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哚!”壹枝羽箭破空飛來,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
箭矢的力量很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44

  《孟德新書》雲:“戰騎居前,陷騎居中,遊騎居後。”
  騎兵作戰,即便是沖鋒陷陣,也不是無腦壹窩蜂沖上去,而是要分批、分隊,有秩序,有陣型,哪怕是松散的隊形。必要時,戰騎、陷騎、遊騎的角色要變換,即唐代兵法中非常流行的正奇變化。
  天德軍本有騎兵五百余人,後來又募了五百會騎馬射箭、勇猛敢戰的突厥、回鶻輔兵臨時入軍,不過他們的馬匹、裝具就沒有那些正規軍好了,但跟著作為陷騎、遊騎卻也不錯。
  戰鬥才進行了壹炷香的時間,雙方前面的長槍手還在互相試探,天德軍的騎兵就從後陣上來了,不過沒有出擊,而是停駐在中軍右側。
  邵樹德瞥了壹眼,那裏應該就是騎兵的出發陣地了。目前戰場局勢遠未明朗,他們還需要等等。
  廝殺場上,騎兵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很多時候甚至是壹錘定音的。襲擾需要他們,破陣需要他們,救火需要他們,追逃也需要他們,沒有騎兵,以邵樹德目前的軍事學術水平,他想不出怎麽贏。
  戰前與宋樂閑聊時,聽他講了隋末唐軍與宋老生交戰的故事。
  大業十三年的霍邑之戰,李淵與李建成所率步兵主力與宋老生三萬人馬對上,甫壹交戰,唐軍作戰不利,前軍潰敗,李建成落馬,幸被部下拼死救起。宋老生趁勢發動猛攻,李世民後來回憶,“義師少卻”,“高祖(李淵)變色”,“幾敗大事”。關鍵時刻是他親率精銳騎兵從南原疾馳而下,連續突擊宋老生部薄弱的後陣,加上宋老生自己犯了錯誤,太心急,想壹鼓作氣擊潰唐軍,對後方沒有投註精力,這才被李世民得逞,隋軍大敗。
  穿越以來在軍中廝混多年,卻也沒見過如此大的場面。雙方尚未接戰時,天德軍尚余的八百多騎曾經成建制突擊過朔州軍本陣,不過不是真沖,而是以恫嚇、襲擾為主,讓他們沒有休息的時間,體力上吃點虧。襲擾完畢後,與朔州軍騎兵小小交鋒了壹下,然後各返本陣,等待下壹次出擊。
  前方的戰鬥終於逐漸激烈了起來,雙方的長槍手發現對方都是老手,於是放棄了試探,開始了刺擊。按制,壹排六千人守地9600尺,這差不多就是人擠人了,中間空隙很小,無法騰挪,無法轉身,唯有奮力向前刺殺,端地是相當殘酷,也非常考驗武夫們的心理素質。
  天德軍大陣中軍總共有3300余人,前陣三個都約千人此時擠成了壹個小方陣,壹排三隊人,壹共七排,第壹排是盾手,後面三排是矛手,再後面還有三排手持長柄斧、鉤鐮槍的士兵。
  這就是純隊與花隊的區別了。
  宋朝流行純隊,即弓兵隊就是弓兵隊,槍兵隊就是槍兵隊,每隊的武器都是單壹的,士兵的技能也很單壹。
  不過晚唐五代時期,流行花隊,即壹隊裏面各色武器都有,除長槍和弓箭是每個士兵都要掌握的兵器外,其他武器根據個人特點選擇性學習,看起來不如純隊士兵專精,但應付戰場復雜突發情況的能力較好。
  純隊、花隊,沒什麽高下之分,完全看統兵大將如何安排戰術,合理運用。
  此時如果放飛壹個無人機的話,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朔州軍主攻,天德軍主守。
  四米多長的大槍在兩軍之間捅來捅去,刀盾手們壹邊用大盾死命抵擋著刺來的長槍,壹邊用刀砍著對方伸過來的矛桿。不過看起來成效有限,壹名合格的刀盾手,平均要三下才能砍斷壹根矛桿,戰場上這麽亂,很難給他們創造這種機會。
  所以妳便看到了,雙方的矛手們拼死刺殺,時不時有人慘叫著倒下,然後由後排的人遞補上來。雙方的跳蕩兵們也在兩軍陣前展開了殘酷的“老鼠戰”,他們的裝備是小圓盾和短刀,貓著腰捉對廝殺,血腥無比。
  有些成功殺死對手的跳蕩兵,在進壹步向前的時候,就被對面大陣裏來自第二排的長槍給釘死在地上,血流了壹地。偶有幾個成功突破過去的制造了壹些小混亂,但很快也在對方優勢數量的刀盾手、矛手、斧兵的招呼下慘死。
  總之,戰線僵持著,天德軍士氣高昂,成功頂住了朔州軍這最兇猛的壹擊。
  而僵持,對朔州軍而言肯定不是什麽好事。天德軍的右翼正在側擊他們的後陣,若是不能盡快解決其中軍,此戰危矣!
