是壹個大廁所。好在史高治他們早就有所準備,每個人都戴上防毒面具——氨氣不僅僅會刺激鼻子,也會刺激眼睛。不過在帶上防毒面具之前,李比希先生還用鼻子做了壹個長長的深呼吸,然後對正在帶面具的史高治說:“不錯,就是這個味兒!”然後笑了笑,也帶上了面罩……
……
傍晚時分,收音機裏正在播放著小說連播,這是個很吸引人的節目。這個時代的普通人忙碌了壹天之後的人,回到家裏,吃過晚飯,然後就基本上沒有什麽更多的娛樂活動了。有錢人還可以到百老匯的包廂裏去看看戲劇,但是普通人嘛,天黑了之後,除了造人運動之外,就真的沒什麽娛樂的項目了。
不過這種情況在無線收音機出現後開始漸漸被改變了。壹開始這些東西只在很有錢的人,或者是比較有錢的人那裏流行,後來又漸漸地在稍微有點錢的人那裏流行,最後隨著電網漸漸地進入壹般人的生活區,普通人家裏也漸漸開始有了收音機。
不過哪怕是最簡單的收音機,對於壹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而言,也不是很輕松的。所以,在壹些普通工人家庭的居住區裏,如果哪家有了壹部收音機,嗯到了晚上,附近的工人們往往也都會擠到他們家去圍著聽收音機裏的節目。而在這些節目裏,小說連播幾乎是最受這些人歡迎的節目了。
現在壹群人正圍在湯姆家的收音機旁邊,聽著裏面的故事。
“他們又向上走了五六步,然後唐泰斯覺得他們把他擡起來了,壹個擡頭,壹個擡腳,把他蕩來蕩去。‘壹!’兩個掘墓人壹齊喊道,‘二!三,走吧!’接著,唐泰斯就覺得自己被拋入了空中,象只受傷的鳥穿過空氣層,然後直往下掉,以壹種幾乎使他的血液凝固的速度往下掉。有重物拖著他,加快了他下降的速度,但他仍覺著下落的時間似乎持續了壹百年。終於,隨著可怕的壹聲巨響,他掉進了冰冷的海水裏,當他落入水中的時候,他不禁發出了壹聲尖銳的驚叫,但那聲喊叫立刻被淹沒有浪花裏了。
唐泰斯被拋進了海裏,他的腳上綁著壹個三十六磅重的鐵球,正把他拖向海底深處。大海就是伊夫堡的墳場……”
這是《基督山伯爵》裏的壹個片段,和後世的那些久經考驗的聽眾或者讀者不同,他們對於這樣的橋段還不是很熟悉,所以他們還會為那些落下懸崖的主角感到擔心。相形之下,這類的橋段如果讓後世的讀著看到,大概第壹個冒出來的想法估計絕不會是會不會淹死之類的,而是這壹掉懸崖,到底是能弄到北冥神功加淩波微步,或者是《九陽真經》,要不然《金蛇劍法》再加上壹把插在石頭裏的寶劍也還不錯,嗯,當勇敢的少年拔出了插在巖石中的寶劍,他的命運也就隨之改變了,當我王手執著……慢著慢著,那個時代的人還不會腦補出這麽壹大堆的玩意兒,更不會毫無節操的硬是把胡子壹大把的騎士王給弄成壹個呆萌的妹子。
雖然《基督山伯爵》這本書寫出來也已經有些年了,但是老美的工人們大多數還是沒有看過這書的,那種所有的人都能熟練背誦莎士比亞的英倫大概只存在於某些GZ的腦袋裏的位面裏,所以聽到這裏,大家對與埃德萌·唐泰斯的命運還是非常的揪心的,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嗯,節目卻突然停了下來。
“各位聽眾,現在我們臨時插播壹條新聞,請不要走開,新聞之後,馬上回來。”
“見鬼,這個時候插新聞!”湯姆嘟嘟囔囔的抱怨說。
“就是就是,不是插新聞,就是插廣告!”更多的人附和說。
不過廣播電臺是聽不到這樣的抱怨的,當然,即使聽到了他們也不會理會,不插入廣告,靠什麽賺錢?所以,廣播裏還是果斷的開始播報起了新聞:
“今天早些時候,克利夫蘭大學大實驗室完成了世界上第壹次化學合成氨實驗。這個實驗的成功對於世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負責這次試驗的李比希教授,以及在這次實驗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的凱庫勒博士,請他們來給我們講講這次實驗的偉大意義……”
如果不是為了聽那還沒有結束的故事,大部分的工人對於“合成氨”什麽的那是壹點興趣都沒有的。只是對於唐泰斯命運的擔憂還讓他們留在那裏聽兩個德國佬應不太熟練的英語講合成氨的意義,很多人聽得都不耐煩了。
但是對於另外的壹些聽眾來說,事情就不是這樣了。透過電波,這條消息迅速的傳遍了整個的世界。首先反應過來的是科學界,尤其是化學界。多少年來,甚至自從土壤中的氮成分對於植物生長的意義被證實後的近百年裏,通過化學手段固氮壹直是化學家們的夢想,在廣大的化學家心中,這個夢想的地位簡直就可以和他們的前輩——煉金術師們對於煉出黃金的夢想的地位相似。所以這樣的消息壹傳出立刻就讓整個的美國、乃至歐洲的科學界為之轟動。即使是在遙遠的彼得堡,這消息壹樣也成為了學術界關註的焦點。
……
彼得堡醫學-外科學科學院化學教授齊寧和往常壹樣走進了實驗室,像往常壹樣,他將自己的外套在墻上掛好,然後轉過身來,卻看到學生們都用興奮的目光盯著他。
“嗯,阿廖沙,怎麽了?我臉上有東西?”齊寧疑惑的問道。
“教授,您還不知道?您沒看今天的報紙嗎?”阿廖沙回答說。
“什麽報紙,出什麽新聞了?”
