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壹十九章 女帝的決定
玄幻:開局忽悠聖女加入魔教! by 龍不相.CS
2023-8-18 23:06
天權城的金山寺。
地鳴大師在密室之中,道了壹個佛號:“師叔,師弟沒回來,而是去了開陽城。”
正在打坐的天譴大師緩緩的睜開眼了眼睛,身體依然如同幹屍,但現在的氣色顯然比之前恢復了不少。
壹個身外化身出現在了天譴大師的身邊。
“這是地雷的劫,早度晚度都得度,不過他終究都是我佛門中人,不如妳暗中幫他壹下吧。”天譴大師又閉上了眼睛。
地鳴雙手合十:“阿彌陀佛,不過弟子擔心灰鶻的事情,他無法對付。”
“關乎開陽城三百多萬百姓的生死存亡,若成,則是大善。”天譴大師直接給了壹句說辭。
“弟子明白了。”地鳴說道,他忽然想到了什麽,“灰鶻也有我佛門的分支,而且傳說灰鶻國內,有壹具金身,金身比佛舍利對師叔更好,是否……”
“壹切看地雷的造化了。”
“是。”
在金鑾殿,宣武帝扶著額頭。
紅鸞說道:“陛下,咱們是否要出兵對付灰鶻?”
“萬萬不可!”趙玉龍上前壹步說道,“如果朝廷正式出兵,那就代表了和灰鶻正式宣戰了,而且開陽是四戰之地,如今有灰鶻在,其他國家的人必然不會擅自出手,這也是另外壹種方式的震懾。”
旁邊的尤千歲聞言,立刻否決趙丞相的話語,他說道:“趙丞相,陛下就這麽壹個兒子,現在太子殿下獨自涉險,若是不出動大軍,如何能夠救得了殿下?再說了,殿下此去只有三人,而且能戰鬥的就只有太子和太子妃,太子為國為民甘願涉險,但我們卻不能……如果太子的身份被敵人知道,那麽灰鶻的鐵騎他們會輕饒了殿下?”
“但以我們現在的國力,對付灰鶻無異於以卵擊石!若是讓灰鶻知道我們現在國庫空閑,且玉衡城剛剛平定,軍心尚未聚攏,我們如何與他們開戰?”趙玉龍說道。
顯然這個老丞相是不打算松口了,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出兵是極為冒險的事情。
兩個老臣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宣武帝,讓宣武帝來定奪。
而宣武帝扶著額頭,她說道:“太子殿下說遇到了壹個小乞丐?”
“官家,根據飛鷹傳書,太子如今進入到了通古城,而這位小乞丐正是江湖好漢付金龍的女兒,才十五歲,卻跋涉三百裏送信。”尤千歲頷首說道。
“我們大炎王朝數百年,最不缺少的就是愛國的熱血江湖人,既然軍隊不能出發,那便用征召令。”宣武帝說道,她身為江寒的親生母親,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老丞相和尤千歲面面相窺,他們不約而同的朝著宣武帝抱拳:“還請陛下(官家)明示。”
“征召令,征召的是江湖人,魔宗、萬葉劍宗、金剛寺、天劍派等等……另外,讓陸炳過來!”宣武帝說道。
尤千歲急忙說道:“官家,陸炳在殿外候著。”
“讓他進來。”
“是!”
不壹會兒,陸炳聽旨進殿,他剛要開口直呼萬歲,宣武帝卻無情的將他打斷。
女帝居高臨下,她說道:“陸炳,立刻讓石傲玉在京城發布報紙,說開陽城的灰鶻賊人所作所為,另外讓壹些擅長繪畫的畫師將壹些真實畫出來。”
“陛下,這是打算……”陸炳不解的看著女帝。
但宣武帝卻說道:“太子曾經說過壹句話,讓朕很受用。”
朝堂上的大臣紛紛看向了女帝。
而女帝起了身,雙手放在了身後,那壹雙眼睛充滿了威嚴和犀利,她說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話壹出,周圍的大臣如遭雷擊,不敢置信的相互觀看。
顯然,這句話是大逆不道,但偏偏是出自太子之口,這也讓大臣們感覺到不可思議。
“這……”壹個大臣想要說話,但卻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口。
女帝瞥了他壹眼,她哼了壹聲說道:“妳必然是想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說天下百姓會反朕,是不是?”
大臣們紛紛跪在了地上:“求陛下息怒。”
“朕無怒,何言息怒呢?朕認為,這句話說的恰當好處,千古君王之所以能留名青史,也是因為他們對國有大貢獻,使得百姓安居樂業,過年有余糧,這樣的太平盛世,誰又會想去顛覆呢?這樣的君王,他們又怎會不去愛戴呢?反之……如果壹個皇帝暴虐無道,不用百姓去反之,他自己就會被自己的行為反噬!”
女帝微微擡頭,絕美的容顏在此時卻不僅是美麗,還有壹種常人無法言語的聖潔。
她說道:“太子還說過壹句話,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些事情朝廷既然不好出手,那就讓江湖人……如此也能讓天下人知道,大炎對付這些蠻人,不需要動用軍隊,因為我國的江湖人,都是壹個個愛國之人!”
陸炳恍然大悟:“陛下是讓京城的江湖日報開頭,然後讓其他七個城池的江湖日報都跟進此事,讓全天下人都知道,灰鶻人對開陽百姓做的罪惡?!”
“對!將太子的飛鷹傳書說出來!”女帝朝著尤千歲說道。
尤千歲將那壹封信展開,雖然已經不是第壹次看了,但如今再看,他心中依然憤怒不已。
“母皇親啟,兒臣本打算回京城,但半路聽聞開陽駭然之時,灰鶻人在開陽胡作非為,濫殺無辜,他們為了開陽的資源和土地,毀報社,誅印社,斷道路,戮人心!”
“兒臣聽聞之後,全身發抖,如此極惡之人,卻在我大炎土地肆虐,他們還頒布了壹條法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以至於開陽城的百姓無論男女老少,都被迫頭束髡發!”
“欲亡壹國,先滅其文化,灰鶻人深諳此道!如此行為,天人難忍,罄竹難書!”
“兒臣所過之處,怎是壹個‘慘’字得了?”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壹,念之斷人腸。”
書信畢,滿朝文武沈浸在這文字的悲憤之中,久久沒有恢復過來。