  薛誌勤也是個當機立斷的人,在又觀察了壹會,發現始終沖不動天德軍大陣後,便下令揮旗,同時也派人傳令,讓前陣退下來。
  但兩軍正在交戰,撤退談何容易?
  很自然而然地,朔州軍鋒矢尖端的撤退變成了潰退。好在他們老兵多,知道往後陣中間的空隙走,陣與陣之間間隔二十步,本來就是特意留出來的通道。不過也有部分拎不清的,如無頭蒼蠅般轉身就跑,結果不出意外都被後陣射來的箭矢給殺了。
  這些事情說起來很多,但其實時間過去很短。朔州軍前陣數百人退下後,後陣便上了。這次是薛誌勤親自帶隊,大概千人左右,分成兩個小方陣,其中雲州老兵占了三成以上,其余都是散發紮辮的北邊五部眾了。此時他們的士氣多多少少受到了點影響,不過薛誌勤自恃武勇,毫不在意,依然帶著這幫人殺了上來。
  朔州生力軍的壓上,令天德軍倍感壓力。薛誌勤帶著比較能打的壹個小方陣,重點攻擊天德軍之前傷亡較大的壹個都,因此壹下子就把他們壓了回去。雙方喊殺聲震天,不斷有人倒下,但又有人補上。
  晚唐的職業軍人,在他肯賣命的時候,戰鬥力那是相當不錯的,只要基層軍官還在,就總能維持住危局。
  五代時,就經常有騎兵將領帶隊沖開大陣,結果敵人的步兵非但沒有崩潰,反而在基層軍官的指揮下進行小組戰鬥,把破陣進來的騎兵圍住,壹壹砍殺,典型的便是步兵號稱冠絕諸鎮的昭義精兵以及魏博的銀槍效節軍。
  不過天德軍步兵沒這麽神勇。在戰鬥了這麽壹會後,前陣三個都減員不少,體力消耗也相當大,有點撐不住了。郝振威看了壹會,便直接轉頭朝監軍使丘維道:“李衛公用兵,向來正奇相合,正兵可以是奇兵,奇兵也可以是正兵。而今事急矣,本將當親率奇兵而上,監軍使欲同往乎?”
  “《孫子》曰:‘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薛誌勤恃勇輕進,連戰不退,都將此時用兵,得‘擊其惰歸’之精髓。本使深受朝廷大恩,值此誅賊良機,焉能旁觀坐視!”說罷,丘維道很硬氣地推開了擋在他面前的大盾,雖然面色蒼白,但仍舊堅定地走上前去:“邵、關二位隊頭,所部歸郝都將指揮,不用管本使。”
  “好!丘使君是條漢子!”郝振威哈哈壹笑,也不管自己說的話是不是有點不對勁,大手壹揮道:“隨本將上!”