“教授,美國人和普魯士人的合成氨實驗成功了!”另壹個叫做謝苗的學生回答說。
“報紙在哪裏?”齊寧問道。
“這裏,這裏!”阿廖沙迅速的摸出壹份報紙,將它翻開來遞到了齊寧的面前。齊寧低下頭,看到了這樣的報道:
“昨天下午,美國克利夫蘭大學大實驗室宣布,在麥克唐納化學與醫藥公司的資助下,他們和普魯士多家大學合作的研究項目——化學方式合成氨實驗,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並且已經具備了工業化生產的條件,不久之後,這壹技術就可能被投入到化工生產當中……李比希教授和凱庫勒博士對於……”
“老師,要是您當年選擇了留在歐洲,也許您也在這些人當中……”謝苗說到。齊寧是李比希的得意門生,在李比希的實驗室裏學習過好些年,李比希壹直對齊寧的天賦和努力贊不絕口,不過最終,齊寧還是回到了相對封閉落後的俄羅斯,將歐洲最新的關於有機化學的研究方法帶回了俄國。
“呵呵,那可不壹定,妳們沒有註意到,這壹篇報道中,對於實驗的細節幾乎壹點都沒提到嗎?”齊寧說,“妳看,這裏只提到了壹些我們大家早就知道了的東西——使用氫氣和氮氣,在高壓和高溫和催化劑的幫助下進行轉化。這些和我們以前講到的設想沒多大的不同,問題是高溫是多少攝氏度,高壓是多少個大氣壓,還有工藝流程和催化劑什麽的幾乎壹點都沒有提到。妳們知道這是為什麽?”
“當然是為了保密,老師您以前提到合成氨的時候說過,這種技術對於農業極端重要。這也就意味著這後面會有非常大的經濟利益。美國人和普魯士人肯定會極力的保密的。老師,您的意思是他們因為會擔心您泄密而不邀請您加入?”阿廖沙問道。
“也許吧。不過無論如何,至少他們證實了從這個方向上是能夠完成合成氨的。”齊寧回答說。
……
英國皇家學院也對這個消息做出了反應,他們幾乎是立刻就向克利夫蘭大學和普魯士的那些大學發出了邀請,邀請包括史高治在內的壹系列化學家到英國去進行學術交流——只要人到了英國,就算不好威逼,但是通過利誘,總能從他們那裏得到壹些有用的東西的。另外,既然合成氨的意義如此深遠,而是失業證明了高溫高壓加上催化劑的方法可行,那麽最富裕在科學技術方面也最先進的英國自然也要跟進了。所以在英國政府的牽頭下,以劍橋大學和聖海倫制藥廠牽頭,開始了相關的研究。什麽,妳說專利?在這種關系到國家安全的地方,還管他什麽專利不專利!
……
“這就是史高治·麥克唐納提到的大項目吧。”在聽完了相關的人員對於合成氨技術的市場意義的分析之後,約書亞在心裏默默的這樣想著,“壹方面,這東西可能讓農業的產量出現翻倍的增長,另壹方面,也會讓火藥、炸藥的成本大為下降。這樣壹來。這種技術的錢景真是太好了。雖然史高治為此準備了很久,估計現在也不見得缺錢,但是他難道不需要壹個在歐洲幫他銷售這些東西的代理商嗎?嗯,找個時間,我還得再去見見這位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