  好吧,戰場廝殺,當然不可能某個人振臂壹呼,其他人便跟著壹窩蜂沖上去。那不是勇猛熱血,而是嫌自己命長。郝振威的三百親軍,外加丘維道的壹百護軍,總計四百人,很快就排成了壹個縱隊隊形。
  這是壹個很明顯的沖擊縱隊,士兵們不再攜帶很長的步朔或長槍,而是以兩米多的長槍、弓箭、橫刀為主,快速機動到朔州軍前陣側翼後,以主將為基點,部分人以縱隊隊形正對前方,防止敵人後陣沖上來,部分人展開為橫隊,攻擊薛誌勤的側翼。
  郝振威的這股親軍還是很精銳的,而邵樹德平日裏也非常註重士兵們的隊列訓練,因此沖擊縱隊的行軍速度很快,隊形也保持得相對完整。唯關開閏隊士卒紀律較差,訓練也不足,與丘維道壹起落在了後面,不過也沒關系了,不差他們這點人。
  七八十步的距離,縱隊快速沖鋒行軍時,不到三分鐘就走完了。抵達預定地點後,壹部前出,士兵荷槍跪坐於地,正對薛部後方,壹部迅速展開為橫隊,拈弓搭箭,對正在奮戰的薛部發起了壹輪齊射,還有壹部維持縱隊隊形,隨時準備沖鋒。
  薛誌勤已經發現了天德軍的動向,不過他的人馬正在鏖戰,根本無法調整,故只能硬吃這壹波攻擊了。
  “嗖!嗖!”邵樹德連續開弓射擊,瞄都不瞄,只憑感覺就射倒了兩名薛誌勤的親兵。是的,他比較雞賊,直接找價值最大的目標攻擊,不過薛誌勤作為主將,當然有親兵拼死護衛。他們平日裏吃香喝辣的,還經常拿賞賜,出了什麽事主將也幫他們兜著,有這超額待遇,戰場上自然要拿命來還。
  見沒射倒薛誌勤,邵樹德也不著急,繼續找人點名。他的臂力很好,箭術超神,專找背上有認旗的薛部隊級軍官射,往往能在人叢中找準目標壹擊斃命。在又連續射倒兩個隊頭後,郝振威也註意到了這個拉弓射箭特別快的小軍官,騎在馬上的他大吼壹聲:“真神人也!戰後來找郝某,立升副將!”
  “擊鼓!進軍!”射完這波箭後,郝振威見朔州軍後陣已經開始往前移動,同時其馬隊也開始緩緩加速之後,立刻下令擊鼓,先擊破眼前敵軍最能打的步隊主力再說。
  鼓聲壹響,正在前邊射箭的兩個隊立刻轉身從兩邊溜到後方整隊,郝振威則親率四個隊的步兵以縱隊隊形沖向了薛誌勤部左翼。薛部本來就戰得艱苦,剛才被側翼飛來幾波箭雨打擊,陣腳大亂,這會再被壹沖,頓時吃不住勁,任憑軍官如何喝叫打罵,依然不可抑制地潰退了。
  正面作戰的天德軍中軍前陣士氣大振,本來已經有所動搖的他們又重新燃起了信心。在軍官的指揮下,軍士們沒有盲目前沖搶功,而是維持著基本的隊形,快速擠壓著潰逃的朔州軍,輕松收割著戰果。
  剛剛出動的沙陀騎兵被潰兵阻隔,速度壹下子降了下來。他們氣急敗壞地直接拿馬槊亂捅亂刺,但壹時間又怎麽可能打開通道。再者,即便潰兵散開了,他們也沒了速度,失去了速度的騎兵,與靶子何異?
  說不得,自己也只能撤了。天德軍的騎兵可不是吃素的,他們也已經行動了起來,竟然想連他們以及步隊潰兵壹鍋端了。於是乎,在沖進去接出了被亂兵裹挾著正無能狂怒的薛誌勤後,很快就丟下後陣兵馬,撒丫子跑路了。他們沙陀騎兵,善於審時度勢,事不可為之時,絕對不會多做留戀,萬事以保存實力為上。
  前軍潰退,騎兵跑路,側翼被攻擊,朔州軍後陣兩千余人馬,說實話是懵逼的。他們稀裏糊塗地走了二百裏路到戰場,又稀裏糊塗地打了壹仗,還沒出結果呢,前軍大潰的噩耗突然傳來,頓時兵無戰心,士無戰意,也紛紛跑路了。
  中陵水之戰,至此悄然落下了帷幕,從接戰開始算起,整場耗時不到半個時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